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数四象与河图洛书

【作者:赵致生(1943-2021),一共85篇】

属性相对性,就是这边一下子,那边一下子。

不然,人字为什么不画一个人形状来表达,而用了一丿一乀?

这就是在说明,人有认识相对性的能力。

人字表达的内容,是在指人对自然认识具有相对认识能力这一根本属性。

对两个四象形成的五行变化过程,用不同的名样数数不同的名样数名不同的数样数数,产生了四个唯一结果与两个全息结果。

用这样数数得到的四个唯一的一,与两个全息的二合而一的结果,如何继续数字化体系性认识它们呢?

数字化的体系性认识,仍然分为发散式结构收敛式结构两种来进行认识。然后,再把它们二合而一。

两个四象产生的第三个四象,形成了三角形的收敛性体系链接。

两个四象二合而一之后的“二生三”过程产生了第一个二元数字形成的三个四象交汇于一点形成的发散性。

五行体系在数数过程中产生的新认识,如何通过发散与收敛把它们组织在一个体系之中呢?

其实,这些问题,在上古人类石器时代就已经被中国人认识到了。并且,通过数字化把它们归纳成体系。用垒石结绳的方式,作出了精确地表达。

那么,河图洛书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河图洛书的产生,是无法通过定义条件来破解的一个数学之谜。

实际上,河图洛书是比先天八卦更早诞生的知识体系。

伏羲依据河图洛书而画成八卦的神话故事,被传颂了数千年之久,却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与非难。原因是河图洛书所展示的数字关联关系的奥秘,在人类不断地挖掘与探索过程中展示出来的持续可应用性。

西方人把中国古老的洛书称为纵横图。并且,可以把纵横图扩展到无穷大。但是,无论把它扩展到多么大,始终也没有办法改变横、竖、斜三向数字连珠和相等的根本属性。更没有可以阐述这种现象的理论产生。只是作为数字幻方的一种数字游戏,而无法进入数理科学的基础研究体系。

那么,中国的河图洛书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是神马与灵龟送给人类的吗?

肯定不是!

只能是中国人通过数数的原始认识,一步一步走进两个四象产生的五行观之后的一种数字认识成果。

通过五行认识层面上的数数方法认识,可以通过样本的名样不同,得到四个唯一的数数结果和两个不同的全息数数结果。可以把它表达成名样本体系与数样本结构体系。二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就变成了两个可以用数字表达的体系。

名样本的数字结构性可以用下表表达:

1

1

2

1

1

数样本的数数数字结果表达可以用下表表达:

1

1

5*2

1

1

数数的数字结果虽然是相同的,但是,数数的名样本则是从属性与数量结构上都是不同的。

为了区别这些不同,可以把数数结果为一的不同名样,进行排序作以区别:1、2、3、4。则相对两个数数结果为五的不同名样而取其一,形成5数数结果的单独表达:

2

3

5

4

1

名、数合一的继续变化,是一个遵循数字发散原则变化的新结构:

7

8

10

9

6

两个体系二合而一之后,就形成了:

7

2

5

8

3

5

4

9

5

1

6

得到了与河图洛书不谋而合的结果。见下图:

五行数理哪个准(五行理论的数理43)(1)

由此,可以认识到,垒石结绳时代所产生的河图洛书,只是通过人类相对认识的根本属性,在数字认识的道路上,进入一种自然数一分为二认识与二合而一认识的一个简单的数数数列体系。

它表达了二五一十认识范畴中的四象认识法则与五行分合术。

它们的认识方法与认识途径,都来源于数数、记数、识数、算数的相对认识根本属性。

本节的主题内容,是对发散性的认识总结一下其数字之间的关联关系。列举了河图中的几种数字之间的关联关系,来说明发散关联关系中不同数字(1、2、3、4)链接( 5)形成的继续四象(6、7、8、9)变化关系。

其实,可以把它分成

这样的分类方法展示出来的变化内容,仍然是继续发散的。只不过,它们出现了新的四象变化。由以五为发散基数,变成了十、十五、二十新的变化体系。

个体发散与系统发散之间的关系

发散是一种向式放射。

从河图的1、2、3、4、方向上,都具有共同的 5发散属性,得到6、7、8、9。

5 5,是一种特殊的发散形貌。它出现了与1、2、3、4不同的同数 5内容。即两个相同数字的叠加形貌。

所以,可以把河图中的发散分为两类,

那么,

在两个数字与两个数字的结合体系中,

在三个数字与三个数字构成的体系中,

在四个数字构成的体系中,

这种 5的发散性有多少种组合呢?

这种从个体形成的 5发散性,在河图中又展示出什么样的属性数学意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