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在4月初去了一趟晋北(今山西省),走访了许多冷门的唐金辽元古庙,目的是去调查佛像彩塑与古建筑。囿于我的“初级佛学生”水平,旅途中提出了诸多疑问。幸好我的同行老师知识渊博,百问不倒。

最近会整理一些比较有趣的事件,写出来分享给大家。我会尽量写的通俗一些,鉴于水平有限,如有措辞不严谨的地方,欢迎指正。

长着胡子的观音是什么观音(长着胡须挥舞飘带)(1)

▲朔州崇福寺。

那一撮迷人的翠绿色胡须。

长着胡子的观音是什么观音(长着胡须挥舞飘带)(2)

▲西西在崇福寺。

佛和菩萨是男是女这个问题,牵扯到的历史太过冗长,我们截取其中一段有趣的谈一谈。万生缘,众生相。今夜,先从崇福寺弥陀殿的壁画讲起。

▲弥陀殿牌匾为金代原物(公元1184年)。

崇福寺,位于雁门关外的朔州。这朔州历史可悠久了,属古燕云十六州之一,位于最西边。而弥陀殿是崇福寺的主殿,始建于金代,金熙宗皇统三年(1143年)。我们要讲的这六组承袭晚唐画风的壁画,就位于殿内四壁。

长着胡子的观音是什么观音(长着胡须挥舞飘带)(3)

▲弥陀殿的壁画,照片最左侧白色部地仗层残破,颜料剥落。

壁画高5.73米,长60米。除去剥落部分,保存完好的有345平方米。壁画分布于殿内四周,除后壁有部分破损,大都保存完好。东西两壁各绘制了三组佛祖说法图。(其中一组破损,余五组)。内容大同小异,我们先来看其中一组(下图)。

长着胡子的观音是什么观音(长着胡须挥舞飘带)(4)

▲弥陀殿内的说法图,菩萨与佛长有胡须。

每一组说法图的中间,绘制的都是身披朱色袈裟的高大佛像,两旁是胁侍菩萨,上部有飞天。佛像高约四米,顶天立地,几乎占据了画面面积的一半。气势宏大的佛像半跏趺坐在莲法座上,作说法印。佛祖面容慈祥,眼神微微下垂,作俯瞰苍生状。人物的总体造型非常大气,颇有唐代遗风。

#一般来说佛的坐姿大多为结跏趺坐,而半跏趺坐的基本是菩萨。弥陀殿半跏趺坐的佛与我一贯的认知有出入。此处我也有点疑问,有待考证。

长着胡子的观音是什么观音(长着胡须挥舞飘带)(5)

▲佛祖两旁的胁侍菩萨,绘制的尤见功力。

主佛两侧的胁侍菩萨(上图),绘制的尤见功力。菩萨均头戴花冠,服饰华美精致,珠宝玉石穿镶其中。他(她)们或手持莲花,或手捧经卷,宝瓶,身周飘带飞舞,面容娴静自然。这华丽的画风,看得出留有盛唐风貌。菩萨异常华丽的装饰,倒与主佛相对简约的衣饰形成了强烈对比。

我们说那“一扭“,很重要。

长着胡子的观音是什么观音(长着胡须挥舞飘带)(6)

▲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嘴,小胡须。

但是,当我仔细一看,就发现了不对劲(上图)。这壁画里的菩萨,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嘴,最最要命的是:还长着一撮翠绿色的胡子!他(她)们头戴花冠,身披珠宝,手舞飘带,却长了胡子?!菩萨究竟是男是女?晕乎晕乎!幸好幸好!西西有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我们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和我讲的。

长着胡子的观音是什么观音(长着胡须挥舞飘带)(7)

▲长有胡须的佛。

在古印度,一向以男性为尊。佛教中的神祇,也就理所当然常以犍陀罗贵族男性面孔呈现(关于犍陀罗和秣菟罗下次再讲)。在我国,佛教属于印度“舶来品”。东晋以前,我国的佛教造像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多,几乎都以男性面孔呈现。也就是说:早期的佛和菩萨,是以古印度贵族男性的形象呈现

长着胡子的观音是什么观音(长着胡须挥舞飘带)(8)

▲长有胡须的菩萨。

再往后,菩萨趋于中性。据佛经《曼殊师利经》描述,菩萨具有定、慧二德。主慧德者,名毗俱胝,为男性;主定德者,名求多罗,作女形。特别提到观音菩萨,他(她)既可以现男身,也可以现女身。至于具体什么时候男什么时候女?答案是:视情况而定。这里我们联想到孙悟空还有七十二变呢,菩萨变幻性别也是很合理的了。

长着胡子的观音是什么观音(长着胡须挥舞飘带)(9)

▲上部的飞天,手托太阳,太阳里绘有青鸟(下次说说青鸟)。

佛教自东汉时期从印度传入我国,就不断与汉文化融合。历经无数年融会贯通,到了唐代时,菩萨他(她)汉化了,形象和装束定型。菩萨,基本作女相。在菩萨女性化的过程中,形象逐渐朝向适应性、世俗性、简易性发展。西西的理解就是:菩萨亲民了,不再高高在上了。接下来,我用一张南禅寺的彩塑照来说明这个问题。

长着胡子的观音是什么观音(长着胡须挥舞飘带)(10)

▲南禅寺那重要的“一扭”。阿弥陀佛不要骂我。。

南禅寺的彩塑(上图)构建于唐代。我们仔细看一下上图中间这位菩萨。

【简易性】:他(她)身上的装饰相对弥陀殿的菩萨,就简约了许多,一些繁琐的垂坠璎珞被省略,穿的也很少。

【世俗性】:而最最重要的,就是图中以红色标示出的那“一扭“。为什么我要说这个扭很重要?我们去看看唐代之前的菩萨形象,基本就是“身材”比较“差”(五头身),然后一个直上直下的直筒型身材。而到了唐代,这种形象大为改观。菩萨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了,他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身材比例变的更好,装饰也不再那么繁复,而且,有了这么个“S扭”,多了许多“人情味”。

这造型身材纤细,婀娜多姿,含情脉脉,显然是女相。但有一点却很矛盾。那就是无论菩萨多么女相,他(她)都缺失一个女性最重要的特征——他(她)是“飞机场”。我们观察一下,其上身都作扁平形。这种形象与神态上的矛盾,又恰恰与佛经上记载的内容相合——菩萨是中性

长着胡子的观音是什么观音(长着胡须挥舞飘带)(11)

▲上部的飞天,手托月亮,月亮里绘有嫦娥。

【适应性】:那么话题回到弥陀殿的小胡子(上图)。我们知道,唐(李渊)之后才是金(完颜阿骨打),唐代的菩萨已经十分强调女性化特征了,而到了金,为什么那一撮胡子又回来了?唐在武后的统治下,女性地位得到了极大提升。而到了金代,他们的大BOSS完颜阿骨打可是女真族。女真什么概念?笼统来讲就是很能打的北方部落。他们打跑了契丹建立了金(当然后来也被蒙古灭了。写到这里其实很想给大家讲辽的春水玉,但打住,偏题太多,下次有机会再讲)。这样一个很能打的部落,理所当然以男性阳刚为傲。

那一撮小胡子,昭示的是男尊。而菩萨披上了珠宝,戴上了花冠,挥舞着飘带,又传承保留了一些女性特征

写到这里,我想大家基本也明白了——菩萨是中性,趋向于女性化。其实我们现在见到的观音菩萨,基本作女相,一脉传承了唐代的塑像特征。而兼具胡须与华丽外形的小胡子菩萨,则是菩萨向女性化过渡时期的表现。那么这佛宫十日谈的第二谈,就这样结束吧。如果有疑问,欢迎留言与我交流。


西西的这个系列叫《佛宫十日谈》,会有十篇 ,下属于《西奇博物馆》系列。会结合我拍的景区实物照,谈一谈佛教,雕塑,建筑,历史,甚至是名人八卦。如果您喜欢,请关注我以便收到之后的推送。

#本文中涉及到的图片均由西西摄于崇福寺,南禅寺。请尊重原创图文。

西西的这段旅图就要结束了。

世说西语。摄山河绮丽,书人情浓淡。

我是Mini西,我在路上,我为自己代言。

2018/0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