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成语源自于《六韬•龙韬•王翼》:“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或《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由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篇组成。“韬”即秘诀,篇名并没有特别的意义。《隋书•经籍志》注云:“周文王师姜望撰。”姜望,即姜尚,字子牙,俗称姜太公、姜子牙,为西周开国功臣、齐国始祖。历史上,对于《六韬》的作者、成书年代及书的真伪争议颇多。《淮南子》注和《后汉书》均认为,《六韬》出自殷周之际的姜太公之手。唐以后人多倾向于此书并非太公所著,不是先秦时书,而是出自秦汉间人或汉以后人的伪造。

1972年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西汉墓出土了一大批竹简,其中有《六韬》残简54枚,说明《六韬》在西汉前已流传于世,而非汉以后人伪托。有人认为,姜太公撰作《六韬》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必有它的根据,不可随意否定。《六韬》的一些基本思想很可能来源于太公,由春秋中叶和战国中叶人撰写、扩展、补充成书,又经过汉人的附益,才以今天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这一说法较为可信。

牧野之战图

牧野之战是周武王在姜尚等的辅佐下,率军进攻商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在牧野(今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大破商军、灭亡商朝的一次起决定作用的战略决战。

《六韬》通过周文王、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兵书,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到历代兵家名将的重视。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六韬》更被定为武学必读之书,位居《武经七书》之首。

《六韬》在国外也有深远影响,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

成语什么电掣(齐地成语风驰电掣)(1)

商代 饕餮纹钺

《六韬•龙韬》包括“王翼”、“论将”、“选将”、“立将”、“将威”、“厉军”、“阴符”、“阴书”、“军势”、“奇兵”、“五音”、“兵徵”、“农器”等13篇,主要论述军队的统帅和指挥等问题。其中“王翼”即君王的羽翼之意,此篇对将帅指挥部的组成,作了详尽而全面的阐述,对指挥部各种人员的配备、人数和职责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强调人尽其才,各尽其用。 要求配备“奋威”四人,负责选拔有才能的勇士,选用坚固盔甲、锐利兵器(组成突击部队),以便象疾风和闪电那样迅猛,出其不意的打击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