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常听大人们嘴里念叨着一句话:“一白兔,二茅庄,三戴村,四赵庄。”这个地方就是曾经的句容东门外四大村镇,我的故乡茅庄位列第二,从小心里就有一种自豪感。茅庄不仅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古老乡镇,也是笪氏家族在江南的一个主要发源地。茅庄是笪姓的重要发源地根据唐邦治先生作的《笪重光传》中记载,“先世宋乾德三年(965年)自淮西六安县迁居江东路句容东乡之茅冈,号笪家塬,今称茅庄是也”。另据笪重光撰写的笪氏家谱谱序记载:笪彦礼,字文煌,生于后晋天福丁酉年七月十五日寅时,至宋乾德乙丑同妻朱氏始居建康句容县东之茅冈,号笪家塬,即吾宗卜居之时也。

圭岗茅坪苏氏祖屋(笪氏与句容茅庄)(1)

从公元965年起笪彦礼之孙笪衍,字仲拾,号吴峰,艰苦创业,使茅庄村达到了一定规模,笪氏家谱及后人都把笪衍作为茅庄第一代先祖来记述,辈分记代也是从笪衍开始。茅庄笪氏在茅庄及周边地区二十几个村庄己繁衍了三十几代,他们的子孙也传遍了大江南北。如:笪重光的高祖笪鸠就是茅庄笪衍的第十四代孙来镇江传承繁衍的,他的子孙在太平天国战乱期间,从镇江又纷纷迁往苏北各地,现在苏北各地笪姓与镇江笪姓基本同出一宗。又如:安徽桐城地区的笪氏一始祖就是茅庄笪衍的第六代子孙,笔者曾于2015年清明应邀参加了桐城地区的笪氏祭祖活动。安徽无为地区至今还有一块笪氏墓碑,清楚地刻写着:笪氏第二代先祖,由茅庄迁来等字样。江西德兴地区始祖笪胜,是由元至元年间在丹阳任上调至江西德兴任德兴县令后成为当地笪氏始迁祖。该地区笪氏子孙兴旺、枝繁叶茂,并且已辐射西南各个省市。2016年春节,德兴笪氏宗祠落成,400多名笪氏子孙欢聚一堂,气氛甚为热烈。2016年8月在句容隆重举行了中华笪氏宗亲会成立大会,全国各省有60多名笪氏代表参加了大会,另据粗略统计,目前全国笪姓人口大约有11万左右。“五宝”见证茅庄历史茅庄曾在太平天国期间遭遇战火,120多名笪姓族人死亡,老建筑惨遭破坏。笪姓后人经过努力,把茅庄建成了“三十六条街、七十二条巷”的繁华村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茅庄村里还是巷巷相通,街街相连,门前小沟流水潺潺,石板路上车辙闪亮。春夏之交一阵大雨过后,坐在门槛上就能捞鱼捉蟹抓黄鳝,孩提时代的场景,笔者历历在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原来低洼潮湿的老宅,已不适合现代人的居住生活,家家户户翻造新房,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带车辙的青石板街不见了,六七座石拱门也是荡然无存。幸好目前茅庄还有“五宝”见证着它的悠久历史。一是古老的“拨云寺”,已在原庙基上重新修建。“拨云寺”原来就是纪念笪氏先人笪昕,他是笪重光的九世祖,号“拨云山人”,明永乐年间人。曾任文渊阁纂修,永乐六年被征聘纂修《永乐大典》,后归隐茅庄,在“拨云寺”旧址上结草为庐,直至仙逝。“拨云寺”一期工程大雄宝殿已于2014年9月建成,并接受香火。在建造拨云寺时出土了一块重逾千斤的香炉底座,称为“瑞光磬”,保存在寺庙中。二是拨云寺旁的一棵千年古银杏树,原来拨云寺旁有一对白果树,其中一棵毁于“大跃进”时期,剩下了这棵要略小一点。现存的这棵白果树原来不结果,被人们称为“公树”,但是近几年却是硕果累累。据有关部门测定,这棵树的树龄已经超千年了。三是信桥,信桥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原本茅庄通向外面有四座桥。其中,安桥、信桥、潘桥,为石拱桥,现仅存信桥,还有一座木桥被改成“庆丰闸”。四是一口千年古井,为了防止宵小之辈偷盗,那留有深深绳痕的井沿已被笪氏后人用水泥固定在井口上。五是一块镇邪之石“泰山石敢当”。茅庄原有多块“泰山石敢当”,现仅存一块,也被笪氏后人砌在墙体上。唐邦治先生在《笪重光传》中提到,笪重光于茅庄筑有“松子阁”、“鷃笑斋”、“鹅池馆”,早已不复存在。只能从一些高龄老人的口中得知,在村子的哪个位置,曾有一座亭子,其他更多的也回忆不起来了,倒是笪重光《松子阁序》安然地躺在句容档案馆里。“孤阁抚松颠,凭栏思渺然……不巾复不履,静阅马蹄篇”,见证着茅庄的历史。茅庄笪氏人才辈出茅庄笪氏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也与茅山有着很深的渊源。茅庄第三代世祖笪净之师从茅山刘混康(茅山上清派第二十五代宗师)学仙,宋哲宗时接受朝见,赐号“守静凝和真人”,宋徽宗追谥“冲隐真人”,政和三年卒。茅山今仍有笪先生“瘗剑池”。政和三年蔡卞(北宋宰相)撰写的《冲隐先生墓志铭》与政和二年十一月张继先(北宋著名道师)撰写的《遗爱碑》中,对笪净之均有详尽描述。笪昕对茅山也特有情感,他的《大茅峰看雪》《下茅山》《别茅山》三篇诗文收录在了句容县志卷十八“艺文”篇中。笪重光的叔祖笪金镜乐善好施、常济惠于茅山道观,句容县志中也记载有笪金镜的《茅山怀古》《元符宫》诗两首。笪重光后期隐居茅山与家族崇道应该也有关系。笪重光隐居茅山期间为茅山的振兴做了大量工作。1663年道教全真龙门派教祖王常月传戒,笪重光系道教龙门派第八代启派师;1669年笪重光完成了编修20万字的《茅山志》共十四卷;1671年笪重光为茅山九霄宫作天炉碑碑文;1672年笪重光为重立崇禧万寿宫钦赐墓东田地作碑文。茅庄近代有位名人叫笪移今(原名笪宜均)。1931年4-6月他在句容县城创办《新生》杂志,宣传进步思想。1932年2月中共南京地下市委派他回句容组建成立中共句容特别支部。1938年他受周恩来指示到蒋经国身边做幕僚,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他与许德珩等人发起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就是九三学社的前身。他是九三学社第一届理事。后又与马叙伦等人组建上海九三分社,并一直担任上海九三分社召集人、副主任委员、秘书处处长,1998年10月在上海去世。笪姓祖祠堂大门上曾有一副对联:八百年养中养才,箕裘丕振;三十世肯构肯堂,俎豆维艰。经过了三十几代笪姓族人的努力,目前茅庄村也是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圭岗茅坪苏氏祖屋(笪氏与句容茅庄)(2)

圭岗茅坪苏氏祖屋(笪氏与句容茅庄)(3)

圭岗茅坪苏氏祖屋(笪氏与句容茅庄)(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