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忠才 通讯员 李超群

提高员工获得感幸福感举措 幸福感和归属感(1)

“我们一直在思考,并致力于解决员工难题,引导员工与我们“打成一片”,一往无前地投身于农商事业的发展中。”

邹平农商银行积极践行“以员工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用心用情用力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着力打造“家文化”,做员工的“贴心人”、“暖心人”和“知心人”,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提高员工获得感幸福感举措 幸福感和归属感(2)

获得感:搭平台,做员工“贴心人”

搭建职业规划平台。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厅堂人员、客户经理星级评定管理办法。按照营销业绩、业务技能等6项考核指标对厅堂人员进行考核,今年以来,共评定星级厅堂营销员156人;按照贷款余额存量考核、用信户数增量考核等9项贷款考核指标和理论考试、“四张清单”对接情况等3项其他考核指标对客户经理进行千分制考核,共评定星级客户经理85人。

搭建成长成才平台。制定自学成才奖励办法,鼓励员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目前,全行拥有研究生学历15人,考取注册会计师证书、律师执业证书、计算机证书、中级会计师证书、中级经济师证书等各类证书共计231人次;选拔工作能力突出、责任心强的10余名员工到商行总部轮训。

搭建职工晋升平台。结合“三项机制”改革,本着“知人善用、人尽其能”的原则,对全行中层管理人员进行调整,“三项机制”改革以来新选拔中层管理人员30余人。为加强人员培养,持续人才供给,通过竞聘选拔了37名后备人才,多方位培养锻炼和考核,增加中层储备。

幸福感:办实事,做员工“暖心人”

完善硬件设施,提升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结合“五小银行”建设,对25家营业网点的宿舍、食堂、浴室、阅览室和活动室进行调研摸底,查看设备配备以及使用情况,对陈旧、破损设施统一调整更换。同时,为全辖网点配备跳绳、瑜伽垫、跑步机等健身设施,为员工提供温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发展员工兴趣爱好,搭建多元展示平台。组建读书交流、信息宣传写作、演讲等兴趣社团5个,先后组织开展党史教育红色故事宣讲、“挎包青年说”、篮球赛、运动赛、主题团建等活动20次,展现员工良好精神风貌。

结合为员工办实事清单,开展“爱行如家 凝心聚力”系列活动。针对工作5年、10年、15年、20年、25年、30年、35年以及即将退休和当年退休的职工,开展主题感恩活动,颁发纪念杯131个,鼓励员工发扬奉献精神;为500余名员工定制生日蛋糕和鲜花;定期组织员工体检;组织开展“舌尖上的农商食堂”优秀食堂评比活动,保障员工就餐环境和质量;为25家营业网点及行总部卫生间安装热水宝,解决员工用热水问题;为500余名员工参保职工医疗互助金,缓解员工因病致贫、因病致困难题;以家访慰问为核心,落实“五必访”、“六必谈”工作;积极评优创先,先后组织评选“大挎包”先进典型、滨州工匠、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团干部、向上向善好青年、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30余人次。

归属感:解难题,做员工“知心人”

畅通建言献策渠道,及时了解员工诉求。制定建言献策管理办法,收集员工的新思维、新想法和新对策,针对收集到的涉及业务、信贷、规范化服务、生活诉求等12个领域40条意见建议,逐件明确落实部门和分管领导,为员工解决实际问题25个。

组织开展青年员工联谊活动,扩大青年员工交际范围,帮助单身青年寻觅感情归宿,创造相识机遇,为青年员工们搭建一个相识、相知的沟通交流平台,拓宽交友渠道,以新颖有趣的活动内容,营造健康、活泼的青年交友、择友氛围,展示现代青年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

对辖内家庭困难的员工进行摸底,建立清单,制定帮扶机制,通过单位救助和倡议员工捐款的形式对困难职工进行救助。为辖内特困职工申请帮扶救助资金,并及时将资金和组织的温暖送至特困职工,共申请发放救助资金2.2万元,切实解决困难职工的实际问题。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