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初心能致远申论范文(申论范文以礼立身)(1)

(申论风雨谈,高品质学习)


【2016年国考副省级】“给定资料3”引用了《论语》中的话:“不学礼,无以立。”请以这句话为中心议题,联系社会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丨思路提纲丨

中心论点:不学礼,无以立。

分论点一:学礼,事关公民意识的自觉。(不学礼,公民意识无以立)

分论点二:学礼,也事关民族素质的提高。(不学礼,民族素质无以立)

分论点三:学礼,还事关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不学礼,民族文化精神无以立)


以礼立身,以礼兴国

成公申论 安欣

《论语》里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人不学礼、不懂规矩,不足以立身行事。中国一直被誉为“礼仪之邦”,但近年来,旅游景点喷漆涂鸦、地铁过道摆桌吃饭、老人碰瓷倒地……种种不文明现象频频见报,引来旁观者纷纷侧目。礼的缺失让人深思。于今而言,小到接人待物,大到邦交国交,是否学礼不仅事关个人立身行事,还事关公民意识的自觉、民族素质的提高、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乃至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学礼,事关公民意识的自觉。《礼记》说:“礼之于人,犹酒之有糵也。”礼对于人就像酒曲对于酒,酒曲的好坏往往决定了酒的档次,礼的有无往往也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古有孔融让梨的谦让之礼、程门立雪的尊师之礼,而今,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文明礼仪缺失的现象:“中国式过马路”,核酸插队,高铁霸座……礼俗流失,公民就会缺乏规矩意识、规则意识、公共意识,就难以将自己塑造成合格的现代公民、中国公民。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文化修养教育,尤其要借助传统文化,来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修养、文明素质。通过学礼,来促进公民意识的自觉。

学礼,也事关民族素质的提高。《论语》里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政令、刑罚,人民不会有道德感;用道德、礼治,人民就知廉耻、守规矩。当今时代,是一个熙熙攘攘、“礼崩乐坏”的时代。据报道,一位中国网友在埃及旅游,在卢克索神庙浮雕上刻上了“某某到此一游”一行字,还发微博炫耀。这样的中国游客,虽然是个别人,但却给整个中国的国民形象抹了黑。相反,一个人如果有教养,这个国家都会让人陡生好感。(知名艺术家陈丹青有次到罗马旅游,走进一家古董店,一进门就自顾自挑选上了,当他抬头询价时,连问了好几件,店主都说不卖。陈丹青不解,店主说:“这是我的店,你进来了都不跟我打招呼,就在那里看,然后问我卖不卖,那我告诉你我不卖。”陈丹青这才恍然大悟,罗马是文艺复兴的故国,非常注重礼仪与教养,而自己在不经意之间,暴露了粗鄙的人格。)所以,需要利用传媒,旗帜鲜明地打出美与丑、善与恶的旗帜,弘扬礼仪风尚。通过学礼,提高国民素质。

学礼,还事关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不难看出,孔子将“礼”看得多么重要!这里的“礼”远不只是一人的文明礼貌,还是一国的文化精神风貌。近人周作人将礼定义为“生活的艺术”(The Art of Living),辜鸿铭认为应将礼译成Art,而不是Rite。这种诠释,让人心折。古有郑和下西洋,不插旗帜,不鸣枪炮,树立友好和平的丰碑;今有周总理迎接尼克松访华,谦和儒雅,不卑不亢,递出以和为贵的名片。延续这样的礼仪之风,就需要完善《旅游法》等法律法规,同时倡导全民阅读,让国人有章可循,提升教养,给世界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通过学礼,让民族文化精神弦歌不辍。

总而言之,礼不只是规矩、礼仪,还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事关个人品行、公民素质,也事关民族素质、社会风气,还事关民族文化精神乃至国运。《礼记》中写到:“礼者,天地之序也。”只有当礼的文化、礼的艺术浸润到每个中国人的心灵时,流淌在社会的每个角落时,中国人才能真正成为大国公民,中国才会重新成为“礼仪之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