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八章讲解分析(道德经第九章解说)(1)

第一章(0岁) 第二章(1岁) 第三章(2岁) 第四章(3岁) 第五章(4岁) 第六章(5岁) 第七章(6岁) 第八章(7岁)


本章摘要:

维持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在他6、7岁时并不太困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维持却需要越来越多地消耗家庭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一个孩子的自我中心认识到底能维持多久完全取决于这个家庭有多少财富、名望和社会地位可以被消耗。如果我们一定要追问,到底孩子的这种自我中心思维方式可以被家长维持多久,答案是因人而异,因家庭而异的,不同的家庭所能做到的程度会有很大差异。一个很普通的家庭,由于其财富水平、社会地位的限制,是无法将孩子的这种思维方式维持多久的,而最早的山峰方案的失败者在这一年就已经出现了。


道德经第八章讲解分析(道德经第九章解说)(2)

第九章:山峰方案,无以为继

01,自我中心意识终归会崩塌

上一章我们接触到了几个方案,用来塑造人的社会性。其中的大部分方案与人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很难人为设计。但在这几个方案中有一个却可以人为地进行设计,这就是山峰方案。由于山峰方案是延续孩子在人生第一阶段自然形成的自我中心认识,又可以人为干预,同时初期操作的难度并不大,因此会有许多家长有意无意地选择这个方案。尽管这个方案初期操作不难,又能延续孩子的思维认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维持山峰方案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会呈指数上升。也就是说,维持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在他6、7岁时并不太困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维持却需要越来越多地消耗家庭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一个孩子的自我中心认识到底能维持多久完全取决于这个家庭有多少财富、名望和社会地位可以被消耗。如果我们一定要追问,到底孩子的这种自我中心思维方式可以被家长维持多久,答案是因人而异,因家庭而异的,不同的家庭所能做到的程度会有很大差异。一个很普通的家庭,由于其财富水平、社会地位的限制,是无法将孩子的这种思维方式维持多久的,而最早的山峰方案的失败者在这一年就已经出现了。

当我们离开人的社会性单元——礼旋钮的成长期仅仅一年的时间,在人生的第九个年头,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8岁的这一年,有些在孩子礼旋钮成长阶段采用山峰方案的家庭会悲哀地发现,继续维持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没能在礼旋钮成长期建立正确社会意识的孩子现在要面临的是自我中心意识的崩塌。崩塌是一种无法控制的过程,我们也无法预计崩塌后的状况,只有默默注视这个过程,接受崩塌所造成的后果。自我中心意识的崩塌是山峰方案的必然后果,只是发生的有早有晚,越晚崩塌,后果越严重,越难以承受。这一年所发生的只是山峰方案中那些最早的崩塌者,比起那些由家庭财富、地位支撑到更晚时期才崩塌的人来说,他们是幸运的。既然山峰方案无法维系,那就不如早些结束它。就如同一个容器里盛着水,它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减少,可能被喝掉,可能被使用,即使没人用,它也在不停地蒸发。维持容器总是满满的状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旦停止加水,很快这个容器又不满了。在这里,无论你加多少次水,无论维持这个容器保持满的状态有多久都无法改变一旦停止加水容器就不满的结果。既然如此,与其费力不停地加水,还不如早些停止这样做。这叫做:“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维持孩子自我中心意识的山峰方案就是这样,既然最终山峰总会崩塌,不如我们从一开始就不为维持它做努力。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一把刀子,要想维持他的锐利,就需要不停地磨,不停地捶打。但是由于这把刀在使用,如果我们不持续磨它,它的锋利就无法长久维持。一旦停止磨砺,刀子会很快失去它的锐利,维持刀子的锐利是无法长久的。这叫做:“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人的财富也是这样,有谁见过长富不衰的家族。无论谁为家庭创造了多少财富,即使是金玉堆满了房子,他或他的后代也无法长久守住这些财富。正所谓:“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02,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如果一个人由于自己的富贵,就感觉高人一等,就骄横跋扈,那么他就要自己承担这样做所引发的、也许是自己无法接受的后果。也就是说,在山峰方案无法维系的那一刻,山峰的倒塌所造成的后果只有自己来承担,没有任何人会同情、会帮助这个面对倒塌山峰的人。这样说或许有些抽象,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活生生的例子。当一个十几岁的未成年人,在家庭的精心安排下一直生活在山峰状态中,他会做很多人都不敢做的事,他是漠视法律的。某一天,他未成年驾车(当然也没有驾照),因为非常小的行车纠纷而出手打人。在这种状况下,一直维系他山峰方案的父母高调出面为他摆平了事端,他的山峰方案渡过了危机,得以延续。然而,这个未成年人或许还不知道,他父母在社会中所积累的名誉已经在这次打人事件中耗尽了,自以为名人之后的他当时还想象不出当他再次惹出事端的时候,他父母的名气已经完全不起作用,甚至要起反作用了。果不其然,两年后,再次以强奸案出现在社会上的他和他的家庭再也得不到社会的同情,山峰方案宣告失败,山峰骤然倒塌。谁来承受这一切呢?只有他自己和一直以来维系他自我中心意识的父母。没有人同情他们,或者说没有人敢同情他们,因为,即便有人同情,也会立即招致社会舆论的谴责。这就是咎由自取的意思,一个因富贵、因名望而骄横跋扈的人,最后要自己承担大厦倾倒的后果。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在巅峰之上,走到某个阶段的顶点,一定要下来。水之所以能够汇聚,能够保持自己的渊深,是因为处下。正如上一章所论述的,水的性格最接近道。处下才可以蓄积能量,只有蓄积了足够的能量,才能在下一次攀登更高的山峰。因此,人生中的某些阶段性成功之后,不因此而骄横,而是低调隐退,这才是符合道的特性的。

以上的讨论由人在社会中的定位出发,我们发现了山峰方案的不可持续性,进而得出功成身退的人生规律。现在,我们就将以上的讨论归纳如下?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第十章:德容器的出现和天门的关闭(对应9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