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战国:英、法时间:1856-1860,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

参战国:英、法

时间:1856-1860

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出兵入侵中国。1856年12月,英法侵略军5600余人(其中法军约1000人)在珠江口集结,准备大举进攻。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被押解往印度加尔各答 (于1859年印度加尔各答绝食而终,享年52岁)。美国公使列威廉和俄国公使普提雅廷也到达香港,与英、法合谋侵华。

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军舰陆续来到大沽口外,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六日内指派全权大臣谈判。俄、美的照会还表示愿意充当“调停人”。咸丰帝一面命令清军在天津、大沽设防,一面派直隶总督谭廷襄为钦差大臣,前往大沽交涉,并把希望寄托在俄、美公使的所谓调停上。然而英、法侵略者并无谈判诚意,只是以此拖延,加紧军事准备。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驻守各炮台的清军奋起还击,与敌鏖战。但清军毫无斗志,弃守逃亡,加之炮台设施陈旧,大沽失陷。26日,英法联军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6月13日,清政府派大学士桂良赶往天津议和。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恫吓下,分别与俄、英、法、美签订《天津条约》 。

英、法政府远不满足从《天津条约》攫取的特权,蓄意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清军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英勇抵抗,发炮反击, 英法联军惨遭失败,这也是鸦片战争以来,清军首次胜利。

1860年2月,英、法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代表,率领英军一万五千余人,法军约七千人,扩大侵华战争。4月,英法联军占领舟山。5、6月,英军占大连湾,法军占烟台,封锁渤海湾,并以此作为进攻大沽口的前进基地。 俄国公使伊格纳季耶夫和美国公使华若翰也于7月赶到渤海湾,再次以"调停人"为名,配合英、法侵华战争。清政府在大沽战役获胜后,幻想就此与英、法帝国主义罢兵言和。当英、法军舰逼临大沽海口时,咸丰帝还谕示僧格林沁不可"仍存先战后和"之意,以免"兵连祸结,迄无了期","总须以抚局为要",并与英、法使者谈判。

1860年8月1日,英法联军18000人由北塘登陆,进占天津。 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没有遇到任何抵抗。14日,攻陷塘沽,水陆协同进攻大沽北岸炮台。守台清军在直隶提督乐善指挥下,英勇抗击。但清政府本无抗战决心,咸丰帝命令僧格林沁离营撤退。清军逃离大沽,经天津退至通州。1860年8月21日,大沽失陷,英法联军24日占领天津。清政府急派桂良等到天津议和,英、法提出:除须全部接受《天津条约》外,还要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增加赔款。清政府予以拒绝,谈判破裂,英法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发。

清政府再派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取代桂良到通州议和,由于双方争执不下,谈判再次破裂,清庭掳去英国负责洽谈停火的代表巴夏礼等39人。

1860年9月18日,英法侵略军攻陷通州。21日,清军与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展开激战,统帅僧格林沁等率先逃走,清军全军覆没。9月22日咸丰帝逃往热河避暑山庄。

10月13日联军从安定门攻入北京。联军发现清军将英法使节团多人虐待至死,决定报复。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英法联军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近50天,京郊皇家园林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畅春园等均被付之一炬,联军洗劫和烧毁了圆明园和静宜园。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清廷派奕昕为全权大臣议和,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1858年5月,俄国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乘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之际,用武力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根据这个条约,俄国割占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时,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作两国共管。

俄国驻中国公使伊格纳切夫以“调停有功”为借口,提出了新的领土要求。14日,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了《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俄国,增开喀什噶尔为商埠,并在喀什噶尔、库伦设领事馆。同时,俄国还将由其提出的中俄西部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1864年,俄国强迫清政府订立《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最大的获利者。

1860年10月24日、25日,奕昕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为:

一、开天津为商埠;

二、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

三、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四、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资产。

法方还擅自在中文约本上增加:“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八百万两,抚恤英国五十万两,法国二十万两。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撤离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