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这样读一本小说至少要五六个小时的读者,读完张嘉佳这本《云边》用了不到四小时,全程读下来基本没有得到阅读带来的欢愉。记得一两年前,整个朋友圈都在夸这本书,基本评价是“很催泪”,默默把这本畅销读物放入书单,期待着一场大雨后的温暖和治愈。可结果是,它只赚走了我半滴眼泪。

云边有个小卖部为什么这么火(火了几年的云边有个小卖部)(1)

开头几章挺有意思的,人设有趣,青春气息萌动。自在独立的外婆,童年就一心向学的小镇男孩,来自大城市和大家格格不入的精致女孩,三个核心人物都走向了小说里最讨喜和最容易发生戏剧性故事的人设——走在正常的对立面,他们能够碰撞出的火花无限,张嘉佳处理得也很好,外婆王莺莺看似对刘十三不管不顾,但细节里满是关心,时间被知识挤占的刘十三,萌生了对与山遥遥的贵气女孩的心动,程霜有着大小姐脾气,却又明里暗里地将偏爱注于刘十三。从童年向青春期过渡的日子里,刘十三的窘迫、害羞、反常,对程霜无条件的好,以及程霜对刘十三的热切回应、看似无理取闹的要求、像男孩子抓女生辫子的暧昧调戏伎俩,都让两人对彼此的好感蹭蹭上涨,这让人物显得真实圆润,场景和情节不由让人共鸣到自己轰轰烈烈又懵懵懂懂的过去。

云边有个小卖部为什么这么火(火了几年的云边有个小卖部)(2)

整体而言,故事递进分明,经历和情感由浅入深动态分布。故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刘十三的童年,一切风平浪静,虽然有着难以抹平的遗憾,可刘十三的生活里还充满着希望,他想走出大山,来到海的那边,期待着与妈妈的相遇,期待着妈妈告诉他的“和爱的人结婚”这件事的发生,王莺莺依旧自由自在,打麻将抽烟,和村里人唠嗑闲聊,要去治病的程霜和小镇的人分别,但给予了喜欢她的刘十三承诺,要是下次见面还活着,就和他结婚。二是刘十三回小镇前,这个时期也可以归纳为他奋斗不止却颗粒无收,揣怀真心但失望满怀的阶段,读者很难看到希望的颜色,深爱着的女友牡丹背叛了他,上班后上司是前女友的现任,两人还是“三角恋”的复杂关系,对他处处刁难,本职工作怎么努力也做不好,刘十三陷入绝望之境。三是刘十三回到小镇后,患了癌症的外婆依旧潇洒,开着拖拉机把他拉回了埋着祖祖辈辈的故乡。刘十三终于从现状解脱,和外婆还有程霜一起生活,“收养”了球球,保险卖出去了一份又一份,但舒坦的生活地底下,藏着浅浅的火药线,忽然轰隆的一声,在无意识时将属于你的一切炸得稀烂,外婆和程霜,最重要的两个人,成了天上的星星。从故乡到远行再到回归,故事的底色渐趋冷色调,最后刘十三的生命里,只剩下哀伤的淡灰色。

云边有个小卖部为什么这么火(火了几年的云边有个小卖部)(3)

但可惜的是,这本由南大作者编织的情节再次落入言情狗血故事的窠臼。故事的波澜可以有夸张的冲突,但将一切重大的转变都交给死亡,就过于容易和不动脑筋了。程霜患了不治之症,和刘十三刚萌芽的爱情必须暂时画上一个短暂的句号,感情中止,两人离散。故事线走向第二阶段时,刘十三唯一的亲人又得了癌症,这是刘十三回到故乡的重要推动力,当然刘十三的生活不如意和在外婆面前的嚎啕大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遇到的女孩球球古灵精怪又成熟乖巧,但她的父亲却是一位精神病患者,因为砍伤了银行柜员,被警官一枪打死。最后程霜和王莺莺也走向了死亡,刘十三哀叹惋惜,最后好好生活,全书终。

云边有个小卖部为什么这么火(火了几年的云边有个小卖部)(4)

故事有着非常多苦难,但没有打好基础、没有视角转换、没有细节圆润的苦难叙事,让苦难变成了堆砌之物,像是作者主观上想要刻意骗走你眼泪而铺设。王莺莺和刘十三的关系线正常,但王的癌症除了把刘带回家外,没有起到更大的作用,可谓是没有必要将此病夸大化,不然就也成为了无用的苦难叠加。书在最后才描写疾病的痛苦,没有刻意去细节描写,寥寥几句带过。这就和普通的生老病死没有太大区别,刘的哀伤总体而言比较含蓄,但在最后刘听录音笔的那一段可谓是点睛之笔,读者的情绪跟着刘十三回忆和外婆的点滴,许久的压抑和爱意喷涌爆发,综合来看,瑕不掩瑜。

但除了这对人物之外,其他人身上的苦难则让人不免唏嘘。程霜给予了刘十三很多帮助,书里白描着写他们之间的相处,除了一句“他已经忘了前女友牡丹”,没有过多对于刘十三对程霜态度、对个人爱情的描写,被生活打压过的刘十三仿佛变成了麻木的机器,再也不现童年时期的那份羞涩,他对保险都比对程霜上心。程霜的忽然出现和热情帮助,在故事里成了程霜的一厢情愿和理所当然,两人一起经历了许多大事,但缺乏细腻的感情描写,让读者很难进入刘十三或是程霜的内心,两人的爱意只能在作者心里主观的涌动,小镇里的人也不一定能看出这一对朝夕相处的人心里的情谊。在书中可以看到,刘十三是程霜心里的白月光,但只有像朋友般帮助的描写,两人丝毫不逾矩的接触模式,就像是革命年代的禁忌之恋,很难让人将他们代入爱情眷侣的关系中。因此,即使最后程霜死了,刘十三远赴重洋去找她,看起来也只像是一对朋友的最后告别,两人的关系,从刘十三的视角来看,甚至只能称为挑明了发展关系的不暧昧、不心动。

云边有个小卖部为什么这么火(火了几年的云边有个小卖部)(5)

再看书中的苦情人物们,疯子、毛老师等,读者很难对他们感同身受,因为这本书虽是第三人称上帝视角,但我们依旧始终跟着主角人物刘十三的步伐,可对曾经爱过并得到很多爱但无动于衷的刘十三而言,他对所有苦情人物的态度虽然有过心酸、担心,但总体而言可以说仍然是以一位“旁观者”的身份在火焰外围游走的,离开过这个小镇的少年,身上被大城市的“恶”所“洗礼”,磨灭了他身上太多光芒、而他的人物建构,在童年时期开始,就会让读者有一种目标坚定但事不关己之感,以此,我们很难通过刘十三这一人物,与小镇里的人共情,这不像是杨德昌导演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那场最惊心动魄的刺杀里,没有大特写镜头,虽说只能看见一个人刺杀,一个人缓缓倒下,但两人的情感基础、男主的后续反应,都能看出故事里人物的真实情感,而非完全不带感情的客观描述。可刘十三,仿佛已经成为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了,因此,那些人物情感的细腻描写,也只能指向滥情。

云边有个小卖部为什么这么火(火了几年的云边有个小卖部)(6)

此外,故事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人物过于简单化。核心人物基本都是扁平人物,除了刘十三在经历了重大事件后变得麻木,且这一麻木,或者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与他童年时的状态也是有重叠的,变化并非非常明显,且人物性格并不复杂,善良、坚持这两个词基本可以概括刘十三。而王莺莺、程霜更是如此,性格单一不说,两人经历这“死亡”带来的巨大威胁后,依旧如初。

书中三位女性人物更是一大槽点,不但是简单化,更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般,说她们三是祖孙三代也不为过。三位女性当然有优点,她们不再是男性凝视下的产物,上至年过古稀的老人,下至天真无邪的小孩,无一不是洒脱、独立的人设,这样的设置可能会被许多“女权主义者”喜爱,她们没有依靠任何一个男人,除了被男人依靠的程霜外,关于两者与男性的亲密关系的描写实在太少,仿佛进入了母系社会,书里的感情关系、人际关系更集中,却走向了泛白的老路。况且,千人千面这一说法根本没有在这本书里体现,三位女性过于相似的说话风格、人物行为,都在向大家宣告,我们是新时代的独立女性,这很难让人觉得她们是有血有肉的新女性,只会陷入沉思:为何不同外表下装的都是流水线上的同质化的,假冒伪劣的产品?

云边有个小卖部为什么这么火(火了几年的云边有个小卖部)(7)

看到这本书的最后,它依旧骗走了我半滴眼泪,我愿意献给作者庸俗和平凡所淹没的才气与细腻。

#阅读#​#张嘉佳《云边有个小卖部》##《云边有个小卖部》#​#书籍#​#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