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耶路撒冷9月8日电(记者吕迎旭 张天朗)近日,耶路撒冷老城南侧山坡上的锡勒万村,民居墙壁浮现一双双“大眼睛”——或平静、或凝重、或坚毅、或哀伤,凝视着路人,似乎想要讲述太多的故事。

这些“大眼睛”涂鸦是东耶路撒冷巴勒斯坦村庄锡勒万街头艺术项目“我见证锡勒万”的组成部分。“我见证锡勒万”项目由艺术家和当地巴勒斯坦民众发起。

巴基斯坦艺术家简介(巴勒斯坦艺术家作画)(1)

9月6日,一名阿拉伯男子从东耶路撒冷锡勒万社区的涂鸦墙旁走过。新华社记者王卓伦摄

锡勒万村巴廷·哈瓦社区委员会负责人祖海尔·拉贾比告诉新华社记者,这一项目始于2016年,村里当时不断收到以色列政府发出的房屋清退和拆除令。他说,光是巴廷·哈瓦社区,就收到87份清退令,涉及700名住户。

拉贾比也遭受到清退威胁。他把一份边缘已经明显磨损、落款注明签于1966年的购房合同给记者看。按照他的说法,从祖父、父亲到自己,三代已在这里生活了半个多世纪,这里就是自己的家,绝不能让犹太人定居者夺走。

他说,为了保护自己权益,村民们多年来主要诉诸法律渠道,然而许多房屋仍然被以色列当局强拆或清退,并且这一问题也没有引起以色列各界和国际社会太多关注。无奈之下,他们想到通过艺术手段表达心声和诉求。

数据显示,锡勒万村居住着5.85万名巴勒斯坦人和2800名犹太人定居者。

巴基斯坦艺术家简介(巴勒斯坦艺术家作画)(2)

这是9月6日拍摄的东耶路撒冷锡勒万社区。新华社记者王卓伦摄

拉贾比说,画眼睛是因为眼睛可以向人们传递讯息、表达情感,“希望眼睛也能传递我们巴勒斯坦人的感受,我们有权利生活在这里,犹太人定居者没有权利驱逐我们,让我们像1948年和1967年(中东战争)那样再次离开家园”。

艺术家在锡勒万村画了大约20双“大眼睛”。作画者有巴勒斯坦人、美国人,还有以色列人。“眼睛”的“主人”有收到清退令的村民、死于以军枪口下的巴勒斯坦人,还有拉美革命家切·格瓦拉以及遭美国白人警察压颈而死的黑人乔治·弗洛伊德。

拉贾比介绍,为了美化社区,艺术家们还画了许多鸟和花朵。“定居者不断侵犯村民、以军经常殴打和逮捕村民,对于这种艰难处境,民众有苦难言,我们希望这些图案能够给他们带来慰藉,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巴基斯坦艺术家简介(巴勒斯坦艺术家作画)(3)

9月6日,两名儿童从东耶路撒冷锡勒万社区的涂鸦墙旁走过。新华社记者王卓伦摄

除了眼睛和花鸟,锡勒万村还有许多巴勒斯坦元素的壁画。比如,一堵墙上绘有已故巴勒斯坦诗人马哈茂德·达尔维什的画像和他著名的诗句:我的祖国不是行李箱,我也不是旅行者。我是一个陷入热恋的人,祖国就是我的恋人。

涂鸦艺术家吉南·马萨瓦达对记者说,选择用艺术来表达诉求,是因为艺术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语言。她说,通过绘制“大眼睛”,告诉锡勒万村里的大量犹太人定居者,有很多双眼睛正在注视着他们,目睹他们的所作所为。

拉贾比介绍,锡勒万村的绘画活动还会持续下去。“我们想要和平的生活,我们不支持杀戮和恐怖活动。我们希望孩子们在和平的环境中长大,未来过上美好的生活。这是我们通过艺术创作所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的讯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