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可能发生的一些骗局 我们一起深信的骗局(1)

您的关注、点赞、评论和转发,是对我的最大支持!

“你是不是打鸡血了!”当你身边的人莫名其妙地非常亢奋,你是不是会脱口而出的问出这句话?可是,为什么要用打鸡血来形容亢奋,打了鸡血真的会亢奋吗?

我们身边可能发生的一些骗局 我们一起深信的骗局(2)

打了鸡血,还能坚持八小时!

打鸡血真正流行是在70年代,那时的中国大地上,打鸡血可不像现在这样只是嘴上说一说,而是确确实实的打鸡血。方法是抽取小公鸡(也有说4斤以上重的纯种白色“来航鸡”最好)的鸡血几十到100毫升,注射进人体,每周一次。一些人有进补后的感觉,浑身燥热,脸色红润,打鸡血是真的进补吗?当年,虽然没有电视和网络媒体,打鸡血从首都北京到乡村公社,迅速流行起来,前后历时大约10个月左右,鸡血疗法传播范围之广,速度这快,史无前例!

我们身边可能发生的一些骗局 我们一起深信的骗局(3)

科学点说,鸡血注射在皮下肌肉里,液体蛋白进入人体所引起的免疫反应,对某些特殊疾病可能有一定疗效。在医疗环境相对低下的70年代,可能具有某种类似替代性作用,相当于注射血清。但它的疗效和适用范围,显然被极端夸大了,说它下治脚气、脱肛、痔疮、咳嗽、感冒,阴道瘙痒,上治脑中风、牛皮癣,甚至不孕育、半身不遂(像不像某口服液)。况且,鸡感染的疾病较多,鸡血未经检疫,病毒未经灭活的情况下,其副作用无法控制,当时就有注射后病亡的案例。鸡血疗法本身的科学性没有得到理论和临床的证实,使用它的多是城市的街道诊所、县乡医院。高潮时候还需要排队注射。一时间竟造成了小公鸡因紧俏而涨价,在低工资、高就业、物价稳定的当时,成为极罕见的现象。

我们身边可能发生的一些骗局 我们一起深信的骗局(4)

这可苦了当年的公鸡,被抽过血的公鸡瘦骨嶙峋,即没精神打鸣​,又没心思交配,即使杀了吃肉,食用时没有香味。

什么魔力能让打鸡血在媒体极不发达的中国大地上迅速流行, 说来你可能不信,就是因为一张“大字报”。

其实早在1952年,鸡血疗法就差点在全国流行起来,还得先从一个医护工作者俞昌时说起。当时,还只是永安棉纺三厂一名普通医疗工作者的俞昌时,在学习苏联组织疗法后因为好奇,给几只公鸡测量了体温,发现体温都在43°左右。俞昌时突然脑洞大开:“鸡的体温如此之高,是因为血液发热机能特别高,而鸡血也是一种组织,肯定能治病。”于是他抽公鸡之血注入左臂,自称是顿觉精神倍儿爽、吃饭倍儿香。

1959年,中央倡导“技术革命”,俞昌时想成为世界级名医。便开始悄悄在厂里工人中试验“鸡血疗法”。他在依约到来的病人面前,给自己打了一针鲜鸡血。不到三小时,就感觉奇饿,中午吃了八两饭,医生的亲身示范消释了病人的疑虑。先后四十多人让俞注射了鸡血,奇迹立刻显现:“频频咳嗽者,注后五分钟即愈;喘息数月不能睡者,当晚即睡得极甜;胃痛者即止;疖肿大者即消”。坚信“鸡血疗法”对百病都有“奇效”的俞昌时一直暗自搞了一些实验,俞昌时告诉别人,“我一直治不好的脚癣竟然痊愈了。”

1964年,俞昌时撰写《鸡血疗法》一书,然后油印成小册子向全国散发。标榜“鸡血疗法国际领先”,所以中央指示要“秘密研究”;并宣称很多“老干部”都在私下使用,“鸡血疗法能治疗六十几种顽固疾病。”

我们身边可能发生的一些骗局 我们一起深信的骗局(5)

此书很快传到卫生部长李德全手中,李德全翻阅后甚觉蹊跷,立马要求上海市卫生局:“调查原委,上报中央以待妥处。”1965年初,上海召开专家座谈会,经过一番讨论后否定了“鸡血疗法”。随后,国家卫生部下发通知,“立即停止私自给病人注射鲜鸡血试验。”

1965年,一个国民党“中将”军医被某省公安机关抓获,判了死刑,行刑前献出这个“秘方”以求自保,称其疗效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治愈百病。在台湾的蒋介石就靠鸡血活着。加上之前的鸡血疗法影响,再经过这个间谍“中将”医生的确认,该省行政首长,也想延年益寿,便依照此法,这就引得一帮下属争相效仿的,于是鸡血疗法就变成了这省“上层社会”一种的时髦。后来,文革中该首长被批斗,在催逼追问下坦白了打鸡血的事情。于是被当作“延年益寿,抢班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深揭狠批。1966年,“文革”爆发。“造反有理”口号响彻云霄。卫生部竟发布“告全国革命人民公开信”,为“鸡血疗法”翻了案。于是,“鸡血疗法”像潮水般漫向全国。这看似不可思议的“鸡血疗法”,竟然会伴随着狂热岁月的激情,得以四处蔓延,并最终流行了接近一年之久。

我们身边可能发生的一些骗局 我们一起深信的骗局(6)

​ 在接近一年的疯狂打鸡血后,各地陆续传来打鸡血致死的消息。因为恐惧,人们逐渐放弃了鸡血疗法。80年代,姜昆曾创作相声《红茶菌和打鸡血》对其进行讽刺,马季的相声《一阵风》中也曾塑造过打鸡血崇拜者“赵全信”的形象。

如今,在全国科学普及的今天,相信很难再找到相信鸡血疗法的人,可是“打鸡血”这个词,作为时代的遗产,却是真真切切的流传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