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我的家乡的变化 万亩良田上的共富梦(1)

永安村村口。 余杭街道供图

中新网杭州11月14日电(张煜欢)金秋时节,阡陌之间,农作物格外茂盛。与现代化新城“一步之遥”的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永安村,稻田广袤无垠,即将迎来一场丰收。随着夜幕降临,“禹上稻乡”四个字亮起灯光,照亮一方稻田与乡村大道。

近日,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禹上稻香丰收月系列活动启动。丰收的背后,是这片土地对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美好探索。

乡村振兴下我的家乡的变化 万亩良田上的共富梦(2)

永安村一景。 余杭街道供图

“我们全村面积的97%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基本农田。大家祖祖辈辈都是你种你的,我种我的。”永安村党委书记张水宝说,长久以来村内土地分散、作物参差,导致土地产量少、收益低。

如何做到既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又实现村集体发展、农民增收?

一场“质变”悄然发生。在充分保障农户利益的基础上,几年前当地对土地进行集中流转,整合农田资源,并引入职业经理人统一运营,开展品牌化推广。村民们没想到,随着资源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种粮主体集中,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下,粮田大幅增产增效,核心区块亩均产值翻了几倍。

共同富裕的梦想,自然不限于增收。

多年来,抢抓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优势,余杭街道在街道苕溪以北的八个村71.8平方公里土地持续打造“禹上稻乡”品牌,系统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逐步实现土地活起来、村民富起来的美好愿景。为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提供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余杭街道重点打造了禹上稻乡未来乡村示范带,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乡村振兴下我的家乡的变化 万亩良田上的共富梦(3)

稻田上的表演。 余杭街道供图

在数字赋能之下,乡村也注入无穷活力。“稻梦空间”是余杭街道打造的数字乡村应用场景,整合了农品优势、新锐品牌、产业空间、公共服务、聚才政策等资源,为种粮大户、落地企业、创客、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其于今年7月正式上架浙政钉、浙里办平台。

近两年,“禹上稻乡”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3万人次,带动农户增收11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年均增幅超过21%。

“借助数字平台,种粮大户数据、经营数据、稻田实时数据等信息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从传统农业走向订单农业,帮农促富方式从线下转成线上,村民生产卖粮的单一经营方式转向农文旅融合业态,农业生产与经营越来越科学精准。”余杭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近日,余杭街道九村合作开发项目——余杭街道禹上共富联合体正式奠基,标志着禹上共富联合体项目实质性开工,也见证着余杭街道苕溪南北的九个村齐步迈向共富新征程。

一举破难,守正创新。禹上共富联合体项目是余杭街道共同富裕领域重点工作的有力探索,也是对存量村级留用地开发模式的改革创新,八村出资、一村出地,预计将建成8万方综合体,每村可获得1亿元资产和丰厚的现金流收入,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乡村的美好未来,少不了人才这一创新源泉。今年,余杭街道的乡村造梦师岗位一经推出,便吸睛无数,各类专业人才集聚“禹上稻乡”。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有6位有志青年将逐梦稻乡,成为乡村造梦师,为未来乡村建设添一份力量。

此外余杭街道还推进校地合作,汇聚乡村振兴各类人才。今年6月,当地启动“创意享禹上”之浙江高校走进禹上稻乡微创意大赛,来自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参赛团队开展了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地数字化乡村发展模式及发展现状。

“我们通过举办微创意大赛,希望更多的青年加入到振兴乡村的队伍当中,运用自身学识让乡村变得更美丽,共同助力乡村振兴。”余杭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