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生态浮岛是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栖息而设计、建造并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种生态设施。这项技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德国Bestman公司首次提出利用人工浮岛保护水生态环境的设想。后来,日本在琵琶湖沿岸建立了人工浮岛作为鱼类繁殖的产卵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人工生态浮岛技术的原理(人工生态浮岛技术的原理)(1)

人工生态浮岛净化水体的原理是利用自然水环境中水生植物、动物、昆虫和微生物的吸收、摄食、消化和分解等一系列生物和化学功能,实现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处理。也就是说,这种特殊的光生物载体是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进行拼接、组合和建造,并放入受损水体中。选用驯化后的水生(陆生)植物,具有较强的吸收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功能,植入自制的漂浮载体种植槽中,使植物在类似无土栽培环境中生长,根系自然伸长,悬浮在水中,吸收吸收氨水,水体中的氮、磷等有机污染物,为鱼、虾、昆虫和水中微生物的生存和附着提供了条件,并释放出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合物。在植物、动物、昆虫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净化水质,修复和重建水生态系统。人工生态浮岛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是集污水处理功能和景观效果于一体的多功能实用生态设施。因此,在当前环境污水处理和水景观工程中处于有利地位,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