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海洋哺乳动物,它们与每一个同伴都建立密切的联系,有时候海豚还会和其它种类的“异族”海豚密切往来,堪称交际花。

我们在海豚身上不仅能够看到社会化的种群结构,还能看到从它们身上看到同情、合作、有爱等行为,有趣的动物知识又要增加了。

关于海豚和大海的壮观的世界(海豚的社会开放)(1)

海豚的社会

海豚爱好交际,喜欢群居,它们通常2-30只为一群。在食物充裕的深水区,多个群体又组成一个大群,数量可达1000只以上,浩浩荡荡。海豚社会是自由、开放的,作为群体中的一员,并不会被限制“豚”身自由,它们随时可以离开去,加入另外一个群体;作为外来者,随时也都可以加入群体,不会被排斥。

海豚有三种形式的群体:母子群、少年群、男士群。

小海豚出生后会一直呆在母亲身边,直到6岁才离开。这些带娃的带亲妈妈组成一个小团体,就是所谓的母子群,它们互帮互助,一起照顾小海豚。母子群也是海豚中最有爱的群体。

关于海豚和大海的壮观的世界(海豚的社会开放)(2)

离开母亲的少年海豚组成少年群,成员之间关系比较松散,不如母子群和男士群,这些离家的少年有时候还会返回自己母亲所在的群体待几天,再返回少年群,就像回老家看望母亲一样,也是充满了温馨的味道。雌性要是怀孕了就会主动退出少年群加入母子群,寻求帮助和庇护。

海豚的男士群也是由一个个小群体组成,通常2-3只雄性海豚组成一个小队,它们可以保持这样的关系十几年甚至20年,说它们是“好基友”也不为过。成年雄性海豚的小群体目的是合作找对象,增加自己繁殖的机会。而它们加入大群的目的则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其它动物欺负,人多量大啊。

关于海豚和大海的壮观的世界(海豚的社会开放)(3)

海豚可以发出三种声音,一种是用来定位的咔哒声,一种是脉冲声,还有用来交流的哨声,就像吹口哨一样。每只海豚发出的哨声都是不同的,就像它们的身份证。海豚还能模仿同伴的哨声,当一只海豚听到背后传来和自己一样的哨声,好像有人在呼唤它的名字,这时它便回头一看笑迎客来。

海豚的记忆力非常好,能够记住同伴的哨声长达20年之久。这得益于它们发达的大脑,海豚的大脑发达程度仅次于人类,高于黑猩猩:解剖发现海豚的大脑皮层有许多深沟,神经元细胞数目比黑猩猩还多。

关于海豚和大海的壮观的世界(海豚的社会开放)(4)

有爱、互助

海豚的社会不仅是开放、自由的,也是有爱的,它们互相帮助,有海豚受伤,同伴们会围绕在它身边不离去;它们还乐于助人,海豚救人的事件自古有之。海豚的有爱在母子群里体现得最淋漓尽致。

海豚是哺乳动物,在水里并不能呼吸,小海豚刚出生时是最危险的,一不小心就会溺水而亡。历经千万年,海豚妈妈演化出了完美的解决方案:当有海豚妈妈生产时,总有同伴围在它身边,小海豚出生后,同伴们第一时间把小海豚托出水面,让它呼吸第一口空气。海豚妈妈们这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大大提高了小海豚的存活率。

关于海豚和大海的壮观的世界(海豚的社会开放)(5)

时间久了,海豚们对溺水的动物有了特别的同情心,也包括人,这也是海豚经常营救落水者的原因。当海豚看到有人掉进海里后,心想:又有不会游泳的可怜虫落水了,去托他一下吧!于是就出现了海豚救人的事件。

海豚救人是天性使然,它们的同情心不仅体现在同类和人类身上,它们甚至还会“救助”死去的海龟,一群海豚就像接力一样轮流把死去的海龟托出水面。

关于海豚和大海的壮观的世界(海豚的社会开放)(6)

海豚救助溺水者的天性是有爱的,但有时候却也好心办坏事。美国加州海洋馆内有一条倒霉的小虎鲨不知为何让一只海豚产生了错觉:你溺水了!于是海豚连续8天把小虎鲨托出水面,最终导致小虎鲨死亡。小虎鲨走的时候必定是一脸疑惑?????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偶尔的“好心办坏事”,而抹杀了海豚们有爱互助的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