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虚假,一切都是谎言,一切都是欺骗,一切都是罪恶!”这虽然是安娜临死前的一句叹息,但也是她对当时虚伪社会的控诉,更是作者托尔斯泰对安娜这样一个女性的无限同情的表现。

因为安娜卧轨自杀表面上看是一个出轨女人咎由自取的下场,但实际上是托尔斯泰借安娜这样的一个角色来揭示当时俄国社会下女性的悲剧命运,同时也让我们反思安娜之死背后的扎心真相。

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及意义(再读安娜卡列尼娜)(1)

一、真正的爱必须是一种双向的流动,既能接受爱,也能输出爱卡列宁(当时的封建社会)是杀死安娜的第一个凶手

卡列宁是个虚伪的官气十足的官场人物,不能说他对安娜完全没有感情,但他的感情是自私、虚伪的,他一直以官场事业为重心,把自己的名誉高高至上,安娜对他而言,只是孩子的母亲,只是自己一个拿的出手的陪衬。

虽然他们是夫妻,但他们的关系是控制与屈服的不平衡关系,不管安娜做什么,和谁来往都得他说了算,而不管任何时候安娜都必须听从他的安排,顾全他的颜面。

著有《爱的五种能力》的作者赵永久曾说过:“爱,是一个人与人情感连接的过程,用我的爱来唤起你的爱,用你的爱来回应我的爱。”

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及意义(再读安娜卡列尼娜)(2)

所以爱一个人首先要让爱住在心中,然后输出爱。但是冷酷无情的卡列宁心中根本没有爱,更不会给予安娜爱,因此面对无爱的婚姻,安娜只有日复一日的痛苦挣扎。

就如安娜所说:“他不是人,他是块木头,他是一架做官的机器。他不明白我是他的妻子,他是外人,是个多余的人。”“他们不知道八年以来他如何扼杀我的生命,扼杀我身上的一切活力,他从来没有想到我是一个需要爱情的活生生的女人。”

然而,卡列宁即使不爱安娜,他也不同意和安娜离婚,宁愿眼睁睁的看着她饱受折磨,也不愿给她自由。

事实上,卡列宁只是俄国封建腐旧社会的一个代表,真正摧残、打击妇女命运的是当时黑暗的封建贵族社会与压抑的伦理道德与教会习俗。

作者托尔斯泰热爱生活,他把爱情看作是人间最美丽的花朵,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看出他对女性和爱情的歌颂,所以他热爱、同情安娜这样的女性,同时也痛恨那个黑暗、残酷的社会,并严厉批判那些杀人不见血的官场贵族。因此换个角度来说,安娜是当时新旧社会争斗的牺牲品。

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及意义(再读安娜卡列尼娜)(3)

二、用爱护车子的心情去滋养爱情和婚姻伏伦斯基是杀死安娜的第二个凶手

伏伦斯基对安娜可以说是一见钟情,自从去火车站接母亲第一次见到安娜后,他便对安娜一往情深,为了安娜,伏伦斯基放弃功名,冒着舆论压力,和安娜抛下一切私奔。

伏伦斯基真诚的爱着安娜,甚至为了安娜开枪自杀,我们不能否定伏伦斯基的真情,但是当他得到安娜后,当他激情变淡后,对安娜和这段感情的漠视与疏于经营导致了安娜的自杀。

心理学家约翰·贝曼博士说:“我们要像维护车子一样,经常维护、滋养我们的爱情或是婚姻。所谓的滋养就是,双方表现出:我关心你,我对你有兴趣,我接纳你,我对你好奇,我爱你……。”

当我们拥有一辆车时,如果经常爱护并且隔几个月就养护一下,就能保持车子的性能正常或是寿命久一些,但如果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保养,那车子肯定会迅速老化甚至报废。

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及意义(再读安娜卡列尼娜)(4)

而爱情和婚姻亦是如此,只靠激情维系不了长久的感情,我们需要在对方身上花费精力、时间与心思。哪怕是问一句:“亲爱的,今天过得怎么样?有什么开心或是难过的事情要和我分享吗?”这都是表现出对对方的关心和兴趣。

我们不能想当然的认为对方每天都过着一样的生活,就对她不闻不问。或是面对对方的苦恼与痛苦置之不理。我们应该主动去关心、聆听对方的感受,一起分担忧伤,让对方感觉到你的爱,也输出她的爱。

但是伏伦斯基没有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安娜所遭受的压力和思念儿子的痛苦,面对安娜的哭诉他也置之不理,甚至埋怨安娜束缚了他自由的生活。

所以当长久的痛苦与压抑无处诉说,并且得不到关注与疏导时,安娜选择了自我毁灭。

因此,爱情和婚姻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需要我们多点耐心和信心,积极地运用各种方式增加彼此之间的亲密,用持续的爱滋养婚姻。

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及意义(再读安娜卡列尼娜)(5)

三、强大的爱情与美好的婚姻,基于双方的人格独立安娜本人也是杀死自己的凶手之一

舒婷曾在《致橡树》中写道:“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可见彼此独立却又相依相伴是爱人之间最理想的状态。

但并不是所有的爱人都能拥有这种状态,有的人过度依赖伴侣,她们所有的关注和感受,甚至她的全部生活都捆绑在对方身上,但是长此以往的依赖和索取只会让对方深感疲惫,甚至是厌倦、远离她们。

其实不管是和卡列宁的婚姻,还是与伏伦斯基的感情中,安娜表现出的都是不独立,依赖性强,需求大。

面对压抑、死水般的婚姻,安娜从没有采取任何积极主动的行为来改变婚姻生活,而是在百无聊赖中消耗感情;面对伏伦斯基,她又过分依赖,索求无度,她要求伏伦斯基全身心的只爱她一个人,甚至当面辱骂伏伦斯基的母亲。

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及意义(再读安娜卡列尼娜)(6)

在她看来她不顾一切和伏伦斯基在一起,伏伦斯基也必须做到舍弃一切来爱她。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就是一种吞噬。所以安娜对伏伦斯基的依赖逐渐演变成了冒犯,最终引起了伏伦斯基的言语攻击与厌烦。

因此,当安娜的这种依恋、依赖得不到满足时,她便认为自己被忽视,遗弃,进而变成了愤怒和害怕失去爱,最终做出了不理智的行为。

罗马大学心理学博士马龙说:“强大的爱情都是基于人格独立的,爱情意味着给予爱的欲望和能力,而不是一味的索取。在爱的过程中,不应该只依赖对方的支持,而是自己有更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两个人才能一直互相成长,互相了解,不断发现新的事物、新的感受,来不断促进他们的爱情。”

可见缺少独立性和过于依赖会为爱情和婚姻埋下种种隐患,甚至岌岌可危。

其实导致安娜自杀的原因中人格不独立只是一方面,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安娜执著于自由的爱情,但她又摆脱不了来自社会法律、舆论方面的压力,换句话来说她精神自由的追求只是她个人欲望的满足,但遭到了理性与道德的约束和压制,最终感性败给了理性。

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及意义(再读安娜卡列尼娜)(7)

四、结语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95%的婚姻都是可以修补的。

所以如果我们多一些耐心和爱心,积极打理经营婚姻的话,婚姻就不会变成坟墓,而是成了一块好的土壤,然后我们在这块品质良好的土壤上,先爱自己,提高自我价值感,保持人格独立。然后提高自己爱的能力,付诸实践行动去爱,欣赏、尊重伴侣,并一起承担责任,一起面对困难,真正做到在一起。

如果这样播下爱的种子,我相信每个人都能收获发芽结果的美满。

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及意义(再读安娜卡列尼娜)(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