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女性魅力绽放(九江武宁县艾丽娜)(1)

●艾丽娜

1979年12月出生,41岁,大学本科,中共党员,2005年考入武宁县人民法院工作,先后担任助理审判员、审判员,现担任民事审判庭庭长、员额法官、审判委员会委员。2020年度荣获全省“优秀法官”,所带领的部门民事审判庭被授予“集体三等功”称号。

扎根偏远乡下法庭,足迹遍布各个村落

从2005年到武宁法院工作起,至今已在基层整整奉献了16年时光。从青丝红颜到鬓角微白,她就像一粒种子,曾把自己深深扎根于偏远的乡下宋溪法庭多年,山路溪涧上跋涉,烈日严寒中磨砺,她的足迹遍及法庭辖区的各个村落。一看到她,村民们便拍手称道“那位漂亮的女法官又来了,咱们这次事件有希望了”。她善于利用自身女性感情细腻的特点,在调解工作上下足真功夫,与辖区内的三个党委政府联合建立了社会矛盾化解工作诉调对接的联动机制,并总结了一套适合法庭工作的一查二调三访三步曲工作方法,获得了辖区群众和党委政府的一致好评。

傲人业绩彰显实力,创少年审判特色做法

从书记员、法官助理、到庭长,一步一个脚印,艾丽娜用出色的业绩成果彰显自身实力。2014年4月,武宁县人民法院独立建制的少年法庭正式成立,艾丽娜从乡下法庭被调回机关任庭长,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她认为少年审判,惩罚不是目的,关键在引导他们真诚悔过,重塑人性,走向新生,她在少年审判中启动了圆桌审判模式,并开创了庭前注重“调查”,庭中注重“教育”,庭后注重“帮教”的“三项延伸帮教”少年审判特色做法。在她的带领下,少年法庭2014年度被授予全省“青少年维权岗”荣誉称号,2015被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授予集体三等功一次。

病痛侵袭两年间,夯实担当不惧挑大梁

2018年至2019年,对于艾丽娜来说是无比艰难的一段时光,在这两年期间她因为身体病痛原因做了三次手术。但是病魔并没有能够阻止她前进的脚步。2019年武宁县人民法院进行了内部机构改革,原有的少年法庭、民事审判一庭、二庭合并成立民事审判庭,艾丽娜带着组织的重托和领导的信任,担起了民庭庭长的重担。作为一名庭长她深知“上有样子、下才有影子”的道理,面对员额法官负责制下,如何加强庭务管理、案件质量管理的新问题,积极探索,时时处处奉公克己,为全庭同志作表率,工作中身先士卒,勤政务实,业务上勤敏好学,难案要案带头上。在她的带领下全庭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年底绩效考评中民事审判庭被评为先进集体。

也正是她被病痛折磨从事民庭审判工作这两年期间,艾丽娜同志共审理各类民商事案件331件,审结328件,结案率为99.09%,上诉案件中无一发回或改判,在员额法官绩效排名中名列前三并被评为优秀员额法官。

外表看似温柔如水,内里实则刚正不阿

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说到她,不了解她的人可能第一时间会联想到她的外表,那位样貌清秀、温婉可人的漂亮女法官。但是不少接触她的诉讼当事人,更多想到的是她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品行。曾经多次有当事人想对她施以小利,没想到被她当面斥责到下不来台,外表温柔的她,实则有这样刚强的一面。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她从事法院工作16年以来,始终奉行“清廉如水、执法如山”的原则,时刻严于律己、笃守节操、秉公办案。

工作之余,她时常教育新入职的年轻人谨防“贪心不足蛇吞象”,不要过于追逐物质与名利,要学会在案件审理、为群众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的过程中寻求生活的满足与幸福感。也正是因为这样,她能够成为一名众人称道、有口皆碑的好法官。

与丈夫长期异地分居,寄予工作与生活满分热情

自2008年与丈夫结婚以来,囿于基层工作性质的特殊性,艾丽娜与远在大城市发展的丈夫长期分居两地。日常缺乏丈夫的陪伴身边的,她并没有表现失落,反而将更多的生活热情寄托于工作。从晨曦到日暮,从日暮到深夜,高耸肃静的审判大楼中,总少不了她在当事人之间奔走调解纠纷、在案卷堆里伏案疾书的消瘦身影。晓看案卷暮念锤,行也思判,坐也思判,大概就是她整个青春阶段的常态了。

除了赋予工作百分百热情,闲暇之余她喜欢旅游摄影,与朋友分享旅途美景。工作停下来之余,她喜欢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走走看看。“我有幸浏览了川藏路线,这还不够,我的梦想是走遍祖国的大西北。”她向同事们热情分享着沿途的风景,脸上尽是少女般的微笑。

十六载法官生涯,一页页光荣履历,记载着平凡女法官一路成长的闪光足迹,她坚持初心,廉洁奉公,与审判台为伴,与法德相随,用智慧荡浊扬清,用平凡铸就满意,用真实写满忠诚,用热情寄托生活,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扎根基层,为这片土地的宁静与和平贡献了她所有的青春与热情,为新时代女性书写了巾帼担当篇幅。

来源:武宁政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