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真实的还原抗战年代沂蒙山区的风土人情,《沂蒙四季·红嫂》在选择演员的时候并没有选择专业的演员,而是另辟蹊径,通过文化馆招募了一批“非专业”演员。

沂蒙电视剧的所有演员(沂蒙四季演员说)(1)

沂蒙电视剧的所有演员(沂蒙四季演员说)(2)

沂蒙电视剧的所有演员(沂蒙四季演员说)(3)

沂蒙电视剧的所有演员(沂蒙四季演员说)(4)

沂蒙电视剧的所有演员(沂蒙四季演员说)(5)

沂蒙电视剧的所有演员(沂蒙四季演员说)(6)

沂蒙电视剧的所有演员(沂蒙四季演员说)(7)

这些人的职业五花八门,有的是金矿职工,有的是退休音乐老师,有的是戏曲表演者...他们的表演经验微乎其微,甚至到5月1日《沂蒙四季·红嫂》正式首演,也仅接受了二十多天的培训。

但是经过这短暂的训练时间,他们最终呈现出来的表演成果,得到了导演、观众、以及各位领导们的高度评价。

在与演员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后,我发现他们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大致可以归咎于两个字——“用心”。

尽管来自不同职业、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但是在表演中,他们都是如出一辙的敬业,哪怕天气再恶劣,身心再疲惫,只要台下有观众,他们就能快速的进入表演状态。

“表演是能用一生来热爱的事业”

在红嫂纪念院落里,你会经常看见一个带着地主帽、颈间挂着烟袋的“老东家”在忙前忙后,但是又通常不会看到他出现在剧情里。

带着这个疑问,我和“老东家”的扮演者燕兵老师坐在小板凳上进行了一次交谈。

“其实我扮演的角色是写出《红嫂》小说的著名作家刘知侠。”看着与角色明显不符的装束,我更加迷惑了。

燕兵老师哈哈笑着解答了我的疑惑。

原来他扮演的角色在7月1日才会山村大剧场上正式呈现给大家,在这之前,他除了酝酿自己的角色,还承担了《沂蒙四季·红嫂》的后勤工作。而这身“东家”的装扮是为了不让大家感觉到突兀,“我们民兵连的故事发生在1941年,如果我穿着现代的服装进进出出不太合适。”

毕竟红嫂纪念小院的情景演绎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能让观众沉浸在剧情里,实现一次“时空穿越”,所以这种装束是十分必要的。

除此之外,燕兵老师还跟我谈起了他为角色“刘知侠”所做的一系列准备。

“我的形象很贴合刘知侠,但是导演说,如果能再瘦一点效果会更好。”于是为了能赶在正式演出前再瘦一点,燕兵老师尝试了很多方法,甚至还专门请了调理师,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瘦了十四多斤。

在我为这种种艰辛唏嘘的时候,燕兵老师非常果断的用“值得”回应了我。

“这辈子我就酷爱演戏这个东西”,为了这一声酷爱,燕兵老师辞掉了在临沂市兰山区艺术团的工作,来到了马牧池,投入到角色准备当中。

“你要演他这个人,首先你得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做了什么事。”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刘知侠的人物形象,燕兵老师查阅了很多资料,甚至还通过多方渠道找到了刘知侠的亲属,打听他的生活习惯。

“也许有一天刘知侠的儿女会坐在台下看我们的演出,我不能让他们觉得,这一点也不像他们的爸爸。”

一声热爱,一生奔赴。燕兵老师今年已经62岁,但是他在他看来年龄不是问题,自己会一直演下去,直到演不动为止。

“以前是演“’于秀英’,现在觉得我就是于秀英”

在中国抗日救亡的运动中,有这样一群妇女,她们打着"天下兴亡,匹妇有责"的响亮口号,成立了妇救会,积极组织妇女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准备军鞋、军粮等军需物资,照顾伤病员,支援抗战,为挽救危难中的祖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沂蒙四季· 红嫂》在红嫂体验院落里,实景还原了妇救会拥军支前的情景,在这个小院里,你可以喝一口大姐倒的蒙山茶,吃一块大嫂递来的热乎乎的煎饼,听她们讲述“过去”的故事。

一场表演结束,“姐妹们”聚在一起休息,我趁机加入进去,向她们了解了许多妇救会的幕后故事。

在“参加妇救会”之前,这些姐妹有的是音乐老师、有的是舞蹈演员、有的是戏曲演员,虽然个个身怀才艺,但是对于真正的表演还是缺乏经验。

“刚开始的时候挺犯愁的,以前只会唱歌,表演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刘琴之前是一名音乐老师,最初对于表演还是有点犯怵,但是经过导演们的指导,她渐渐进入状态。

“其实唱歌和表演是相通的,唱歌需要将歌曲的意境和感情表达出来,演戏也是这个样子。”

“自如”是她对自己现在状态的形容,从一开始的僵硬的肢体语言到现在能够自然的驾驭剧情,这是她认为自己在这段时间里最大的进步。

同样有这种感觉的还有扮演妇救会会长于秀英的王兆霞老师,“以前我是演于秀英,现在觉得我就是于秀英”。

在让观众沉浸在小院里之前,演员首先沉浸在了这个场景里,“学红嫂,唱红嫂,无私奉献做红嫂”,为了能顺利的完成演出,她们像红嫂一样,积极为团体奉献:黄丽萍老师开车接着大家往返、杨素华老师带来家里的油烙煎饼、尹淑萍老师割家里的韭菜包饺子。

最高境界的艺术是生活,她们用心的生活,也在用心的演戏,“哪怕只有一句话也要用心的说出来,这是一个演员必须具备的职业修养”,她们至诚至意的精神,值得所有人报之以敬意。

“纵道阻且长,未改初心”

如果在表演结束之后,进入到红嫂纪念院落里,你可能会看到这样的一个画面,一个浑身血迹的“小战士”在看一本名为《演员的自我修养》的书。

这个好学的小战士正是年仅18岁的张贺,和其他的演员一样,他并不是专业的演员,并且他短暂的职业生涯比起其他人来说更称的上是复杂,为了生活,他从事过服务员、销售,从东北到北京,再到马牧池,辗转数次,终于触摸到了自己“想成为一个演员”的梦想。

“做演员可以体验到不同的人生”,张贺表示,一个剧本就是一段人生,你可以通过饰演不同的人,感受不同的事。

“要扮演好一个角色,需要从内心活动、思维逻辑还有外表都与他契合,进入他的内心世界,这当然会体验不同的人生。”

谈起他目前扮演的角色,张贺认为自己和“小战士”比太过幸福了,小战士在战争时期坚强勇敢不折不挠的精神,仍然需要自己更深入的学习。

而更深入的理解角色,需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和涵养,所以张贺会经常用闲暇时间来阅读影视相关的书籍。

这些书籍丰富了他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让他对“演戏”这件事,有了更多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不能只拘泥于剧本和导演的指导,更要注重自己的感悟,“毕竟是我自己来扮演这个角色,在体验上也更直观”。

虽然每天都在演绎别人的故事,但张贺认为,自己离真正的“演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表演就是生活,生活永不止息,而他还要不断的去学习。

演员们在《沂蒙四季.红嫂》中演绎着革命先辈们的故事,而他们的故事也在滔滔不息的生活中上演,希望他们能秉持初心,继续带给我们精湛的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