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君是一个悲催的职业,看似风光,但一旦被灭国,善终的没有几个。

不过有个特点,亡国皇帝勤于书画艺术,耽于政务,任用佞臣,导致亡国,死不足惜。不过也有一些人是替自己的父辈抗了“锅”,还有的牙没有长齐就亡了国,也不得不说是悲催。

不管如何,先看看他们诗词文学水平如何吧?

秦二世而亡,胡亥也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主,没听说有啥诗词文章,西汉亡国于王莽,末帝刘婴从小被囚禁,被圈养成一个“六畜不分”的傻子,自然不可能有诗作。

01.汉献帝 刘协

百尺竿头望九州,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更有收人在后头。

这首诗隐喻我汉家天下虽然让你曹氏得去,但是你也不要高兴太早,你曹家天下一样有人惦记着,最终会被他人收去。

东汉末帝汉献帝刘协被迫禅让于曹丕,得了善终,禅位后又活了14年。

虽传言有一篇预言诗传世,但余以为刘协之所以活的久,主要还是精通“明哲保身”的道理,那篇诗作很有可能是后世人写的。不管是不是刘协所做,这首诗文学水平不如其历史价值。

历代皇帝霸气诗句(亡国皇帝各不相同)(1)

02.梁元帝 萧绎

梁元帝萧绎可以说继承了他父亲梁武帝萧衍的文学基因,用全才都不能形容他的无所不能。萧绎对经、史、诗、书、画、天文、音律等都颇有研究,还是一位藏书14万卷的藏书家。虽然不是梁末代皇帝,但是他之后的梁政权基本上被陈武帝陈霸先控制,基本算是亡了国。

萧绎擅长宫体诗,春情闺怨较多,也有很多咏物抒怀的诗作,选三首来欣赏一下。

春别应令诗

昆明夜月光如练,上林朝花色如霰。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

咏梅诗

梅含今春树,还临先日池。人怀前岁忆,花发故年枝。

折杨柳

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

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

这四首诗中,我比较喜欢这句“人怀前岁忆,花发故年枝。” 风格好似陆凯的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晦涩的典故,只有自然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流露,让人品味回肠。

其实更多人喜欢《折杨柳》,同样是朴素的语言,也没有直抒情怀的表露,却觉得如孟郊《游子吟》一样,是不可多得的思乡佳作。

梁元帝萧绎之死可谓是报应,当年故意不去救父亲萧衍,导致萧衍饿死建康城,为了夺地位,灭了自己的兄弟和侄子,到头来,还是被西魏破了城,丢了性命。

03.陈后主叔宝

说起陈叔宝,就会让人想起张丽华,想起那首亡国之曲《后庭花》,大隋的雄兵打到建康城,他皇帝生涯也就结束了。不过还好他遇到的是隋文帝杨坚,没有遇到宋太宗赵光义,他的命运不像李煜一样一杯毒酒了却残生。陈叔宝亡国后又醉生梦死的活了15年,病逝于洛阳城。

他的诗主要以闺怨、宫词为主,天天就是风花雪月,醉生梦死,如何不亡呢?特别是这首后庭花,写出了陈朝的奢华艳丽,宫体诗典范之作,亡国之音。

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作为文学大师,陈叔宝还是有其他风格的诗作,比如

折杨柳

杨柳动春情。倡园妾屡惊。入楼含粉色。依风杂管声。

武昌识新种。官渡有残生。还将出塞曲。仍共胡笳鸣。

折杨柳是古乐府,虽然没有什么生活体验,但是看别人写的多了,他写出来也是毫无违和感。

陇头水

塞外飞蓬征,陇头流水鸣。汉处扬沙暗,波中燥叶轻。

地风冰易厚,寒深溜转清。登山一回顾,幽咽动边情。

陈叔宝给后世的感觉,诗风艳丽主要来自于他的宫体诗,特别是《三妇词十一首》、《舞媚娘三首》、《乌栖曲三首》等诗作,被后世痛斥,艳丽露骨,难登大雅,可却出自一皇帝之手。

04.隋炀帝 杨广

余前作已经评价了杨广,作为末代皇帝他确实有雄才伟略,但也穷兵黩武、暴虐残酷,最终导致大隋的灭亡。他的诗作后世也是褒贬不一。这次看一下他其他的作品。

饮马长城窟行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忆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於上京。北河秉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骑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候。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方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这首诗真的是大手笔,很多师友都推崇此诗,余也一样。作为南征北战的马上皇帝(攻破建康城,活捉陈后主的也是他),这首《饮马长城窟行》是他一生南征北讨的写照,也有他“单于入朝谒”的威风,奈何人膨胀了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膨胀的杨广最终自缢于江都(今扬州)。

东宫春

洛阳城边朝日晖。天渊池前春燕归。含露桃花开未飞。临风杨柳自依依。

小苑花红洛水绿。清歌宛转繁弦促。长袖逶迤动珠玉。千年万岁阳春曲。

谁说杨广不会写艳曲,这首东宫春艳丽而不俗,不比陈叔宝文采差,格调比陈叔宝还高很多。

纪辽东

辽东海北翦长鲸。风云万里清。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镐京。

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判不徒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

这是杨广亲征高丽,破敌之后所作。不让唐代边塞诗几分,有魏武之遗风。

杨广作为亡国之君,与其他亡国不同,他亡于自己的自大和暴虐。他的诗风与他的行伍生涯一样,兵戈之音,铁血之风特点鲜明,一扫南朝留下来的靡靡亡国之声,单轮气势,冠盖所有亡国皇帝诗作了。

05.后蜀后主 孟昶

五代十国,天下大乱,各地兴刀兵,神州漫烽火,诗文出众文学家不多,主要集中在文杰地灵的南唐和偏安一隅的蜀地。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就是其中一位,但是他只流传下来两部诗篇,一首词,一首诗。

木兰花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一点月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起来琼户启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避暑摩诃池上作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起来琼户寂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受花间词风影响,孟昶诗词风格也是这种风格,君臣醉生梦死,声色犬马,主要描述一些绮思艳情,闺阁春怨,亡国之音不绝于耳。这正是为何《花间词》兴于蜀地的原因,君臣都是如此,亡了也就亡了。孟昶罢免了贤良,选用庸才和小人,最终亡国,而他的命运也和李后主一样,甚至更惨,被俘到宋京,七日后暴毙。

06.南唐后主 李煜

历代皇帝霸气诗句(亡国皇帝各不相同)(2)

李煜可以说是所有君王中最专业的诗人了,后世在文学上对他的评价非常高。后世熟知的《虞美人》、《相见欢》等词作。其实他也是写诗的,只不过没有他的词出名罢了。

玉楼春

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李煜与其他后主一样,太平时声色犬马,纸醉金迷,到处是歌舞升平,到处是春娥云鬓,没有最奢华,只有更奢华。如果,他如陈叔宝一般,被俘后仍然纸醉金迷,或者如孟昶一样突然暴毙,历史上也不会再有李煜,不会再有无穷的赞誉,留下的只是一句会写诗的亡国皇帝,仅此而已。

然而李煜被俘之后,天天以泪洗面,懊悔当初,诗词的风格有了很大转变,才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学财富,可以说他的后期作品是用生命在创作。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这首诗是李煜被俘后北上渡江时所作。家国破败,断壁残垣,台殿荒芜,云恨烟愁的景色,表达了亡国皇帝对未来迷茫和担忧显于纸面,这才是开始。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首破阵子道出了他亡国后的心声,懊悔当初“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感慨现在的屈辱的俘虏生涯,垂泪对宫娥。

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的绝命词《虞美人》,七月七日出生的李煜,最终七月初七被赐毒酒而亡,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词独有一种哀伤,是亡国时的经历,给他带来的独特属性,看李煜的词,总会想到独自凭栏,看着空中明月的诗人,想着这位才华横溢的天子,满腹诗书的俘虏,在宋都度过的1000多天,也许只有经历大起大落才能创作出惊世作品,当然陈叔宝除外。

07.宋徽宗 赵佶

说到宋徽宗,讨论最多的是他自创的瘦金体书法,那惟妙惟肖的花鸟作品,当然也不会忘记集中了大部分北宋奸臣的朝堂。

有谁读过他的诗?他一生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很多,足有400多篇,佳作不多,这点和陈叔宝相似,但是与陈叔宝不同,他的俘虏生涯的诗词还是值得一读,可惜传下来的少了些。

前期作品也是和玩物丧志的君主一样,喜欢宫体诗,喜欢春情闺怨,光《宫词》就写了200多首。

声声慢

欺寒冲暖,占早争春,江梅已破南枝。向晚阴凝,偏宜映月临池。

天然莹肌秀骨,笑等闲、桃李芳菲。劳梦想,似玉人羞懒,弄粉妆迟。

长记行歌声断,犹堪恨,无情塞管频吹。寄远丁宁,折赠陇首相思。

前村夜来雪里,殢东君、须索饶伊。烂漫也,算百花、犹自未知。

前期作品虽不足陈,这首写梅花的词还是不错的,把梅花比作美人,临冬晚开比作玉人慵懒,梳妆迟迟,也是风趣。

被俘后的风格大变,不再像当皇上的时候那么附庸风雅,无病呻吟了,更多的是真情流露。

在北题壁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眼儿媚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宋徽宗被俘之后押往五国城(今黑龙江佳木斯),不再有君王的弦管笙歌,不再有中原的琼楼玉宇,眼前只有北国的风雪,只有让人倍感思乡羌笛,故国远在万里,这辈子再也不可能回到家乡,这种悲凉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宋徽宗亡国被俘后又在北地生活了8年,八年中虽然创作了大量诗篇,但是最终流传下来的只有寥寥十几篇而已。

历代皇帝霸气诗句(亡国皇帝各不相同)(3)

08.宋恭帝 赵㬎

论皇帝,赵㬎这没什么可说的,因为三岁登基,五岁被俘,根本不知道啥叫皇帝。论诗词,他只留下来一首诗,缺乏可陈。但是论幸运,他确实所有亡国君主里最好的。被俘之后困于大都12年,18岁那年,他向元帝请求去西藏出家学习佛法,从此远离红尘,又活了34年,虽然远离繁华,生活在偏远的西藏,但是他也获得了自由,而且在佛法中也有所成就。相比汉代那些幼帝和前面那些亡国君主来说,可是幸运多了。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

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二十字含蓄无限凄戚意思,读之而不兴感者几希。”

09.元顺帝 孛儿只斤

作为忽必烈的后人,元顺帝还是有些文采的,但是汉诗写的非常少,仅流传下来三篇,而且两篇是褒奖孝子王荐的,写的模式化明显,不足以说。

答明主

金陵使者渡江来,万里风烟一道开。王气有时还自息,圣恩无处不昭回。

信知海内归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归去诚心烦为说,春风先到凤凰台。

这首诗是朱元璋派使臣去劝降元顺帝时候,元顺帝的回应。全诗看似元顺帝放低姿态,处处夸奖朱元璋是名主,中原正统,自己呢,甘心俯首,但文字中透露出自己绝不投降的信念。可以说是一首构思巧妙的诗作,显出来元顺帝不卑不亢的态度。

元顺帝的恭敬没有换来朱元璋的和平,朱元璋攻占大都后,除恶务尽,一直追杀元顺帝到了漠北,最后

10.明思宗 朱由检

崇祯皇帝算是明后期很勤勉的皇帝,但是能力不足,又生性多疑,在内外交困中兵败自缢,留下了煤山一缕唏嘘。

崇祯皇帝一生只有五首诗存诗,其中四首是写给女中豪杰秦良玉的,选一首来读读吧。

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这首诗虽然是褒奖秦良玉之作,也可以看出朱由检的文笔还是不错的,只是他登基之时,天地将倾,外有后金兵马临境,内有李自成、张献忠起义,欲扶社稷于危难之中,奈何能力不足,天命不从,最终失败。

崇祯十二年九月御赐大学士杨嗣昌

盐梅今暂作干城,上将威严细柳营,一扫寇氛从此靖,还期教养遂民生。

这是送杨嗣昌剿张献忠时所赐的诗,寄托着他“一扫寇氛从此靖,还期教养遂民生”的夙愿,可惜最后杨嗣昌还是辜负了他,兵败身死。

历代皇帝霸气诗句(亡国皇帝各不相同)(4)

大厦将倾,岂是人力回天,很多末代皇帝也都是改革求存,如崇祯皇帝,如元顺帝,又如金哀帝等,但最终还是水中月,镜中花,一场空。

写完这些亡国君主,有些感慨,有的是励精图治,有的是志比天高,也有的满腹经纶,最终还是化成一场梦,都付与,笑谈中。

萧绎家族文采飞扬,古有三曹四萧之说,可见这个皇室家族文采可追魏武帝一家,昭明太子萧统虽然英年早逝,但是《文选》成为了天下典范,萧绎《金楼子》也开创了诗理先河。

杨广文采冠绝隋末唐初的文人,虽然性格不好,但是诗风多变,各具特色,每个喜欢他诗文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喜爱。

李煜被俘三年,三年也成就了他词作的巅峰,没有寄人篱下,失去自由,他也不过是陈后主的附庸风雅,哪里会成为词压全宋的诗篇。

如果让我选三个人,我喜欢上述三位,如果要排个顺序,那就是李煜、杨广、萧绎。

你的答案是什么?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