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候的王阳明曾到居庸关去“见世面”,他深深地被大漠风光吸引,回来之后王阳明从小就立志做圣贤,从那天起,他就善于自省,“格物穷理”成了他每天必备的任务。但是格物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成效的,在“格物”的过程中,王阳明不断地通过自省、反思、一次次地推翻自己的理论,最后才得以创立了心学。可以说,王阳明的成功与他善于反省是分不开的。

王阳明心学精髓知行合一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智慧常持反省心)(1)

静察己过,莫论人非

王阳明认为是与非“所争毫厘耳”。的确,只差毫厘却有了本质的变化。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只在一念之间。

古人常教导为人处世的智慧:静察己过,勿论人非。

有是非之言的地方便成了是非之地。人生在世,你有你的是非,他有他的是非,是非总是讲不清的,而人往往容易为是非所累。

从前有祖孙俩买了一头驴,爷爷让孙子骑着走时,别人议论孙子不懂得孝敬爷爷;孙子让爷爷骑着走时,有人指责爷爷不疼爱孙子;祖孙俩干脆都不骑了,又有人笑话他俩傻,放着驴不骑;祖孙俩都骑在驴背上又有人指责他们不爱护动物。

结果,不知所措的爷孙俩只好绑起驴扛着走了。

祖孙两人最后不知所措,是因为他们深为那些“是非”所累。“是非”本身就没有任何意义,而那些喜欢在背后议论他人、搬弄是非的人往往也是最可恶的人。

其实,背后议论他人非君子作风,做人就该光明磊落,有话就当面说,勿在背后伤害他人,孰知一味地去搬弄是非不仅害人也是害己。

喜欢议论别人,对别人能够明察秋毫,而对自己却不能有个清醒的认识。论他人是非者自是是非人,他们不敢正视自己,不做自我批评。

越是这样,缺点越是得不到改正,长此以往,缺点就会越来越多,到头来对自己没什么好处,对他人来讲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影响。

“正己才能正人”,不能律己,又何以律人呢?所以希望每个人都要做到:静察己过,勿论人非。

王阳明心学精髓知行合一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智慧常持反省心)(2)

君子改过,人慕仰之

王阳明曾说过这样的话:“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人孰无过?改之为贵。”

自古就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错即改之就是最难能可贵的,也是最受人尊敬的君子。

我们读书时曾读过《负荆请罪》的故事:战国时期,赵国有一文一武两个得力的大臣。武的叫廉颇,他多次领兵战胜齐、魏等国,文的叫蔺相如,他有勇有谋,面对强悍的秦王能够临危不惧。

他两次出使秦国,第一次使国宝“和氏璧”得以完璧归赵,第二次是陪同赵王去赴秦王的“渑池之会”,两次都给赵国争回了不少面子,秦王也因此不敢再小看赵国了。

于是,赵王先封他为大夫,后封他为上卿,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他认为蔺相如就是会说几句话而已,远没有他厉害,他廉颇才是真正的功臣。

还蔺相如得知此事后,为了避免与廉颇发生冲突。他还吩咐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的手下,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

一次,蔺相如出门办事,正碰见廉颇远远地从对面过来,蔺相如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

蔺相如的手下气坏了,纷纷责怪蔺相如胆小,害怕廉颇。蔺相如笑一笑,说:“廉颇和秦王哪个厉害呢?”手下说:“当然是秦王厉害了。”

蔺相如接着说:“我连秦王都不怕,还会怕廉颇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真要发生内战,那不是给秦国制造机会吗?国家的事乃大事,私人的面子是小事,所以,我宁可忍一忍。”

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他自愧不如。于是他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的家里去请罪。从此,两人成了最要好的知心朋友,一文一武,共同保卫赵国。

廉颇是一个勇于面对错误、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勇士,他的故事千古传颂。君子改过,世代佳话,人慕仰之。

王阳明心学精髓知行合一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智慧常持反省心)(3)

不断反省,提升自我

王阳明认为:人要经常自省,若老是去指责别人,看到的只能是别人的错误,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经常自我反省的人才有责任和担当。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王阳明非常赞同孔子的这句名言。看到比自己好的人就要争取进步与之齐头并进,见到不好的就要反思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错误或者坏习惯。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从反躬自省中完善自己,发现、发展自己的优势力量,这样的人才能有所成功。

我国初唐著名诗人陈子昂,他从小受父母的娇惯,整天游手好闲,不爱读书。

有一天,他路过一处书塾,先生的话深深地打动了他:“一个人是享有荣誉或蒙受耻辱,完全取决于他本人的品德。品德好的人,自然会享受荣誉;品德坏的人,也自然会蒙受耻辱。

一个人如果放任自流,行为举止傲慢,身上具有邪恶污秽的东西,就无法得到他人的尊敬。要想成为一名君子,就要让自己博学多才,还要经常用学来的道理对照自身进行检点。如果坚持这样做下去,你的学问和知识就会越来越多,行为上也很难有什么过失了。

俗话说得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别人能做一番大事业时总是非常羡慕人家,可是你哪里知道,人家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下了一番苦工夫的!不经过自身的努力就想得到学问,那就如同缘木求鱼一样幼稚得可笑。”

无意中听到老师的这一番话,深深地触动了陈子昂的内心,他决定停止游玩,马上赶回家,在自己的屋中反思起来,回首自己以前做过的荒唐的事情,心里追悔莫及。

从那以后,陈子昂毅然跟原来那些朋友断绝了来往,从此和书本成了朋友,每天书不离手,勤奋刻苦地学习,直至最后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

每个人都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陈子昂如果没有反思想必也很难成为留名千古的大诗人。

王阳明的亲身实践探索过程,告诉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但是只要认准自己的优势,不断地反省改过,提升自己,把优势发挥到极致,那一定能在该领域里取得非凡的功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