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考古揭秘(三官庙遗址中三遗骨是否为夏王朝夏桀妺喜)(1)

(作者:赵辉)夏文化研究与夏商周断代研究,是当前中华文明走向伟大复兴,在中国历史文化领域与考古领域方面的重要研究内容。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延绵不断,是世界上唯一传承有序的古老文明国度,各种文献典籍清晰记载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脉络,为中国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原始史料。通过历史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求证中国的历史,成为当前比较可靠的研究方法。

2018年,在引江济淮工程中所发掘的三官庙考古遗址新发现,为夏文化研究与夏商周断代研究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夏文化研究与夏商周断代的突破性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原始考古材料。

夏朝考古揭秘(三官庙遗址中三遗骨是否为夏王朝夏桀妺喜)(2)

3500多年前的夏朝末年,夏王朝的最后一位天子夏桀,在统治期间,荒淫无度宠幸妺喜,暴虐无道,诸侯不朝。商国君主成汤在伊尹、仲虺的辅佐和谋划下,利用北方黄河地区连年干旱、民不聊生的机遇,起兵伐桀,发动了对南方夏王朝的进攻——昔伊洛竭而夏亡。鸣条之战,夏桀兵败逃亡于南巢,标志着夏朝覆亡。中国文献对决对此多有记述:

《尚书·仲虺之诰》: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惭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

《魏书•卷六四•列传第五二》:“夏桀淫乱,南巢有非命之诛”

《列女传•夏桀妺喜传》:“桀既弃礼义,淫于妇人,求美女,积之于后宫,收倡优、侏儒、狎徒能为奇伟戏者,聚之于旁。造烂漫之乐,日夜与末喜(即妺喜,夏桀的宠妃)及宫女饮酒,无有休时。置末喜于膝上,听用其言。昏乱失道,骄奢自恣。为酒池可以运舟……醉而溺死者,末喜笑之以为乐。

夏朝考古揭秘(三官庙遗址中三遗骨是否为夏王朝夏桀妺喜)(3)

《列女传•孽嬖夏末喜传》:战于鸣条,桀师不战,汤遂放桀,与末喜嬖女同舟流于海,死于南巢之山。

《逸周书·殷祝》:汤放桀于中野,士民闻汤在野,皆委货扶老携幼奔,国中虚。桀与其属五百人南徙千里,止于不齐,不齐士民往奔汤。桀与其属五百人徙于鲁,鲁士民复奔汤,桀与其属五百人去居南巢。

夏朝考古揭秘(三官庙遗址中三遗骨是否为夏王朝夏桀妺喜)(4)

《淮南子·本经》:汤以革车三百乘伐桀于鸣条,放之夏台

《淮南子·修务》:汤整兵鸣条,困夏南巢,谯以其过,放之历山。

《御览·皇王部》引《竹书纪年》:汤遂灭夏,桀逃南巢氏。案,据简文,南巢为桀第二次战败流亡之地。而其第三次流亡苍梧之野之事,则不见诸史籍。

《今本竹书纪年》云:鸣条有苍梧之山,(舜)帝崩,遂葬焉。则鸣条、苍梧地相密迩。《孟子·离娄下》云:舜生于诸冯,遣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礼记·檀弓》云舜藏于苍梧之野。故《书序》郑玄注:鸣条,南夷地名”。以简文及《周书·殷祝》等观之,桀败之迹逐步南下,康成说殊为可信。至简文云桀逃之苍梧,或因舜事而误,亦未可知也。

夏朝考古揭秘(三官庙遗址中三遗骨是否为夏王朝夏桀妺喜)(5)

《史记》云:“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桀败于有娀之虚。桀奔于鸣条。”

《修务训》:“汤整兵鸣条。困桀南巢。谯以其过,放之历山。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吕览·简选》篇:“殷汤登自鸣条,乃人巢门。”

《书序》:“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

通过对中国文献史料的梳理,去伪存真,摘取重点,在夏商之战中,我们大致可以得出如下一些史实:夏桀在受到商汤的进攻战败后,逃往南夷地区的鸣条,鸣条之战夏桀兵败后与妺喜、嬖女同舟流于海,死于南巢。

夏朝考古揭秘(三官庙遗址中三遗骨是否为夏王朝夏桀妺喜)(6)

在三官庙考古遗址,通过考古学家的辛勤工作,我们发现了哪些实物与现象呢?根据中国中央电视台的相关现场报道,在考古现在发现了如下事实:

1、三官庙考古遗址位于巢湖西岸20公里处的派河河畔,坐落于高五米的台墩之上,派河河水东注于巢湖。

2、在三官庙遗址内发现了三具神秘的尸骸,更为奇怪的是这三具尸骸的死亡方式都很特别。成年男子尸骸上面覆盖有陶器,很像是遇害之后被倒塌的房屋或倒落的陶器覆盖了尸骸,而儿童的尸骸紧紧的蜷缩成一团,仿佛死去时非常痛苦。还有一具残缺的尸骸,从其骨骼的大小判断其为一位女性。她呈现出奇怪的扭曲状,犹如坐立的人死去后跌倒至地面的形态。

夏朝考古揭秘(三官庙遗址中三遗骨是否为夏王朝夏桀妺喜)(7)

3、根据遗址内发现的稻谷颗粒的碳14放射性元素测定,经过鉴定,考古学家们得出了稻谷颗粒所在的确切年代距今3700-3500多年的夏朝末年,至今已经可以完全确认这三具尸骸的主人就是生活在3500多年前的夏代先民。同时,遗址内与三具尸骸相伴的陶器,通过陶器器型的比对,可以确定三官庙遗址是夏代中晚期的江淮聚落,遗址内的房屋就是夏代中晚期的普通民居。而房屋内的三具尸骸很可能就是生活在这处聚落里的夏代先民们的遗骸。

夏朝考古揭秘(三官庙遗址中三遗骨是否为夏王朝夏桀妺喜)(8)

4、三官庙遗址为夏代末期至清朝,为人类生活遗存的空白期,是纯粹性的夏代遗址。

5、三官庙遗址的出土遗物的细节为我们勾勒出了这处聚落当年的生活途径。风景如画的临水台墩聚居着几户人家,过着男耕女织的平静生活。夜幕逐渐降临,正当人们准备收拾起晾晒的稻谷之时,一群不速之客的到来打破了聚落的宁静。他们带来的是一场灾难,人们来不及逃离便惨死。之后陶器散落,房屋倒塌,燃烧的大火将聚落吞没。不知过了多久,火光渐渐熄灭。而这一切也在时光流逝中湮没于岁月的茫茫尘埃里。

6、考古专家们在遗址北边一个探方角落里发现了一只铜钺。即便它已经锈迹斑驳,依然能感受到3500多年前的古代工匠们创造的原始之美。这只铜钺成风字形状,顶部铸有四排精美整齐的方格纹,方格内有凸起的乳钉。这种纹饰被称之为乳钉纹,在后世的青铜铸造中被普遍使用。青铜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青铜器的出土让三官庙考古发掘的价值意义更加重大。然而象征着贵族等级身份的青铜器为何会出现在这处普通的民间聚落里,他们会和导致尸骸主人死亡的灾难性事件有关吗?

夏朝考古揭秘(三官庙遗址中三遗骨是否为夏王朝夏桀妺喜)(9)

7、在三官庙遗址北部探方的红烧土层下,考古人员们再次发现了铜绿的遗迹,随即专家们发现了白色器物下面还压着一片扁平形状的青铜残片。经过处理之后发现它是一件只有一半的铜铃,发现的白色器物其实是一个骨质的铃舌。这枚内有骨质铃舌的铜铃是祭祀的礼乐用器,也是威信与财富等身份等级的象征

8、铜戈是夏商时期流行的一种格斗兵器,但在三官庙遗址发掘的这件铜戈在出土时表面卷起呈折弯的扭曲状。而这件铜戈出土时中间异常凸起,像是阻挡硬物所造成的。伴随着更多青铜器的出土,最终,在这处发掘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遗址内,专家们发掘出土的夏代青铜器共计18件,其规格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夏朝考古揭秘(三官庙遗址中三遗骨是否为夏王朝夏桀妺喜)(10)

9、在清理与修复文物时,考古专家们找到了两块绿松石。这两块绿松石让专家们联想到了二里头遗址出土的被誉为超级国宝的绿松石龙形器。在当时绿松石为贵族所享有的稀世珍宝,也经常被镶嵌于青铜礼器之上。但这两颗绿松石中间具有圆孔,专家们推断他们可能是夏王朝贵族佩戴的饰物散落后遗留下来的。

无论是稀有的绿松石还是珍贵的青铜器,都证明了三官庙遗址曾经迎来过一批特殊的身份等级的人。当商汤灭夏之时,夏王朝的很多的官员四散奔逃,他们中大部分被商汤剿灭了,但可能也有漏网的逃到了三官庙,在这里还有一定的喘息的机会。

夏朝考古揭秘(三官庙遗址中三遗骨是否为夏王朝夏桀妺喜)(11)

假设三官庙是夏王氏遗族经营的聚落之一,就可以解释他为何会拥有诸多高等级青铜器,也能够解释他为何会遭到一场惨烈的灾祸。从三官庙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来看只有夏王朝的最高的权力统治者才可以使用这些东西,所以也可以证明这是一处皇族的避难所

小小的江淮聚落一共出土的18件神秘青铜器,且至少有两件器型是考古人员们前所未见的,还有一些器型呈现出奇异的扭曲状。他们背后究竟藏有怎样的历史之谜?为我们当代进行夏文化研究与夏商周断代提供怎样的帮助?

夏朝考古揭秘(三官庙遗址中三遗骨是否为夏王朝夏桀妺喜)(12)

通过三官庙遗址的考古发现以及考古专家的论证,三官庙遗址出土的18件夏代高等级青铜器、绿松石,我们已经得出一个比较明确的基本结论:只有夏王朝的最高的权力统治者才可以使用这些青铜器青铜钺、绿松石,证明了三官庙遗址出土的三具遗骨至少为夏王朝的贵族身份。那么,我们还可以得出更明确的结论吗?能够解开三具遗骨的具体身份吗?能够解密商汤伐夏的历史真相吗?答案是肯定的,答案就记录在中华民族的文献典籍里!

虽然中国夏商周三代历史,距离我们今天时间遥远,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却完整地保留下许多真实记忆,需要我们去伪存真,依据人类文化积累下的文明之光去照亮、去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展现中华历史的无上荣光。

《商书•仲虺之诰》记载: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惭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什么呢?成汤放逐夏桀于南巢,心里有些惭愧心虚,对仲虺说:“我恐惧将来世人以台墩之难,作为我得位不正的话柄”。虽然,大家众口一词地说夏桀被放逐于南巢,但真实的情况让商汤心中不安,担心在南巢台墩之地发生的惨绝人寰的惨案被世人所知。商汤于是向仲虺求助如何是好?于是就有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商书•仲虺之诰》问世,论述商汤篡夺夏王朝,继承天子之位的必要性;并炮制了商汤三让天下、瞒天过海的夏桀礼让天子之位的故事。

夏朝考古揭秘(三官庙遗址中三遗骨是否为夏王朝夏桀妺喜)(13)

但是,《商书•仲虺之诰》记载的商汤“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与南巢三官庙遗址的考古发现,即使商汤伐夏历史过去了3600年左右时间,也无法避免商汤担心的“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的发生与真实历史的还原。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任何历史事件都有其独特性与唯一的识别性,只要人们根据自然法则,依据本真的客观认识规律,依靠现代科研技术,相信中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不断,我们一定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华文明起源与夏文化的本源。

根据三官庙考古遗址发现的三具遗骨与中国文献典籍中商汤伐夏历史中记载的代表人物夏桀和妺喜,我们对比一下两者之间有多少次方的重合度,来证实商汤恐惧“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的真情实感。

1、 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年代的吻合,夏桀妺喜的故事发生与三官庙遗址遗存在年代时间上,高地重合;

2、 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地域的吻合,夏桀妺喜的故事结局与三官庙遗址遗存的地域,高地重合;

夏朝考古揭秘(三官庙遗址中三遗骨是否为夏王朝夏桀妺喜)(14)

3、 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人物身份的吻合,夏桀妺喜嬖女夫妻孩子三人关系与三官庙遗址发现的三具遗骨家庭身份,高地重合;

4、 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人物事件经过与地理环境的吻合,“夏桀妺喜嬖女同舟流于海,死于南巢之山”与三官庙遗址遗位置位于通往巢湖的派河河畔,高地重合。今天的湖也就是古代人观念中的海,夏桀妺喜嬖女同舟流亡于巢湖,不论在巢湖的任何地方“下海”,都可辗转反复乘舟到达躲避于派河边的三官庙遗址。

5、 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地势特征与遗址特征的吻合,商汤恐惧的“以台为口实”与三官庙遗址地势上发生的惨剧事件,高度重合;

夏朝考古揭秘(三官庙遗址中三遗骨是否为夏王朝夏桀妺喜)(15)

6、 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人物贵族身份的吻合,夏桀妺喜的夏后身份与三官庙遗址发现的夏代青铜钺、绿松石所代表的最高王权,高度重合;

7、 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惨剧事件与商汤担心的事件败露,高度吻合,三官庙遗址发现的三人惨剧现场与商汤杀死夏后夏桀一家三口后,为掩人耳目、焚尸灭迹的行为,高度重合;

8、 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后续采取的掩盖措施高度吻合,为掩人耳目,商汤取得天下后,采取将三官庙遗址周围数公里内立为无人区,使得三官庙遗址惨剧发生后的三千多年里无人生活,成为人迹罕至的荒地,但也保护了夏末遗址的完整性。

夏朝考古揭秘(三官庙遗址中三遗骨是否为夏王朝夏桀妺喜)(16)

9、 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三官庙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最新的夏商周历史研究成果,高度吻合。商汤代夏实际是一场北方部落,在遭受旱灾、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发动的一场对淮河中游富裕的夏王朝的掠夺战争。养尊处优的夏桀妺喜,在突然发生的战争中,被迫南逃于南巢,躲避于三官庙遗址,最终被商汤所杀,并被焚尸灭迹。

10、 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三官庙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了真实的商汤代夏历史事件发生的真实过程,南夷之地的鸣条,淮河与南巢之间的鸣条,才是夏桀战败退守的鸣条战场。夏桀鸣条战败后,只能继续南逃,一家三口乘舟流亡于巢湖。商汤为了坐稳天下,以绝后患,杀人灭口,焚尸灭迹,“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成为商汤永远的心患。

11、 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

夏朝考古揭秘(三官庙遗址中三遗骨是否为夏王朝夏桀妺喜)(17)

综上所述,三官庙遗址的考古发现与三具遗骨所代表的身份,同夏末夏桀妺喜嬖女的历史记载,具有史无前例的高度吻合性,证明了商汤代夏历史的真实性,历史人物故事的真实性,中国文献典籍记载的可靠性。反映了夏商历史地域地理的差异性。如果我们能依据三官庙遗址所发现的三具遗骨与碳化稻谷残留,根据碳14的5730年的半衰期,提高碳14测年的准确性,依靠科技的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三具遗骨的真实身份与夏商周断代的准确性,必将得以证实与确立。(作者:赵辉)

《探索·发现》 20210131 肥西三官庙遗址(上)_CCTV节目官网-CCTV-10_央视网(cctv.com)

《探索·发现》 20210201 肥西三官庙遗址(下)_CCTV节目官网-CCTV-10_央视网(cctv.com)

夏朝考古揭秘(三官庙遗址中三遗骨是否为夏王朝夏桀妺喜)(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