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戬终于又被重新解构了。

当下,「杨戬」作为文化符号,被重塑成了自立但孤独的青年,还养宠物。

如果你细想,其实杨戬是个美强惨

推文女强沙雕完结(他就是爽文黑莲花男主角)(1)

「美强惨」一词颇具互联网味道,最早不知从何兴起,但通俗又贴切地概括出了东方式审美的精髓。

鲁迅真的说过这句话:“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推文女强沙雕完结(他就是爽文黑莲花男主角)(2)

电视剧《琅琊榜》主角梅长苏 是很多人心里「美强惨」的代表 图自/豆瓣网

有人说,「美强惨」顾名思义,始于颜值,陷于能力,忠于一个惨字。

换句话说,归根结底,最终都是要「惨」的。

就像二十三岁的白玉堂,注定要去冲霄楼;三十二岁的萧峰也注定要身世大白。

不惨不能成就。

推文女强沙雕完结(他就是爽文黑莲花男主角)(3)

萧峰(乔峰)是很多人心中的悲剧英雄 他的悲剧性在英雄人设的衬托下更加突出 图自/豆瓣网

红遍当代小学生界的《孤勇者》,就是鲜明的「美强惨」式审美。

“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

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

——《孤勇者》歌词

“孤勇”一词,拆解开来,每条都是当代青年的痛点。

过渡、临时、变动不居,不可逆的全球化与现代性,早已打破了两千多年的人生稳态。

原子化、碎片化、孤独感和疏离感,几乎是每个年轻人的共同感受。

推文女强沙雕完结(他就是爽文黑莲花男主角)(4)

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主演周雨彤的这句台词“胡晶晶,你疼不疼啊” 戳中了许多人的泪点

生活变得不再可靠,但挑战却更大了。

而平凡的、没有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我们,沉浮蹉跎二十载,如今——

一腔孤勇,只剩「孤」。

很难说,热爱《孤勇者》的小孩子们,是否真能体会到振奋的旋律与激昂的歌词背后,反向暴露出成年人的沉重与无力。

但无论答案是哪一种,都能说明东方式审美的基调与底色绵延两千多年,早已浸入民族性里。

推文女强沙雕完结(他就是爽文黑莲花男主角)(5)

骄横美艳的华妃,一声“皇上,你害得世兰好苦“的撕心裂肺中撞墙自尽,奠定了这个角色「美强惨」的悲情属性

我们是偏爱「美强惨」的。

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一句贴切的话:“虽千万人,吾往矣”。其实儒家一向善于塑造这种孤决英勇的形象。

子路,作为孔子七十二门生里被点名批评过的莽撞人,却有着载入史书的壮烈死亡。

“子路为卫大夫孔悝的家宰。孔悝作乱,子路不从,因而受到石乞、盂黡的戈击,帽带子被碰断,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

——《左传·哀公十五年》

推文女强沙雕完结(他就是爽文黑莲花男主角)(6)

宋 佚名《孔子弟子图》其一 图自/首都博物馆

结缨,就是系好冠帽的缨带。欧阳文忠公有言:君子内修其心,外正其容。

莽撞人子路在直面死亡时,既没有惊惧,也没有求饶,而是从容整理好衣饰,以一位儒家君子标准的姿容坦然赴死,正冠而亡。

“君子死,冠不免”,以这句遗言结束人生的,子路大概是第一位。

不可否认,尽管儒家有时会被诟病,将装蒜当美学来修炼,但在美强惨的审美基调上,他们为其赋予了一种崇高。

推文女强沙雕完结(他就是爽文黑莲花男主角)(7)

其实在历史上,杨戬,或者说,二郎神形象不止一次被重塑。

如果硬要钩沉索隐,大概得追溯到战国时修建了都江堰的李冰父子,以及在杨二郎之前的李二郎赵二郎,和起源自天竺的国际友人独健二郎等等。

让我们把这份工作留给专业的研究者,只来聊聊大众记忆中的杨戬形象。

要说大众对杨戬(二郎神)的认知,一部分来自《西游记》《封神演义》的反复渲染,另一部分则源于我们少年时看过的《宝莲灯》电视剧与动画片。

推文女强沙雕完结(他就是爽文黑莲花男主角)(8)

电视剧《宝莲灯》里由焦恩俊扮演的二郎神,成为我们这代人的童年回忆 图自/豆瓣网

尤其在《西游记》原著里,二郎神形象几乎可以看成是第一大男主孙悟空的影子角色。正如“袭为钗副,晴为黛影”,二郎神也是孙悟空的另一重形象。

也正是在《西游记》里,二郎神「美强惨」属性中的前两者「美」与「强」,在作者吴承恩的笔下得到了集大成的强化。

“那真君的相貌,果是清奇,打扮得又秀气。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

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

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铤罗双凤凰。

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西游记》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这首出场诗,基本形塑了我们现在对二郎神形象的认知。从相貌、装扮,到事迹、性格,就连封号都一应俱全。

他首先是一位俊美的青年,至少在同为男性的吴承恩审美里,也都仪表堂堂。

标志性的人设元素是三山帽三尖两刃枪

大概皮肤也很白,因为能把“一领淡鹅黄”穿好看的人都不会太黑……开个玩笑。

这是「美」的范畴。

推文女强沙雕完结(他就是爽文黑莲花男主角)(9)

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中的杨戬形象 图自/豆瓣网

而劈山救母、弹打双凤、力诛八怪、义结梅山,还有那金手指一般的第三只天眼,就是他「强」的一面。

二郎神的「强」,从《西游记》里他和孙悟空的对手戏中也能明显看出来。

猴子这么心高气傲,敢讥笑如来是“妖精的外甥”,骂观音“一世无夫”,十分看不上玉帝,还叫太上老君“老官”,却对曾将他降伏的二郎神,非但不戏谑,反而表现出了难得的钦佩与谦逊。

推文女强沙雕完结(他就是爽文黑莲花男主角)(10)

明仿宋 佚名《二郎搜山图》局部 图自/波士顿美术馆

英雄总是惺惺相惜的。

也许齐天大圣从这位“昭惠灵显王”身上,看到了自己。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几乎就是孙悟空,或者说吴承恩对二郎神这个形象的最高赞誉。

而这,恰恰也是他身上「惨」的烙印。

推文女强沙雕完结(他就是爽文黑莲花男主角)(11)

二郎神是惨的。

将二郎神的惨,变成杨戬的惨,这要找《封神演义》。

其实二郎神的形象来源纷繁杂乱,起初也不姓杨。就算在大胆创新的《西游记》里,也没有明确说二郎神与杨戬是同一人。

但许仲琳有自己的想法,大笔一挥,在《封神演义》里直接盖章认证,二郎神名叫杨戬。

自此,杨戬就与二郎神合而为一,捆绑营业,直到今天。

推文女强沙雕完结(他就是爽文黑莲花男主角)(12)

清代《封神真形图》其一 图自/台湾国立图书馆

杨戬是惨的。至少在我们的记忆里,这个武艺高超的俊美青年,却有一个凄惨的身世。

如果用互联网话术来说,杨戬就是爽文男主,兼具黑莲花气质。

出身高贵,作为玉帝的外甥(至于民间传说中,杨戬如何演变成玉帝的外甥,这里按下不表),顶级官二代,他却开局死全家,一路靠自己打怪升级(二郎显圣)、攒装备(三尖两刃刀)、收小弟(梅山七怪),最终位列仙班。

推文女强沙雕完结(他就是爽文黑莲花男主角)(13)

明代《三才图会》中的「三山帽」「二郎刀」 图自/北京故宫

但被人狂热迷恋的美强惨,是不能轻易被收编的,他必须永远高傲,永远美强且惨。

杨戬很尽职,作为神仙界的idol,他维持住了人设,没有塌房。

尽管位列仙班,进了编制,但他“听调不听宣”,作为社会人,绝不屈服于职场世故人情。

哪怕身为老板亲戚、玉帝外甥,他也丝毫没有要给长辈兼领导面子的意思——这大概也是孙猴子敬佩他的地方。

杨戬作为二郎真君,是心高气傲的。他心高到不认天家眷,气傲到独住灌江口。

就好比家有庄园的落难贵公子,有颜有钱有能力,靠自己功成名就,但仍固执地坚守自己的道路。

推文女强沙雕完结(他就是爽文黑莲花男主角)(14)

明万历《监门清源妙道真君》 图自/首都博物馆藏

这是年轻人身上最难能可贵、却也最难以为继的锐气。

我们或多或少,都被人生搓磨成了触手圆滑的平庸器皿。名为「杨戬」的文化符号上寄托着的,正是我们内心深处对另一个自己的向往。

而且十有八九,孙猴子也是这么想的。

推文女强沙雕完结(他就是爽文黑莲花男主角)(15)

杨戬是属于任何一个时代的。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需要的「杨戬」。他曾是治水斩蛟的灌口二郎真君,是搜山降魔的英烈昭惠灵显威济王,是护国镇世的道教清源妙道孚佑太乙真君惠民仁圣大帝……

推文女强沙雕完结(他就是爽文黑莲花男主角)(16)

清代《监门清源妙道真君》 图自/首都博物馆

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杨戬仍然是「美强惨」。

但他身上少了两千年前儒家价值观里的那种决绝、孤勇与崇高,在宏大的英雄叙事外,更多了一些作为具体之人的敏感与幽微。

「杨戬」的高傲被有意识收敛,更趋向平和,脱胎于等级制的上下叙事,被当下更普世的个人价值取代。

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杨戬仍然可以美且强。

但他的「强」不再是居高临下的锋芒压制,不再是指挥下属的令行禁止,而是在快速流动的生活变得不再可靠时,独挡更大挑战的「强」。

不可否认,人类天然还是慕强的。

游刃有余应付生活中绝大部分琐碎但磨人之事,是深受这个时代欢迎的「强」。

推文女强沙雕完结(他就是爽文黑莲花男主角)(17)

图自/网络

杨戬的「惨」,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重构。

这个时代的普通人,动辄哪有什么家破人亡、杀父弑母的深仇大恨。大家都在不好不坏地活着。失恋、失业、失眠,大概就是人生里最常见的「惨」。

杨戬也逃不脱如此的「惨」。如果非要说,这个时代的「杨戬」,已经成为自立但孤独的青年符号。

而且他还有这个时代独立青年的常见生活方式——养宠物。

啸天犬从威武得力的降魔助手,转型成颇具当代特色的宠物狗。这不是「杨戬」对我们这个时代的适应。

恰恰相反,是我们这个时代借「杨戬」,重新审视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还有人与自己的关系。

推文女强沙雕完结(他就是爽文黑莲花男主角)(18)

清 郎世宁《竹荫西狑图》 图自/沈阳故宫

就这样,和两千多年来的每个时代一样,一人一狗,这个孤独、骄傲但有能力的俊朗青年,顺理成章成为当下时代名为「杨戬」所承担的文化符号。

不是杨戬变成了「我们」,其实是我们需要成为「杨戬」。

「参考文献」

1.《〈西游记〉中的二郎神形象刍议》,赵旭,沈阳大学

2.《漫议杨二郎神话的演变》,干树德,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3.《二郎神形象探源——用文物解读〈西游记〉系列》,邢鹏,艺坛随笔

4.《〈西游记〉对“二郎”原型的改造与重塑》,张英,河南大学

5.《细犬 啸天犬 走狗》,白化文,随笔·札记

6.《论杨戬与孙悟空的关系》,陈小林,浙江大学

7.《灌口二郎神的演变》,焦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版

8.《阙庭神目:二郎神三眼形象的流传与接受》,李飞,复旦大学

9.《二郎:一个重建宇宙和社会秩序的神明》,杜靖,青岛大学

10.《话说二郎神》,胡小伟,中国社会科学院

11.《二郎神信仰及其周边考察》,康保成,中山大学

撰文:子之

审稿:初恋、大力、古一翻

图片:海报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