历史上有很多的著名将领,他们带来了很多不可思议的胜利,比如说王玄策的定西域,白袍小将陈庆之的故事,但是这些都不具有地域特点,历史上有这了么一个地方,善于出兵,出良兵,狠兵,这就是广西的狼兵,狼兵原名叫做俍兵,俍兵制度肇始于明代,是明代军制的重要组成环节。于明代“剿贼”、“御倭”多有使用。但由于有明一代的特殊的募兵制度,全国设有一千多卫所,但是由于历史的变革到了明朝中后期的卫所兵基本上已经变成了卫所将领的私人仆役,全国上下除了九边军镇之外已经没有多上可战之兵,所以在面临东南沿海的倭寇袭击时就只能从各地调配可战之兵,所以历史上第一次狼兵就出现在了各地战场之上。也就开始了狼兵在中国历史上的表演。

广西狼兵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广西兵为什么称作狼兵)(1)

考《明英宗实录》正统二年冬十月戊午:“广西总兵官、都督山云奏:‘浔州府平南等县耆民赴臣处言,浔州切近大藤峡等山,猺寇不时出没劫掠居民,阻截行旅,近山多荒田为贼占耕。而左、右两江土官地方,人多田少,其俍兵素勇,为贼所惮。若选委头目,起领前来屯种一带近山荒田,断贼出没之路,不过数年,贼徒坐困,地方宁静矣。臣已会巡按御史三司等官计议,诚为长便,乞如所言,量拨田州等府族目土兵分界耕守,就委土官。”这是《明实录》首次出现狼兵的记载。

广西狼兵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广西兵为什么称作狼兵)(2)

说起明朝的狼兵就不得不说一位著名的女人,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女人很多,才的有以蔡文姬、谢道、李清照等为代表的一票才女,貌的有以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等为代表的众多美人,武的也是人才辈出,层出不穷,比如穆桂英挂帅西征、樊梨花西征突厥、花木兰代父从军、梁红玉代夫出征、秦良玉平乱破金等。她们不管是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的才女,还是流转荡气回肠的故事的绝世美女,或者是上阵杀敌,立下赫赫战功的女将军,他们的传说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今天要说的是一位出自广西的抗倭名将----瓦氏夫人瓦氏夫人,原名岑花,生于1496年,归顺直隶州(今广西靖西县旧州村)土官岑璋的女儿,从小聪明好学,精通兵法,善使双刀,文武双全,但命运多舛,一生坎坷。14岁多就嫁给田州(今广西田阳县)指挥同知岑猛为妾,当时流传一句话播州田杨,两广岑黄,说的就是当时天下闻名的四家土司,其中的两广岑黄说的就是岑家土司,因娘家夫家同姓,为避讳,壮话“花”“瓦”同音,故改称“瓦氏”,1527年,其夫岑猛被诬谋反叛乱,遭朝廷讨伐,独子岑邦彦被官兵所杀,夫岑猛率余部投靠岳父岑璋。其岳父为保全其后,大义灭亲,毒杀了岑猛,使岑猛孙子岑芝得以承袭田州土官。因岑芝年纪太轻无力主政,瓦氏夫人即代理主政知州政务。1550年,岑芝被朝廷征调到海南岛镇压黎族起义时战死,留下两个幼子,年仅4岁的长子岑大寿和尚在襁褓中的次子岑大禄。瓦氏不得已又担负起抚育重孙的重任,在先后抚育两代遗孤期间,她成为田州实际上的女主政人,被称为没有土官头衔的女土司。

广西狼兵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广西兵为什么称作狼兵)(3)

1554年(明嘉靖三十三年),倭寇频频侵扰上海、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明朝廷多次派兵征讨,因倭寇基本上由日本武士浪人组成,战力爆表,故屡屡战败,以致沿海居民人心惶恐。明朝廷不得已委派兵部尚书张经为总督东南国务大臣,张经曾总督两广军务,对广西壮族族"兵"的勇敢善战印象深刻,认为要打败倭寇非广西“狼兵”不可,于是征调田州土官岑氏兄弟领兵出征。当时岑大只有8岁,岑大寿还不到5岁,时年已58岁的曾祖母瓦氏夫人以大禄等年幼不能担任军职,请示督府允许她代孙出征。督府知道瓦氏善用阵法,文武双全、在壮族中威望极高,见她主动请缨出征,大喜过望,立即批准并授予"女官参将总兵"军衔。瓦氏接受抗倭任务后,开始招兵买马,其登高一呼,八方呼应,除了周围州县府兵外,各地壮勇纷纷响应,"时有定律(乡)三虎,抹马(乡)五豹,智力出众,拜倒膝前,愿为附将”,先后募集到二十四猛将六千八百余名乡勇。同时,瓦氏夫人根据了解到的倭寇特点,结合广西兵的特长,将“岑氏兵法”中的阵法改良成瓦氏阵法,“七人为伍,每伍自相为命。四人专主击刺,三人专主割首”,用之对即将出征的将士进行训练。不久却率这支训练有素的精兵浩浩荡荡开赴江浙抗倭前线,开启了一段充满传奇的戎马人生。1555年2月下旬瓦氏军到达嘉兴, 立即参与盛墩之战,一役就杀死倭寇100多人,转战杨家桥又斩杀200余人。3月12日,因战绩卓著,瓦氏受命进驻金山,充当作战主力。不久,倭寇8000余人欲超过金山卫前往内地劫掠,总兵俞大猷派瓦氏领兵出击,杀得倭贼狼狈逃窜,只能“退保柘林,坚壁不敢出”。旧历4月初五,瓦氏奉令率兵到漕泾镇截击倭寇,因倭寇倾巢而出寡不敌众陷入重围,钟富、黄维等十四名领队先后阵亡,情况危急,而附近其他将领却畏死不肯前来救援,瓦氏极为愤怒,亲自披发舞刀,冲锋陷阵,直杀得所乘坐骑尾巴上的毛都被打得几乎掉光,方才浴血突围而出。4月19日,2000多名倭寇冲破哨所,超过金山卫,从独山前往嘉兴抢劫。总兵俞大猷不敢截击,直到瓦氏兵追击而至,才派兵出击。但倭寇极为,埋伏反攻,官兵大乱,总兵俞大猷见势不妙率先逃跑。幸亏瓦氏夫人率领广西”狼兵“殿后掩护,才不至于全军覆没。4月21日,又有2000多名倭寇见金山调防,以为有机可乘,前来挑衅。白泫都司率兵迎击时被倭围困,急向瓦氏求救。瓦氏亲率官兵前往救援,挥舞双刀,杀敌如砍瓜,直至血染战袍,才将白泫解救出来。瓦氏所率广西"兵"多次重创敌倭之后,倭寇闻瓦氏色变,瓦氏军所过之处,倭寇闻风丧胆。4月28日,倭寇约5000人从平望出发攻打王江泾(在嘉兴县北州里),瓦氏夫人在其必经之路摆阵阻击,倭寇一见是瓦氏军,未接战却溃逃。瓦氏率部追击围剿,杀死溺毙倭寇4000多人,仅剩300多人逃回老巢柘林,大获全胜,一举扭转了东南抗倭战局,打破了倭寇不可战胜的神话。六月,倭寇集中兵力进攻苏州,陆泾坝(今江苏苏州境)战役,瓦氏夫人率领的"俍兵"正面迎敌,瓦氏夫人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双剑如电,神出鬼没,锐不可挡,一人就斩杀倭首三百余人,并下烧毁海盗船只三十多艘,让倭寇闻风丧胆,一见"兵",立刻逃之夭夭瓦氏夫人舍身抗倭,屡战屡胜,被朝廷封为"二品夫人",驻地军民尊称她为"宝鬓将军"、"石柱将军"。正当抗倭大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眼看就要将倭寇彻底铲除之时,总督抗倭的国务大臣张经,被赵文华、严嵩陷害,1555年10月在北京被处死。瓦氏悲愤交加,心灰意冷.,忧愤成疾,于是告病还乡,不久病逝于田州土司府署,享年59岁,一代女将的传奇一生终是落幕。为了纪念这位民族女英雄,当地人民自发捐资建有"瓦氏夫人庙",每年清明节,各地群众及东南沿海江、浙、闽一带的民众都纷纷前来祭拜和悼念。

广西狼兵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广西兵为什么称作狼兵)(4)

而民国时代,广西狼兵的战斗力更是突出,北伐时期,广西狼兵所在的第七军被称为钢军,北伐第一场大胜就是李宗仁带领广西狼兵拿下的!在1944年的时候,日军又对广西发起进攻,不料广西民兵加上军队人数在不到两万人的情况下硬是与日军集结了十五万的兵力对抗,后来广西伤亡一万二而日军更是付出了三万人死亡的代价。解放战争中,粟裕曾经评价“在国军中,怎么分清王牌军,只要听口音,广西口音的绝对是王牌”,可见对广西狼兵的敬佩

广西狼兵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广西兵为什么称作狼兵)(5)

明末宁远大战,广西狼兵打败了当时最为强大的八旗劲旅,可谓的是战功辉煌。在1885年,清政府对外唯一一次大败法国军队,取得镇南关大捷,靠的就是广西狼兵的威猛!而民国时代,广西狼兵的战斗力更是突出,北伐时期,广西狼兵所在的第七军被称为钢军,北伐第一场大胜就是李宗仁带领广西狼兵拿下的!

广西地属边陲,曾经是古代重犯的流放地,多山林,环境恶劣,所以“民气强梁”、民风骠悍,饶勇好斗。据说广西部分地区还有当年秦始皇南征留下的50万秦军后代,他们给广西越人注入了浓浓的血性元素,被称为狼兵,据相关学者考证,“狼兵”是由“俍兵”误传而来,不过这个跟老秦人虎狼之师的的形象也很吻合,广西人更认可这是一种荣誉。

“广西狼兵”,不受一般官吏控制,多由壮族和瑶族组成,他们长期在山林中以游猎为生,天生悍烈,骁勇善战。明朝中期倭患十分的严重,而官军不能制服,没办法征调了广西的狼兵去对抗倭寇,以暴制暴,狼兵爆发了惊人的战斗力,在广东的抗倭跟打击瑶民起义的战争中十战九胜,嘉靖三十四年,在浙江嘉兴以斩杀倭寇2000余人的功绩,取得“东南抗倭第一功”。捷报传来,百姓奔走相告,“将如虎,兵如狼,敌宼均丧胆,保国卫家乡”。自此,广西狼兵威名开始。

广西人在抗战中最为响亮的一仗,当属台儿庄战役。此次战役的指挥者正是桂系的代表人物,广西桂林人李宗仁,他以广西人特有的包容性,反对蒋介石搞“中央系”和“杂牌军”的做法,虽然他统辖的军队除桂军外,还有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川军等,这些派系过去互有积怨。李宗仁在民族大义面前一视同仁,抚恤战斗勇敢的“杂牌军”,斥责延误战机的中央军,使各路人马军心稳定,心怀感激,出现了庞炳勋、张自忠的临沂大捷,王铭章血战滕县的壮烈场面,最终痛歼日军达万人以上,创造了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

广西狼兵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广西兵为什么称作狼兵)(6)

日本人对桂军的评价是:“战斗力可以和中央军最精锐的部队相比的杂牌军”,“中国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的军队”,国内历史学家的评价则是“杂牌军中的王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