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图/视觉中国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最新的《2020 全球癌症报告》。最大的变化就是,乳腺癌新发病例数达到226万例,一举超越肺癌,成了全球第一大癌。

在新确诊的癌症患者中,乳腺癌的比例占到了11.7%,相当于每8名新发癌症患者就有1名乳腺癌患者。如此高的发病率,对于乳腺癌患者和医生来说,乳房重建也就显得越来越紧迫了。

然而,我国乳房重建的比例并不高,对此,记者特别专访了广东省人民医院乳腺科主任廖宁,请专家谈谈乳房重建的先进关键技术以及要遵循手术原则。

乳腺癌患者能做乳房重建么(应用先进技术进行乳房重建)(1)

乳腺癌新发病例数达到226万例,成了全球第一大癌

我国乳房重建的比例不高

我们知道,手术切除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我国的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比较年轻。

“45-55岁是发病的平均年龄,在临床上也遇到越来越多的30-40岁极为年轻的乳腺癌患者。”廖宁教授指出,这些30-55岁的患者,如果选择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极易造成术后乳房缺失。这给她们的心理上和生活上造成极大的痛苦。

因此,选择个性化治疗,包括乳房重建,对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满意度,降低心理残缺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近年来,乳房重建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2014年,美国乳腺癌患者术后即刻重建率已超过50%。2016年英国乳房重建率为42% ,但是我国的乳房重建比例仍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2017年国内110家医院参与调研,乳腺癌手术量为85772台,其中 87.3%的医院已开展乳房重建,但是乳房重建手术比例仅为乳腺癌手术总量的10.7%,近 30%受访医院的乳房重建手术比例在10%以上,而近一半的医院中该比例仍在5%以下。

乳房重建手术只占乳腺癌手术总量的10%。廖宁教授分析,之所以比例这么低,主要源于信息不对称,医生没有主动向患者提供乳房重建的信息,而患者也不知道原来切除了肿瘤后自己的乳房还可以通过其他技术手段保留原有的形态。其次,在乳房重建上有一些技术难题,还需要不断对医生进行专业培训。

利用先进技术克服乳房重建难题

随着整形外科技术的进步,新的乳房重建技术为接受乳房切除术的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目前采用自体组织或植入物即刻或延期乳房重建都已取得较大进展。

“对于早期的乳腺癌患者,比如切除的肿瘤组织少于乳腺总体积的25%,我们就可推荐采用自体脂肪填充来改善乳房的外观形态。”廖宁教授说,“通过对自体脂肪的分离,把完整的脂肪移植到患者的乳房中,其预后与单纯乳腺癌切除的保乳手术相当,但是患者的乳房外观得到很大的改善,并且令我们惊喜的是,这种方式还有助于减轻手术的疤痕。”

据统计,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乳腺科去年确诊了3000余例乳腺癌患者,其中30%-40%的患者接受了乳房重建手术。作为一名温柔细腻的女教授,廖宁深知每一位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变化。

“有的女性还是很在意自己的乳房是否完整,所以我们在接诊的时候,都会详细了解她们的想法,并且深入讨论治疗方案,通过3D成像技术,可以360度看到患者乳腺癌肿块的大小、距离乳头的距离,让医生在选择保乳、乳房重建还是其他的治疗方案做到心中有数。”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的病房里有VECTRA立体数字化成像仪器。

廖宁教授称,这类先进的仪器不仅让医生做乳腺外科手术更加精准,同时也让患者了解自己乳腺癌的严重程度以及看到乳房重建后的效果。

乳腺癌患者能做乳房重建么(应用先进技术进行乳房重建)(2)

乳腺科医生应向乳腺癌患者普及乳腺重建的信息

乳房重建必须在规范系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

在选择乳房重建的方式和时机上,并不是由医生单方面所决定的。廖宁教授介绍,乳房重建手术时机可以分为即刻重建、延期重建、延迟-即刻重建等,而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手术方式、是否放化疗等均有关系,所以是十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乳房重建中,没有任何一种技术一定是优先排第一位的,方案必须是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讨论后确定的。”廖宁指出,“总的来说,对于Ⅰ~Ⅲ期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是一种既增强患者生活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又不影响乳腺癌后期治疗效果的手术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CCN) 指南推荐所有正在接受乳腺癌治疗的女性都应接受乳房重建方案宣教,所有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女性也都可以选择乳房重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乳房重建不应影响适宜的手术处理以及手术治疗时机等。

乳腺癌切除术后的乳房重建是在根治基础上的美容、重建,而非美容、重建基础上的根治,本末不可倒置。所以,一切乳房重建手术都必须建立在乳腺癌的规范系统治疗基础上,任何乳房重建手术都不能干扰乳腺癌的标准手术治疗及其他综合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