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方言,又名潮州话、潮语、潮汕话,分布于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潮汕地区(潮州市、揭阳市、汕头市),汕尾市的大部分地区,梅州市的丰顺县,以及海外东南亚为主的潮人聚集地。潮州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次方言,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

潮州方言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隋唐以后至宋代,潮州地区开始较大规模的封建开化,使当地方言受到中原汉语的影响,朝着汉化的方向演化。唐宋时期的闽方言,不断吸纳外来语言因素,逐渐形成一支独特的方言。宋代以后,随着大规模的移民入潮和潮州地区经济的开发,文化不断发展,以潮州为中心的粤东地区与闽南地区相匹敌,加快了潮州方言从闽方言中分化出来的步伐。明代以后,潮语完全从闽语分化,成为一支独立的次方言。

潮州方言一百多年来的音韵演变(潮州方言及其特点)(1)

潮州方言一百多年来的音韵演变(潮州方言及其特点)(2)

图1 潮汕方言相关书籍

潮汕地区内各地的潮州方言在语音上存在大同小异。潮汕方言旧时称潮州方言,以潮州府城(今潮州湘桥区)话为标准。民国以后,随着“潮汕”地域名称出现,潮州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潮州、汕头两地并举、向以汕头为中心过渡。“潮州方言”“潮州话”渐渐有人改称为“潮汕方言”。

潮州方言语言学系谱为: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闽南语--潮汕片。潮州话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语法特殊、词汇丰富、音韵独特、古语义多等。例如古“平”“上”“去”“入”四声,潮州话分化成阴阳两类为“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八声。客人叫人客,母鸡叫鸡母,台风叫风台,步行叫行路,铁锅叫鼎,瓶子叫樽。潮州话中保留着古汉语特征,潮语一字多义,一个“食”字,几乎包括了喝、吃、饮、吮、吸等所有的口腔饮食动作,如食(吸)烟、食(喝)酒、食(啃)蔗、食(饮)水等。

潮语古朴典雅,并且具备上述特点,早已引起海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使得研究潮州话的人很多,有关潮州话的专著、字典、词典也很多。潮语已经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重视。潮语的一整套文读系统,已逐步与现代汉语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使潮声既保留自己特有的音韵,又不致生涩难懂。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图片来源:汕头大学图书馆 潮汕特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