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文学四月阅读的是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读这本书是一种完全的美的享受,屠格涅夫的文笔实在是太美了,我读的是丰子恺译本,也是对比了几个译本之后选了这本俄国文学一路读来惊叹不断,每位作家都有很鲜明的写作风格屠格涅夫擅长写景,能够刻画出瞬息万变的大自然,有“文学中的风景画大师”之称,他笔下的文字真是如诗如画,幽美宁静,干净纯粹,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屠格涅夫猎人笔记思维导图?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思维导图(读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思维导图

俄国文学四月阅读的是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读这本书是一种完全的美的享受,屠格涅夫的文笔实在是太美了,我读的是丰子恺译本,也是对比了几个译本之后选了这本。俄国文学一路读来惊叹不断,每位作家都有很鲜明的写作风格。屠格涅夫擅长写景,能够刻画出瞬息万变的大自然,有“文学中的风景画大师”之称,他笔下的文字真是如诗如画,幽美宁静,干净纯粹。

《猎人笔记》被称为屠格涅夫的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写于1847至1852年。1847年屠格涅夫在《现代人》杂志第一期上发表了以“摘自猎人笔记”为副标题的《霍尔与卡里内奇》,此后他先后创作了25篇此类作品,集为《猎人笔记》于1852年出版。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我把它当做“散文小说”来读,这本书里的每一篇完全没有所谓短篇小说的结构和技巧,也没有什么情节,就在对人物和自然交错的描绘中,文字自自然然流泻而出,让人沉醉其中。我记得之前看王智量老师讲授的《19世纪俄国文学史讲稿》时,他说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就像从俄罗斯大地上采来的一束鲜花,献给了俄罗斯人民。很喜欢他说的这句话,屠格涅夫从俄罗斯大地上采撷的这束鲜花,不仅俄罗斯人民能品尝到它的美,爱它的每一个读者,都能从那美妙的文字中嗅到它的芬芳。

屠格涅夫的作品在现实主义之中,带有一种充满诗意的美,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诗意的现实主义”。《猎人笔记》中景物的描写和时代、生活、人物融为一体,抒情融入叙事、人物和风景描写之中。(“屠格涅夫在《猎人笔记》中发展了“风俗随笔”这一刚刚诞生的文学样式。他首先准确细腻、富于诗意、激情满怀地描绘了俄国中部的大自然。那千姿百态的森林、辽阔富饶的草原、繁星闪烁的静夜、露珠晶莹的清晨、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以及悠闲自在的蓝天白云……大自然的一切,都得到了生动优美的描绘,作家因此成为描绘大自然的圣手。”——《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猎人笔记》中对景物的描绘美不胜收,而在美的自然之中,作者又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描写了形成这些人物性格的生活环境。透过屠格涅夫的文字,我仿佛可以触碰到他那颗诗意且温情的心。看似平静的叙述,其内在的温情淡淡浮动,带有丝丝沉郁的笔调。

25个短篇中,我最爱《白净草原》《美人梅奇河的卡西央》《死》《歌手》《活尸首》《车轮子响》《树林和草原》。《白净草原》是其中篇幅最长的一篇,文中讲述的是猎人因为贪恋打猎晚归,回家途中迷了路,后来在茫茫的夜雾中走到一群在草原上放牧的农家孩子围坐的火堆旁,跟五个小孩儿在河湾大草地的篝火旁边过夜,假装睡着,听到了孩子们谈论俄罗斯乡村的一些关于家神、美人鱼的迷信和神话,以及当地发生过的一些民间传说。这篇小说用了很大的篇幅写景,写景和写人物都是活的,作者笔下七月的白天和夜晚都是那么迷人,每个孩子都描写的很形象生动,尤其是巴夫路霞,作者在最后写到:“遗憾得很,我必须附说一句:巴夫路霞就在这一年内死了。他不是淹死的,是坠马而死的。可惜,这个出色的孩子!”

屠格涅夫是那样地钟情于大自然,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律动,真不愧为“文学中的风景画大师”。我有心想选几段摘录到这篇读书笔记里来,选来选去对他的文字毫无抵抗力,怎么也无法取舍,还是想看之人自己去翻阅吧。(在屠格涅夫看来,人总是处于大自然力量的控制之下,大自然是人的上帝,人的命运的主宰,人只是一种宿命的悲剧性存在。1849年7月他在致维亚尔多夫人的一封信中指出:“谁说人命中注定应该是自由的呢?历史向我们证明了相反的东西。歌德当然不是出于想当个宫廷的阿谀者而写下自己著名的诗句:‘人不是生而自由的。’他是作为一个准确的自然的观察者而导出了这一简单的事实和真理的。”——《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与其他俄罗斯作家不同,屠格涅夫笔下对农奴的描写,不是注重刻画苦难深重和深受压迫的生活,他笔下的农奴是鲜活的、个性的,而这些鲜活的人却受到农奴制的压迫,不能享受作为人的自由和生活。赫尔岑称《猎人笔记》为“用诗写成的对农奴制的控诉书”。

大自然,眼之所见,心之所感,语言能完全表达吗?那些意象多么微妙“既近乎感觉,又类似情感,一旦描绘,就要给它披上现实的外衣。”那些意象多么美妙,在屠格涅夫笔下现实和浓郁的抒情得以完美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