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是哪三从四德(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1)

三从四德是古代的习俗之一,三从四德这个词出自《仪礼·丧服·子夏传》,三从四德是两个词,分别出自《仪礼·丧服·子夏传》和《周礼·天官·内宰》。

三从出自《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出自《周礼·天官·九嫔》:“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古代女子是哪三从四德(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2)

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未嫁从父这句话的大意就是女子未嫁人之前要听从父母的,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

既嫁从夫指的是出嫁为人妻的妇女必须遵夫命,要礼从夫君,辅佐丈夫。要与丈夫一起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

夫死从子指的是丈夫死后,女子必须遵子命,贤妻良母则是指抚养辅佐儿子。妻子不但不能改嫁,而且要永远服从自己儿子的领导。这样的女人就可以被写到史书里面的《列女传》里。

"四德"指的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德就比较好理解了,妇德是指品德要好,能正身立本;妇言是指妇女要有知识修养,言辞恰当,语言得体;妇容指女子漂亮但不能妖艳,例如商周时期的妲己就是妖艳的代表;妇功指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古代女子是哪三从四德(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3)

总的来说古代对一位女子的品德教养就是看她的三从四德,古代三从四德可以说是从后汉开始的,汉朝史学家班固的妹妹班昭写了一本《女戒》,提倡女人要讲究“三从四德”,这一著作的出版就正式公告了三从四德。

《女诫》共有七篇,一共写有1600字,班昭的《女诫》虽然文字不多,但是给古代女子应该这样遵守道德立下标准。

新三从四德

新的三从是指从世界、从爱、从己;新的四德是指,文德武德、言娴淑德、品学兼德、修身立德。

从世界:应从宏观角度看整个局势的发展。全球化下,各国竞争更加激烈。中国崛起,在国际上的地位举足轻重。香港虽为国际城市,与中国的关系不可分离。

从爱:应该用爱去化解家庭、工作、社交中的冲突。

从己:人贵有自知之明,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准确定位。

文德武德:社会竞争大,虽然不至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要见多识广、培养专长。

言娴淑德:凡事从他人角度着想,口出慧言,用女性的温柔言语打动人心。

品学兼德:善良的品格增加人缘,品位增添魅力;不断学习,追求进步,才能越来越美丽。

修身立德:发掘、善用女性细腻、温婉的特质,面对工作时表现自信、面对生活呈现优雅、面对家庭展现美德。

上述新“三从四德”已与旧“三从四德”大相径庭。在中国封建社会,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儒家礼教要求女性“三从四德”。所谓三从,是指未嫁从父、已嫁从夫、夫死从子;所谓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如今,随着时代发展、女性地位提高,它逐渐被抛弃。

古代女子是哪三从四德(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