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五代机计划(韩国五代机梦想)(1)

本文作者:南山过客

据环球网报道,近日韩国媒体曝光了本国自研第四代半战斗机KF-21进行地面测试的视频。

韩国媒体报道称,这次测试是在韩国泗川市机场举行,该机场由韩国航空宇宙产业公司(KAL)所有。根据视频显示,一架KF-21原型机从工厂滑行而出,前往机场跑道。到达位置后,试飞员启动美国通用电气的F414发动机,战斗机进行了短暂的高速滑行。

6月末,韩国官方发布了一段KF-21战斗机接受静态发动机测试的视频。根据视频显示,原型机的两台发动机在全加力燃烧室的情况下达到全功率。

韩国媒体表示,KF-21战斗机的首次试飞可能于7月22日进行,预计将于2026年交付。KAL公司计划生产6架原型机,后续的原型机组装工作正在顺利进行。

韩国空军打算以KF-21和F-35A取代老旧的F-4E和F-5E/F战斗机。根据此前的计划,韩国空军预计在2028年引进40架KF-21战斗机,到2032年部署120架战斗机。此外,合作伙伴印尼将采购50架KF-21战斗机。韩国方面也打算将KF-21战斗机作为外贸产品出口。

磕磕绊绊的KF-21项目

KF-21战斗机原名KF-X项目,旨在研发一款单座双发多用途战斗机,该项目于2002年正式立项。起初该项目在技术和资金方面饱受质疑。在2009年经过技术评估后,韩国承认无力单独研发第五代战斗机,所以将KF-X项目降级为研发四代半战斗机,其技术水平应优“阵风”战斗机,雷达反射面积小于F-16战斗机。

在2010年后,KF-X项目的研发工作突然加速。韩国国防部评估称,尽管KF-X项目依然存在风险,所需预算高于从外国进口战斗机,但该项目对韩国国防工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预计将产生连锁反应。

由于只具备65%的研发技术,韩国在KF-21项目采取了出口驱动的方法,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是美国,此前韩美双方曾合作研发了韩国教练机T-50,所以KF-21项目的开发路径与T-50基本相似,由美国国防承包商转让技术,韩国负责组装。

2004年韩国国防发展局提出了两种设计方案:C103方案采用双发布局,外观与F-35相似;C203方案采用双发鸭翼布局。此外KAL公司提出了C501方案,采用单发布局,使用F100或F110发动机,设计上具有浓厚的F-16/FA-50风格,其优势在于国产FA-50战机的设计制造经验,成本更低。

KAL公司的设计方案得到韩国国防采办项目管理局支持,其侧重点在于成本和出口。他们援引韩国科研部门的数据指出,单发战斗机开发成本为 6.4 万亿韩元,双发战斗机成本为8.6万亿韩元。此外单发战斗机的运营和维护成本被评估为便宜约1万亿韩元,研发周期仅需8.5年,双发战斗机则需要10.5年。

韩国五代机计划(韩国五代机梦想)(2)

他们还认为,发动机的数量不是影响作战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单发和双发战斗机都可以在战斗中发挥出色的作用。如果像IDF战斗机那样采用两台小推力民用发动机则会严重影响飞行性能。而且随着技术进步,航空发动机的事故概率会越来越低。

而韩国空军和国防发展局则表示反对。国防发展局表示,到目前为止,韩国空军只能使用美国战斗机,因此一直受到美国干预维护和升级的困扰。单发KF-21就是F-16的升级版,届时还会受到美国的干扰,而全新的双发KF-21则不受这种影响。况且到2030年这种升级版的F-16难以与中国的J-20和日本的F-35对抗,所以单发KF-21没有任何价值。

韩国空军认为,双发战斗机可携带更多武器和燃料,更大的机体为内置弹舱预留了空间,KF-21的双发方案未来还有可能升级为五代机。此外双发战斗机安全性更好,如果战斗机一台引擎故障,飞行员可以凭借另一台引擎返回基地。

2014年韩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采用C103方案,随后韩国与洛马公司签署达成协议,洛马公司承诺向KF-21项目转移25项与F-35战机有关的技术,从而获得了韩国空军70亿美元的合同。

不过在审查后,五角大楼禁止洛马公司向韩国移交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光电瞄准吊舱、射频干扰器和红外搜索和跟踪技术,韩国只得选择采购欧洲或国产系统。

韩国五代机计划(韩国五代机梦想)(3)

欧美技术的“缝合怪”

2021年韩国举行第一架KF-21原型机下线仪式,时任韩国总统文在寅和印尼国防部长出席。在现场上韩国公布了KF-21战机的某些参数数据。

KF-21采用加莱特进气道和双发动机布局,全机长16.9米,翼展11.2米,全机高度为4.7米,采用两台通用公司的F414发动机,单台发动机推力57.8千牛,加力燃烧室 97.9 千牛,最大飞行速度1.81马赫,最大航程2900km;共有10个挂载点,机腹下4个,机翼下6个,无内置弹仓,最大外挂能力7.7吨,最大起飞重量25.6吨。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无内置弹仓和双发动机布局外,KF-21的纸面数据与我国FC-31几乎一致。

除了通用公司的发动机外,KF-21战斗机的其他系统均来自西方国家技术,然后由韩国公司负责组装,比如在机首安装了F-16的敌我识别天线,但未作隐身处理,整体座舱盖来自美国Texstars公司;机载相控阵雷达源于以色列埃尔塔公司,由韩国韩华公司组装;弹射座椅来自英国马丁·贝克公司。

另外KF-21的飞控软件技术瑞典萨博公司提供,韩华公司提供硬件,LIG Nex1公司提供软件;紧急制动系统由西班牙CESA公司研制;美国寇蒂斯-莱特公司提供了完整的飞行测试仪器……

在武器系统方面也是欧美技术的集成。首先导弹发射架来自英国科汉姆公司,可挂载美国“响尾蛇”短距空空导弹,欧洲 MBDA公司的“流星”超视距空空导弹或德国BGT的IRIS-T近程空空导弹。在对地打击方面,采用瑞典萨博公司“金牛座”巡航导弹。

韩国五代机计划(韩国五代机梦想)(4)

洛马公司负责KF-21的气动设计,其采用了F-22的加莱特进气道,不过由于韩国没有大型风洞,而加莱特进气道会多出附面层隔板,一旦处理不好,KF-21的隐身能力将大打折扣,所以目前KF-21的进气道只是在外观上与F-22近似,但其隐身能力还值得怀疑。

此外,进气道在机体中段预留出内置弹舱空间。内置弹舱是隐身战斗机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武器内置可以大幅度减少战斗机的雷达反射面积,隐身战斗机内置弹舱的设计难度极高,目前韩国还没有能力解决隐身战斗机内置弹舱问题。韩国军方打算在其Block 2型号上增加内置弹舱,Block 3型的隐身能力达到B-2轰炸机或 F-35的水平。

从整体数据来看,KF-21战斗机确实是一款四代半战斗机,即使完成Block 2升级后,最多算得上是入门级的第五代战斗机,与中国的J-20和美国F-22、F-35无法相提并论,但与日本的“心神”相比,韩国人的思路已经相当务实,在无法直接研发五代机后,退而其次开发四代半战斗机,并且还为后续的升级计划打下基础,而日本“心神”战斗机至今没有下文。

另一方面,从国际市场的角度来看,KF-21却是一款相当优异的战斗机,外贸价格仅6500万美元,而F-35A的价格接近1亿美元,四代机顶配苏-35的价格在8000万美元左右,但KF-21拥有苏-35不具备的隐身能力。所以它为那些囊中羞涩,买不起F-35的国家提供了另一种较为实惠的选择。

这也反映了近些年韩国在军工外贸市场的思路:以欧美先进技术为中心,辅以可替代的国产系统,可以整合出性能远超国际同行,然而价格相当实惠的军工产品。除了KF-21战斗机外,韩国的T-50教练机、K-2主战坦克和K-9自行火炮均是纸面数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价格却低于同款产品。

对于韩国这种军工研发水平薄弱、生产能力强,但又想在军火市场分一杯羹的国家而言,这种技术整合思路是最符合国情,而且竞争力还相当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