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我一般不喜欢写技术帖,但咨询的客户在求职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太过普遍,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去写这样的技术帖。

不建议自己做职业规划师(职业规划师解析)(1)

1

以下是我遇到的N种情况:

客户A,喜欢裸辞,每次裸辞完,特别担心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于是抓紧投几份简历,有公司给Offer立马就去上班,去了之后,发现不合适,又想辞职。

这些年就是这样的循环。

我特意在咨询前叮嘱:“这次找工作需要多投,多些选择,多等等。”

A说:“我怕没人要我啊。我还是先去上班吧,有一份工作在手,至少我不害怕了!可以一边上,一边找。”

但上了班,不好去面试。接下了发现这工作一点不好,又想重新找。

“老师,怎么办啊?这个工作不合适,我要不要辞职?”又来找了!

客户B在辞职后,休息了3个月,这期间做了很多的学习,为转型做准备。

年后,开始找工作。刚巧面试的第一家,当时就确定,让她上班。

B也是非常开心。100%的录取率让自己很有信心!

1月后,我们做月度反馈,B满篇写着这个公司是多么的奇葩,需要支持的问题是“要不要离职?”

这似乎是快速入职后的一个模式!

我们采用教练约谈。

B心里已经非常明确要离职,但担心的是离职之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这个恐惧深深地抓住了她,这也是当初急忙进入工作的原因。

我们深入探索下来,可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B的兴趣爱好

给了她力量,让她安静在当下。

客户C,从银行转型。第一次咨询我们确定转型方向,让她做作业,进行信息调研,并给她一家公司名单,让她找类似的公司和职位调研。

但第二次咨询,C迟迟地往后拖。一直到2周后才开始。原来她没来及调研信息,而是急急忙忙开始找工作,直接去面试我给的这家公司。

她已经过了第一轮面试,接下来就等大老板第二轮面试。

C真是心急,就怕找不到工作似的。

但实际上C的综合素质很不错!

第二次的咨询,我们确定了财务分析的方向。而C之前面试的这家公司,是咨询的方向。C明显感觉不合适,但还是想进行第二轮面试。

第二轮面试后,很快给了C工作offer,需要她在1周内上岗。在这一周内她自然没找到财务分析的工作,就去上班了。但是做了一段时间,抱怨出差太多,自己不喜欢。

不建议自己做职业规划师(职业规划师解析)(2)

客户D,在英国工作。硕士毕业,但因为没有本科学历,所以一直不敢去投大公司。毕业一年多,还在做周末的兼职。在咨询后,重新找工作也是只要有公司给offer就去,连个备选的第二项都没有。陆续经历了2家小公司,D工作起来更加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第一家公司的氛围有点怪,什么都不准她问,上司的态度也很恶劣。用D的话说,同事之间比较冷漠,也不准打听彼此。

而第二家中资机构,也是各种不规范,上司比较有心计,D最后也选择了离开。

而在香港工作的E,因为要转型,所以需要做很多行业和职位的调研。这个期间也是拿到一个offer,问我如何选择。

我说:“只有一个,没法选择啊,因为没有第二的选项啊!你要工作,就不得不去。”

所谓选择,是要有选项。没有选项的话,要么做,要么不做。

······

客户F,也是转型。去找了一段时间工作,回来说,找不到啊!

我问,“你都做了什么?”

“就是在网上投简历,反馈不多。”

“你想转型,想不一样的生活。那在找工作时,你做了什么不一样的事情呢?”

客户不说话了。

不建议自己做职业规划师(职业规划师解析)(3)

2

遇到太多这样的情况——明明自己都觉得不太合适的工作,还来问,要不要入职。因为只有一个offer,因为害怕——害怕没有公司要我!

对,很多人找工作,一般只有一个Offer。

为什么呢?就是有一个面试的话,接下来的简历投递就戛然而止。

如果你现在在找工作,可以建议你去读读《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的》,也请注意以下几点:

1、找工作是一项工作,需要朝九晚五,而不是想起来就投。

因为是一项工作,就需要列个计划。每天上做什么,下午做什么。一周工作5天,周末可休息。当这样持续下来,你的Offer给的不是一个。

2,找工作需要时间。

一般工作时间越长的客户,找工作的时间越长。要找到合适价值观,合适职位,合适企业文化的,更需要时间。

一般找工作,1-3个月是很正常的。3-6个月,对资深人士也比较正常。

如果你想在1周内就找到,一般也就是遇到一个就去了,没有什么选择。

正常情况下公司面试有初试,复试,而有的公司一天就搞定,因为着急要人。一般正常流程是2周,最终的结果也不能立刻出,需要综合评估多个候选人,这样3周就下去了。

如果你还有其他家的面试,这样拿到2个offer至少也需要1个月的时间。如果因为其他原因,这个时间会更长。所以着急忙慌的你,连这个时间都不给,只能遇到一个着急找人的公司,进去后发现那不是自己想要的。

3,求职是一个数量累计的过程。

这个非常关键的,好工作需要在量中累计出来的。

这就像做销售工作,再好的销售,都需要量的累计。

假如我们做这样的简单数字推理:

如果你要进一家公司,手中有2个offer,你选择一个1个offer,我们按照50%的面试成功率,那你要有2个复试,4个初试。

这样2个Offer,你需要8个初试

多少份简历有一个初试呢?这个比率一般大于2,有的是10,有的是5,有的可能是20,这看你是海投还是精投。

如果我们选择5的话,那你要投入40份简历,这包括是有目标的投递。这些简历还不是你一天就能投递的,因为找不到那么多匹配的公司和职位去投。

这就得每天去搜集,每天投。这个战线拉长了,也得1-2个月。

如果连这点时间都不给自己,就希望找到满意的工作,那也太苛求了。

不建议自己做职业规划师(职业规划师解析)(4)

4,找工作也是一个对行业和职位调研的好机会。

很多人对外部的行业和职位并不了解,而找工作这段时间,是最好的信息调研。

到一家公司面试,会让你对行业和职位有更直观的认识。如果你遇到一个能说的面试官,你都可以做个人物生涯访谈了。

之前有个客户说,不知道房地产策划是做什么的,我说那你找个公司去面试一下。她恍然大悟,这是个很好的方式。

当你周边都没有任何资源提供帮助,最简单的就是找个机会面试。

5、找工作的过程中付出的精力和时间越多,对这个选择的承诺度越高。

因为前期时间和精力的付出,所以对结果的也不会轻易放弃。

很多人在一家公司,经过好几轮面试,最后拿到Offer,会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一是投入多,二是经过层层的选拨,你是被挑选出来,说明你还是不错的(至少给你这样的暗示)。所以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把招聘流程设计得更正规,更专业,有时候也会让员工的流失率更低。

而很多人,几个小时就拿到Offer,也没有经历其他家,入职后,一遇到不顺心的,就可能打退堂鼓:之前很多家都没尝试的,也许有更合适的。而且这个面试成本低,自己投入的低,放弃也不可惜。”

这个过程,是不是和找对象有点类似:

爱情长跑好几年,不是说分就分,拖拖拉拉,因为前期投入多,成本高。

而闪婚的,后面离婚率高。因为前面了解的少,成本也低。

而遇到一个公司,就急急忙忙去入职的,和现在大龄青年一样,怕再遇不到合适的,于是有一个抓一个,结婚后不合适,再出来。

为什么“怕“呢?对自己不自信,觉得自己找不到更好的。

明知不满意,也强着说服自己去。实在坚持不下来,就撤了。

什么样的人可以在这条路上坚持呢?

坚信自己的价值,觉得自己可以找到更好的,并且积极行动!只是坚信,啥也不做,那也是盲目自信!

不建议自己做职业规划师(职业规划师解析)(5)

3

接下来说说上面这些客户的后续:

客户A因为内心力量弱,每一次还是这样,想走出这个循环,需要点时间。

客户B果断辞职后,开始了新工作寻找。又面了一家,立刻给offer,客户纠结。我们沟通后,B还是放弃,继续寻找。几个月后,B告诉我终于找到适合的,入职后感觉非常好。

我问她对这次找工作的感受。

她说:“只要有纠结的,那说明肯定有些不合适的。最好的办法继续找,找一个不让你纠结,直接想入职的公司和职位!”

哈哈,她学了一课。

客户C,一边出差,一遍继续投简历,非常疲惫,但坚持下来。一个月后,我们再沟通,她开心地说自己终于找到了。

“上次和你沟通,你说就得坚持找,直到你觉得满意为止。于是我继续,海投,一出差回来就面试。终于有一家合适的。他们看中潜力,更胜于经验。!“

她也做了这样的总结:

1、不轻易放弃

2、每家公司的需求不一样,有的看中经验,有的看中潜质。只有多投,才有机会。

对于客户D,我把客户C的经历告诉她。她当时准备离开第二家小公司,这次希望好好地去求职。我们一起做了详细的计划。没过多久,就有陆续面试。D先选中一家房地产公司,因为需要立刻有现金收入。但这次没有放弃继续投大公司。

几周后,一个大公司给了面试机会。经过几轮面试下来, 客户终于拿到心仪的offer

“这家公司就像你上次给我做教练时,我想到的那个理想的公司。同事很Nice,各方面都正规,你该有的都会有,有自己独立办公的区域,上司也非常乐于帮助下属。“

“我觉得你一开始就值得在这样的公司工作,但对于你来说,似乎一定要千辛万苦,受苦受累才能拿到。 ”

对于F,开始在面试前准备好写几个文案,作为作品,投递给公司。而后有公司给F机会,但要让她让写几篇文章。她花了很久才写出来,但自己也不是很满意,于是来问我

:“我一直觉得自己文笔不错,怎么写的东西一般,也很费力。是不是我对自己的看法有误?“

“多久没写了。”

“3,4年了”。

“你去看看我的微信公众号前几篇文章,我都不忍看。现在越写越有感觉。

3天不练就手生,3,4年不练那得有多生啊!“

F点头,开解。

不建议自己做职业规划师(职业规划师解析)(6)

END

做好工作是一种能力,找工作也是一项能力,更是一场心理战。

选择很重要,请在这个过程中坚持,坚强-相信你值得更好的!

【往期好评文章】

姑娘,你不用那么着急结婚!

职业规划师成长系列1:即使你不相信自己,我依然坚定地相信你可以改变

职业规划师解析:35岁,你的职场进行“减法”运算了吗?

职业规划师观点:二三线城市职场女性创业之路如何走?

不建议自己做职业规划师(职业规划师解析)(7)

作者王虹,系中国职业规划师、资深职业规划导师。作为国内职业规划的先行者,具有7年职业规划个案咨询经历,累计咨询近千余案例。作者旅行9国,并参加美国和非洲18个月海外志愿者项目,跨越美洲、非洲,对跨国文化有深入了解,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通过职业规划咨询案例分享职场、自我探索、个人成长、实现梦想!

职业规划师王虹(careerplanningecho)

新浪微博:职业规划师王虹

了解更多,关注职业规划师王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