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李小春(第一文武老生李小春)(1)

文华先生,现居多伦多,出生在天津。自幼深受京剧样板戏的影响,常年对京剧研习、锲而不舍,一九八七年以《让徐州》初次参加当地的演出比赛,后又多次参加天津市组织的京剧票友演出,2007年3月23、24日在央视11频道《跟我学》栏目的票友展演中,演唱了一段《让徐州》。对《卧龙吊孝》、《让徐州》、《上天台》、《战北原》的演唱颇有心得。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冰天雪地的呼和浩特市一个露天舞台上,灯火辉煌、锣鼓喧天,此刻正在进行一场京剧演出。演出剧目是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台下漫天大雪,台上却是热情高涨,随着扮演杨子荣的演员干净、利索、漂亮的动作,引得观众一次次炸了锅似的叫好,“赛过童祥苓,不让钱浩梁”的叫好声不断,这个演员是谁呢?究竟有多高的本事,才会被观众给予这么高的评价呢?他就是京剧界继李少春之后文武全才的第一奇人——李小春。

李小春出生于梨园世家,给他开蒙的祖父是清末身怀绝技的著名武花脸,指导他的是鼎鼎大名的外祖父李桂春,传授他高超武功的是父亲美猴王李万春和京剧界的神仙舅父李少春,文戏是余叔岩的长期搭档鲍吉祥和余叔岩的弟弟余胜荪对他的栽培,所以李小春才能以文武昆乱不挡之势,响彻当时的京剧界,大有赶超京剧界的李少春之嫌。

为什么能有如此高的技艺、如此大本领的李小春却不为世人所知呢?不太熟悉京剧史的戏迷或票友,几乎不知道新中国的京剧舞台上,曾经出现过这样红透大江南北,誉满长城内外的京剧界奇人。

李小春确实是个奇人。看着他一步步成长、辉煌,但也无奈地看着他最后离去。同样是“鸣春社”出科的挚友钱鸣业这样评价他:“小春的个人条件太好了,他天生就是一块唱戏的材料,在他身上,几乎所有京剧演员该具备的身心素质和艺术细胞他占全了,论个头、相貌、扮相、嗓子、身段真是无一不佳,无可挑剔, 似乎所有的艺术气质都给他一个人了”。

成也李万春,败也李万春。作为李万春的儿子,所有长辈的绝活都传给李小春了。但是,李万春被打成右派发配到西藏去改造时,李小春作为李万春的儿子,自然也就是黑五类,只能随父亲去了雪域高原的西藏。后由于乌兰夫的欣赏,父子被调到内蒙古,并成立了内蒙古京剧团,父子这才又重回舞台。自此,李小春的命运被死死地困在了北国边陲,远离了北京这个文化艺术中心。

纵观小春短短三十多年的演艺生涯,常演的武戏有《挑滑车》、《铜网阵》、《林冲夜奔》、《火并王伦》、《武松》、《长坂坡》、《铁公鸡》、《三岔口》、《猎虎记》、《马超》、《大闹天宫》、《蜈蚣岭》、《十八罗汉收大鹏》、《智激美猴王》、《野猪林》;此外,他也常演《失.空.斩》、《击鼓骂曹》、《定军山》、《浔阳楼》、《戚继光斩子》、《将相和》、《四郎探母》、《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文戏,常演剧目近百余出,是新中国京剧界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

李小春在舞台上的表演可谓光芒耀眼,其赢人的地方比比皆是,诸如一赶三、一赶五。全部《连环套》里,“坐寨”、“盗马”里扮窦尔敦,“拜山”演黄天霸,“盗钩”再来个朱光祖。在全部《龙凤呈祥》里,他一人分饰“乔玄、鲁肃、周瑜、赵云、孔明”五个角色。

那时的巡回演出,每到一地的打炮戏,必然是全部《龙凤呈祥》,包括《甘露寺·回荆州》后接《丧巴丘》再接《卧龙吊孝》这一大出三国戏才算结束。

在《甘露寺》中,小春扮演乔玄,宗马 (连良) 派。一段“劝千岁”,唱得酣畅淋漓,“马”味十足,把一个老成持重、老谋深算的主和派的鲜明形象刻画得跃然而出。

接着他赶场长靠武戏《丧巴丘》的周瑜。青年周瑜装束停当,雪白硬靠配翎子、狐尾,一出场便英姿勃发、神采奕奕。念白、工架全宗杨 (小楼) 派,高亢挺拔、大气磅礴,和前面那个潇洒怡然的乔国老迥然不同。在和赵云的一通枪战中,双方把枪舞得风雨不透,充分展示了小春过硬的长靠功夫。

小春在《丧巴丘》的周瑜归天中,又充分表演了短打三摔的绝技,这是他父亲李万春先生的路数,表现了武技“三绝”,先一个又高又漂亮的“吊毛”,再90度直挺挺倒下的“硬僵尸”,还有不走趋步插手就走的跟斗、虎跳前扑,又高又正,落地无声,掌声不绝。

接下来又是一大段很见功底的唱功戏《卧龙吊孝》,小春扮演的诸葛亮出场了,一脸悲戚之色,稳如泰山。读祭文以及后面追思周瑜的大段 [反二黄] ,小春全宗言 (菊朋) 派,不仅中规中矩,而且吐字、发音严格遵循言派的四声、尖团的要求,故而腔、字、味,言派风格十足。同时又非常有人物,非常符合诸葛亮当时失去知音的复杂感情。小春之所以能将这出《卧龙吊孝》演绎得如此精彩,在于他的这出戏曾得到言少朋先生的亲授。言少朋先生非常喜欢这个聪颖的学生,因此是一字一腔地给他说、给他抠出来的。

小春天赋极高,又加之师出名门,且极度刻苦练功,故十一岁出台既红,十三岁参加北京京剧团,红透京津冀,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享誉长城内外。十七岁莫斯科获金奖,十八岁初次赴沪公演《戚继光斩子》一炮走红谢幕达七次,青年戏迷们蜂拥台口大叫“李小春好”。

二十二岁再赴沪天蟾舞台公演,被戏迷认为最佳的文戏是《击鼓骂曹》,武戏是《三岔口》、《铜网阵》,最红火的大戏是《野猪林》,声名鹊起,万众瞩目。

1977年为庆祝中美建交,文化部特选定《大闹天宫》去美国演出,选了二十多个演员演孙悟空,个个都是猴子,唯独李小春出场表演绝了,整个一美猴王,别人都是人演猴,而李小春的出现就是一神猴,神通广大的猴王,一下把领导和演员们震住了。《大闹天宫》在美国的演出,卡特亲自上台祝贺,轰动全美三十多个城市。

细品李小春短暂的一生,莫斯科获奖、美国轰动、欧洲巡演、四赴上海、享誉京城,可谓鲜花、掌声无数,观众好评如潮;然而他也有诸多躲不开、绕不过的苦难、尴尬与无奈,包括去西藏和留在内蒙古。

论文化修养,小春连小学都没毕业,论音乐素质,他不识简谱,可耳音出奇的好,一看就懂、一听就会。论表演造诣,他文武兼备无所不能、无所不通,武功干净漂亮,唱功极富韵味,且余派、马派、言派随口唱来,且中规中矩,还拉的一手好京胡。这么一个京剧奇才是天生的、是培养的、是自学的还是什么因素造成的,谁又能说的清楚呢?

有资料记载,杨子荣、李玉和、郭建光、严伟才、洪常青这几个英雄人物的最佳人选就是李小春,当年薛亚萍曾说过,“演李玉和小春最好,比钱浩梁还好”,结果被打成了右派,钱浩梁特发了一道旨意,“李小春不得进京”,至此北京的大门对李小春彻底关死了。任谁也没能把李小春调回北京。

没能把李小春调回北京是杜近芳后半生的痛,那时的杜近芳见到大领导就说“李小春是个人才呀,把他调回北京来吧!您给办办”,最后也未能如愿。手握大权的体委主任庄则栋多次暗示李小春可助其调回北京,最后也没有了下文。

有一种说法是可信的,小春若是调回北京,别人干嘛去啊?他一个人把风光都占全了,还有别人什么事吗?所以这就是李小春的时也、运也、命也。

李小春52岁短暂的一生,演出的舞台有海拔最高的西藏高原,也有几百米深的矿井,有冰天雪地的北国边陲,也到过闷热酷暑的南方。

很多人对李小春的人品赞不绝口,说他心眼好、够交情、不小气、侠肠义胆、人前不说是非、人后不论短长,不论与同事还是戏迷,都能打成一片,没有一丝一毫的架子,同辈的朋友都称其为“春哥”,是一个真正的“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他和董文华、许还山等主演了反映旧社会艺人的电影《人猴》,在这部电影里,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他的深厚功底。

天妒英才,因突发肝病,小春于1990年7月过早的离开了他热爱的舞台和爱戴他的戏迷。小春的离世,是对那些曾经期许小春未来、憧憬京剧再辉煌的戏迷的打击,也是整个京剧界的莫大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