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不算大病,疼起来要命”,牙疼这种事常人经历起来已经够呛,对于身怀六甲的孕妇来说,更加是一个打击妊娠期牙病来袭,却不知道能不能去看牙,这是很多准妈们的困扰那么当孕妇面对棘手的口腔问题时,该怎么办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孕期口腔保健的预防?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孕期口腔保健的预防(孕期口腔疾病不容忽视)

孕期口腔保健的预防

“牙疼不算大病,疼起来要命”,牙疼这种事常人经历起来已经够呛,对于身怀六甲的孕妇来说,更加是一个打击。妊娠期牙病来袭,却不知道能不能去看牙,这是很多准妈们的困扰。那么当孕妇面对棘手的口腔问题时,该怎么办呢?

女性怀孕后机体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体现在体内激素变化、身体免疫力降低以及对营养物质需求的改变,如进食次数增加,偏爱酸甜饮食。若不注意口腔卫生,容易使孕妇多发龋齿、牙周病和牙龈炎等口腔疾病。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妊娠期的口腔保健不仅关系到孕妇自身的健康,还直接影响到胎儿的健康和发育。专家指出,孕妇所摄取的营养状况直接关系到胎儿的骨骼发育和牙齿的形成及钙化。值得关注的是,重症牙周炎孕妇的早产率是正常孕妇的3-7倍,生产低体重婴儿或围产期死亡率也比正常孕妇高出15%-30%。而这些出生时低体重儿长大后容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因此,孕妇更应关注口腔健康,及时干预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孕妇的口腔保健主要分为两个时期:孕前和孕中。

普及孕前口腔检查意识,消除孕期口腔隐患

怀孕期间各种潜伏的口腔疾病容易发生。孕妇口腔治疗的安全期很短,在计划怀孕前,不论有无自觉症状,女性都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和保健治疗,早期发现口腔疾病并及时处理口腔问题,消除所有口腔隐患,以避免将口腔疾病拖到妊娠期。认识孕期健康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口腔保健意识。重点做好妊娠期牙龈炎的防治,掌握控制牙菌斑的方法,早期消除牙菌斑对牙周及牙体的不良刺激和危害。

孕妇计划怀孕前的口腔保健应包括:治疗龋坏的牙齿,以免在妊娠期过程中龋坏加深。对于已经患有牙髓、根尖周炎症的牙齿立即做完善的牙髓、根管治疗,以免妊娠期发作;治疗牙周疾病,彻底地洁治,已有的牙周炎需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同时还要注意掌握刷牙等机械控制菌斑的方法;拔除不能保留的残根、残冠以及反复发炎的阻生牙,消除可能发作的炎性病灶;全面修复缺失牙,包括拆除不良修复体并重新进行修复,以恢复咀嚼功能,有助于食物消化营养的吸收,有利于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

怀孕期间注意口腔清洁卫生,维护口腔健康

普及孕妇对孕期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使之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怀孕期间口腔卫生的维护相当重要。孕期口腔保健注意事项:

(1)坚持早晚认真有效地刷牙,提倡饭后漱口。适当运用牙线清除牙齿邻面的菌斑和软垢。由于妊娠期口腔组织敏感性增高,刷牙时要选用头小、毛软的保健牙刷,每3个月更换一次,牙膏以用含氟化物或有抑制细菌作用的为宜。

(2)平时经常做叩齿运动和按摩牙龈,以改善牙周的血液循环, 有益口腔健康,还可借此使轻微的牙龈炎自然痊愈。

(3)注意平衡膳食,少吃甜食,减少零食。避免过量摄食酸性食物以造成牙本质敏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和蔬菜,不仅可使孕妇减少蛀牙的机会,还能提高胎儿出生后的抗龋能力。

定期口腔健康检查,选择孕中期进行口腔治疗

怀孕期间口腔疾病会发展较快,定期检查能保证早发现、早治疗,使病灶限于小范围。对于较严重的口腔疾病,应选择怀孕4-6个月进行牙科治疗。

孕前期(前3个月):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易流产。此阶段不建议进行口腔治疗,遇口腔急症仅作简单处理缓解症状。孕晚期(后3个月):此阶段子宫较敏感,外界刺激容易引起子宫收缩,诱发早产。治疗时的卧姿还易使孕妇出现躺卧性低血压,应尽可能避免口腔治疗。如无法避免,建议治疗时朝左侧卧或偶尔变换姿势,治疗应简单。

孕中期(4-6月):治疗口腔疾病的适宜时期,牙科治疗最好在此阶段完成。孕妇可以进行洁治术,去除菌斑、牙结石,去除对牙龈的局部刺激;去除不良修复体,充填开放的龋洞和根管治疗;对一些体积较大,妨害进食的妊娠龈瘤,可考虑手术切除,但手术应在产科医师指导下进行。怀孕期间一般不建议拔牙,尤其是有习惯性流产和早产史患者,若因严重的急性炎症或迫切要求拔除智齿的,必须在拔牙前后1-2天,每天肌注黄体酮,消除对拔牙的恐惧心理,并权衡利弊后,施行局部麻醉拔除。

考虑到孕期不适合做牙科治疗,专家建议怀孕前先做口腔检查与预防治疗,怀孕期间定期检查及做好口腔清洁卫生。若牙齿出现紧急状况,也只是做暂时性的症状治疗,拔牙或任何侵入性治疗建议延至产后再进行。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孕妇来说,只要坚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注意膳食平衡,就可以维护口腔的健康和牙齿的整洁。

通讯员谢红慧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