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熟悉《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这是著名的《好了歌》。是跛足道人唱给甄士隐听的。甄士隐听后,幡然醒悟,当即应和了道人一套歌词,便抛了家人,同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天意难参成败也当笑看(世人都晓神仙好)(1)

这首《好了歌》通俗易懂,极易分辨其中的含义,它连说了四个方面的“好与了”。

第一段说的是功名。功名之“好”在于王侯将相的荣耀,可惜古往今来的英雄名流也只有荒冢枯草供后人凭吊,这个了局正是其“了”。

第二段说钱财。“好”是金山银山,锦衣玉食;“了”则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钱再多也抵不过岁月无常。

第三段说娇妻美妾。纵然恩爱绸缪,珠围翠绕;等到撒手人寰之际,爱侣也不可能和你同去。

第四段说子孙。子孙有成就也好,无能耐也罢,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当牛马,终归儿孙也替代不了自己。

如此一来,纵然再“好”,难逃其“了”。这四种事物的“好与了”都是矛盾的,好则荣华风光,了则衰败无奈;只有神仙的“好与了”是不矛盾的,即疯癫的跛足道人所说:

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只有看破其了,才能看淡其好。神仙之所以逍遥,因其无所谓好,无所谓了,了道而成仙。

天意难参成败也当笑看(世人都晓神仙好)(2)

甄士隐听罢《好了歌》醒悟后,也高歌一曲以为应和: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首歌与其说是甄士隐的应和,不如说是《好了歌》的注脚。同是慨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红粉佳人,儿孙田地,一切执着的追求,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不能久长。

天意难参成败也当笑看(世人都晓神仙好)(3)

虽说《好了歌》是《红楼梦》的“原创”,但我们不得不说,它借鉴了很多前代的诗歌意象,特别是主题立意,体现的正是传统文化出世哲学的一贯思想。

与《好了歌》立意相近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但笔者发现,佛门中有一首诗歌不但在立意上与《好了歌》一致,而且在表达形式和语感上与它同样极为近似,这就是莲池大师的《七笔勾》。

(一)

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笔勾。(二)

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两相守,缘尽还分手。嗏,为你两绸缪,披枷带杻,觑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

(三)身似疮疣,莫为儿孙作远忧。忆昔燕山窦,今日还在否?嗏,毕竟有时休,总归无后,谁识当人,万古常如旧,因此把贵子兰孙一笔勾。

(四)独占鳌头,谩说男儿得意秋,金印悬如斗,声势非常久。嗏,多少枉驰求,童颜皓首,梦觉黄粱,一笑无何有,因此把富贵功名一笔勾。

(五)富比王侯,你道欢时我道愁,求者多生受,得者忧倾覆。嗏,淡饭胜珍馐,衲衣如绣,天地吾庐,大厦何须搆。因此把家舍田园一笔勾。

(六)学海长流,文阵光芒射斗牛。百艺丛中走,斗酒诗千首。嗏,锦绣满胸头,何须夸口,生死跟前,半时难相救,因此把盖世文章一笔勾。

(七)夏赏春游,歌舞场中乐事稠,烟雨迷花柳,棋酒娱亲友、嗏,眼底逞风流,苦归身后,可惜光阴,懡罗空回首,因此把风月情怀一笔勾。

天意难参成败也当笑看(世人都晓神仙好)(4)

论诞生年代,《七笔勾》应在《好了歌》之前,作者莲池大师是明朝万历时的僧人袾宏,字佛慧,又称云栖大师,在世时为杭州云栖寺方丈;为净土宗八祖,乃明代四大高僧之首。

虽然《七笔勾》洋洋洒洒写了七样事情,对照之下,还是能看出与《好了歌》所说的事情基本相同,无外乎功名利禄、荣华享乐、欢喜恩爱——这些身外之物、之情。

“人生所有官爵、金宝、屋宅、田园、饮食、衣服、玩好,乃至娇妻、爱子,无常到来,那一件是将得去者?”(《云栖净土汇语》)

莲池大师自己这段话,正是对《七笔勾》最好的诠释。很明显,和《好了歌》的主题完全一致。

天意难参成败也当笑看(世人都晓神仙好)(5)

此外,《七笔勾》与《好了歌》在风格和形式上更是有相似之处,同样是排比风格,同样先扬后抑。《好了歌》的排比,是每一段的首句相同,即“世人都晓神仙好”,而《七笔勾》则是每段末句用了基本形式一样的句子,即“因此把……一笔勾”。

两相对照,可见《好了歌》与《七笔勾》异曲同工之趣。

《红楼梦》中,《好了歌》由道人口中唱出,而《七笔勾》为释门佛子所做,在儒释道三教圆融的前提下,这也是自然之事。由《好了歌》与《七笔勾》的相似,我们也能体会到《红楼梦》一书所蕴含的佛道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