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关注成功!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一年级

在做数学题时,粗心的小明把被减数“23”看成了“32”,得到的差是30。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

二年级

在五角星中,一共有几条线段?几个三角形?

小学数学思维综合训练题(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第120期)(1)

三年级

某年的五月份有5个星期二,4个星期三,那么这一年的5月1日是星期几?

四年级

一辆面包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用了8小时,由乙地返回甲地用了6小时,返回时每小时比去时多行14千米。问:这辆面包车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五年级

一个长方体,长、宽、高都是整厘米数。若长增加2厘米,宽和高不变,其体积增加40立方厘米;若宽增加3厘米,长和高不变,其体积增加90立方厘米;若高增加4厘米,长和宽不变,其体积增加96立方厘米。原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是多少?

六年级

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减少20%,要使体积增加60%,现在的高和原来的高的比是多少?

做完题之前,请不要看下面的答案!

独立思考很重要!

答 案 解 析

一年级解析:

【答案】正确的结果是21。

【解析】方法一:从“错”中求解:

1.把被减数“23”看成“32”,得到的差是30,在这个过程中减数没有发生变化,可以先利用被减数“32”求出减数:因为32-(2)=30,所以减数是2;

2.再利用正确的被减数和减数,求出正确的差:23-2=21。

方法二:利用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把被减数“23”看成“32”,也就是把被减数增加了“9”。因为减数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差也随着被减数增加了“9”。要想得到原来的结果,需要用错误的差再减去9:30-9=21,正确的结果是21。

这道题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解决,试一试吧。

二年级解析:

【答案】一共有30条线段,10个三角形。

【解析】

由图可知,先数出五角星一条边上的线段数,然后再根据五角星的边数,求出线段总数即可。如图1所示,五角星一条边上可以数出的线段条数为:3 2 1=6(条),那么五角星中总共的线段条数为:6×5=30(条)。

如图2所示,五角星的每个角上分别有1个较小的三角形,可知小三角形有5个;如图3所示,五角星的每条边上分别有1个较大的三角形,可知大三角形也有5个;因此三角形共有5 5=10(个)。

应给

小学数学思维综合训练题(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第120期)(2)

小马的钱:10-8=2(元);小立应给小雨的钱:14-8=6(元)。

三年级解析:

【答案】星期日

【解析】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推理和列表的方法。

方法一:因为五月是大月,有31天,根据31÷7=4(周)……3(天),可知五月份里有4个星期还余3天。4个星期中必然会有4个星期二和4个星期三,但这一年的五月份“有5个星期二,4个星期三”,所以,余下的3天中一定有1天是星期二,而且没有星期三。那么星期二究竟是哪一天?什么情况下会“有星期二而没有星期三”呢?那就是本月最后一天是星期二,星期三是下个月的第一天。如下图:

小学数学思维综合训练题(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第120期)(3)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余下的3天中,最后一天是星期二”,前两天分别是星期一、星期日。所以,这一年的5月1日是星期日。

方法二:五月是大月,有31天。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一年的“五月份有5个星期二,4个星期三”,也就是说星期二整体比星期三多1天。假设5月1日是星期一,列表后会发现星期二和星期三的天数相同,不符合要求,要想保证星期二比星期三多1天,就要调整方向,往前推,也就是“当5月1日是星期日”的时候符合。同理,假设5月1日是星期二至星期六的任一天,均会出现星期二和星期三的天数相等,或者星期三的天数比星期二多1天的情况,均不符合条件,需要依次往前推,最终确定:只有当5月1日是星期日的时候符合条件。

小学数学思维综合训练题(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第120期)(4)

四年级解析:

【答案】这辆面包车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是48千米/时。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往返甲、乙两地的路程不变。因为返回时每小时比去时多走14千米,那么6小时一共多走的路程为:14×6=84(千米);又因为,去时的时间比返回的时间多用了8-6=2(小时);也就是“84千米的路程,去时需要2小时”,因此去时的速度为:84÷2=42(千米/时);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可以计算出甲、乙两地的路程:42×8=336(千米);再根据“总路程÷总时间=平均速度”可求得面包车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是:336×2÷(8+6)=48(千米/时)。

五年级解析:

【答案】原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48平方厘米,体积是120立方厘米。

【解析】根据题意画图表示原长方体的三种变化:

小学数学思维综合训练题(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第120期)(5)

根据“长增加2厘米,宽和高不变,其体积增加40立方厘米”和图示①可知:新增的长方体(图示①的蓝色部分),体积是:2×宽×高=40(立方厘米),所以原长方体的宽×高=40÷2=20(平方厘米)。再根据“若宽增加3厘米,长和高不变,其体积增加90立方厘米”和图示②可知:新增的图形也是长方体(图示②的蓝色部分),体积是:长×3×高=90(立方厘米),所以原长方体的长×高=90÷3=30(平方厘米)。同理:结合题意和图示③得出原长方体的长×宽=96÷4=24(平方厘米)。

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长×高 长×宽 宽×高)×2,可得长方体的表面积为:(30 24 20)×2=148(平方厘米)。

因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是整厘米数,所以根据宽×高=20可知:宽和高可能是1和20、2和10、4和5,根据长×高=30可知:长和高可能是1和30、2和15、3和10、5和6,根据长×宽=24可知:长和宽可能是1和24、2和12、3和8、4和6。观察分析得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只能是6厘米、4厘米、5厘米,因此原长方体的体积是6×4×5=120(立方厘米)。

六年级解析:

小学数学思维综合训练题(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第120期)(6)

记得关注哟,坚持下来孩子会有很大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