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大力实施“合作社 ”扶贫模式,将分散的土地连成片,让分散的农户抱成团,动员各类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户,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合作社成为脱贫增收新引擎?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合作社成为脱贫增收新引擎(钦州市灵山县合作社)

合作社成为脱贫增收新引擎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大力实施“合作社 ”扶贫模式,将分散的土地连成片,让分散的农户抱成团,动员各类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户,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我们把土地流转出去,可以到基地工作,负责沃柑的管护和采摘,每天工作不到8个小时,工资就有80元,离家也近,感觉很稳定、很踏实。”说起现在的生活,横塘村脱困户赖小梅笑意盈盈。

技术人员(中)正在给基地负责人传授沃柑种植技术

据了解,横塘村昌鑫水果种植基地成立于2016年4月,总投资100万,流转土地200多亩种植沃柑。该基地现有社员22户,其中4户贫困户利用小额信贷5万元入股,每年获得4千元分红。有5名贫困户长期在基地务工,基地农忙时,最高可为周边村民提供60多个就业岗位。2019年,该基地产果32万斤,年产值突破100万。2020年,该基地预计产果40万斤,年产值达160万元。

横塘村第一书记刘家旺表示,未来三年,预计发展80户以上农户和贫困户入社,大力发展沃柑产业,推动金丝毛柑、皇帝柑、砂糖橘等特色水果、果苗种植800多亩,年创收超1200万元。这些年,灵山县沙坪镇苗实村400多户种植户,900多亩沙梨产销两旺,果农再也不愁果难卖了。

苗实村沙梨种植历史悠久,该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有沙梨,但由于种植过于分散、规模效益不明显的实际问题,极大打击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2018年4月,苗实村成立合作社,“集零为整”,以集中收购果农的沙梨,大力发展沙梨加工项目的方式,将“浸沙梨”打造成为苗实村的特色产品。

“今年我的果都卖完啦,算上产业奖补,大概有7000多元收入,现在合作社不仅帮我们果农解决了销路问题,而且给的价钱也比外面的高。”苗实村脱贫户陆棉庄喜笑颜开。

据悉,2019年苗实村庆裕果蔬加工专业合作社共销售“浸沙梨”5000多斤,给苗实村委带来3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今年该社共收购沙梨9000多斤,预计可给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超过5万元,有力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为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截止目前,灵山县共有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94家,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006家(其中新增63家),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带动农户3.96万户;发展家庭农场247家,实现销售收入4068万元。(文图:陆荣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海外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