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太上皇?

文/晏建怀

刘邦一生最正确的决定(刘邦是个大孝子)(1)

历史上第一个尊父亲为太上皇的,是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在一统国家后,秦王嬴政以王号不足以显其上古以来未曾有的显赫业绩,便称皇帝。随后,与丞相卢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商议如何给父亲秦庄襄王嬴异人上尊号。最后议定,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其《制词》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意思是说,远古时候的皇帝,活时有封号,死后无谥号。中古时候的皇帝,活时有封号,死后有谥号,但这个谥号,是根据此皇帝生前的所作所为来议定的。这样,就如同儿子评价老子,臣子评价君王。始皇帝觉得,这样子非常不好,所以,他要废除谥法,他为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以至无穷世。其实取号就是一个代称,如此纠缠于这个名称,一来是为为了达到加强皇帝权威,二来是不希望死后被子孙们评价他的是非功过,老子天下第一。这就是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的来由。

按照秦始皇的编排,第二个能够成为太上皇的,应该是秦二世。可惜通过阴谋诡计上台的秦二世胡亥倒台太快、死亡太早,没等到有人来尊他为太上皇,秦朝就玩完了。所以,第二个太上皇,便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因为刘太公被刘邦尊为太上皇时还在世,所以太公又可称为第一个在世的太上皇。

刘邦尊太公为太上皇,其中是有一个曲折过程和故事的。汉高祖六年(前201),长安还在建,高祖家属暂住栎阳,高祖处事在洛阳。高祖虽在外冲冲杀杀多年,但他却是一个孝子,有一段时间,他回到了栎阳,看望父亲,而且无论多忙,都会五天去朝拜一次父亲。太公家令见此情景,劝诫太公说:“天无二日,地无二王。如今高祖虽是你的儿子,但他却是万民之君。你虽是父,亦属人臣。如何能让人主拜人臣呢?这佯,君主就失去了威严。”后来,高祖来朝拜太公,太公就抱着扫帚,在门口迎接,倒退着行走,以示尊敬。高祖见此大惊,赶快下车搀扶。太公说:“皇帝是万民的之君,怎能因为我而乱天下法纪!”

于是,经与群臣商量,当年五月,高祖尊太公为太上皇。其诏曰:“人之至亲,莫亲于父子,故父有天下传归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此人道之极也。前日天下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披坚执锐,自帅士卒,犯危难,平暴乱,立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班固《汉书·高帝纪》)

刘邦一生最正确的决定(刘邦是个大孝子)(2)

由此看来,高祖的确是一位非常孝顺的儿子,与和项羽对峙广武涧时所说:“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判若两人。不仅如此,后来搬至长安后,太公因居深宫烦闷想家,高祖还兴师动众,为他老人家在长安附近打造了一个与家乡丰邑一模一样的地方,谓之新丰,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记载此事说:“太上皇徙长安居深宫。凄怆不乐。高祖窃因左右问其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踘。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高祖乃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

皇帝也是凡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对寸草春晖的感激,虽然富有四海,位居至尊,但孝道不忘,尊其为太上皇,也是对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啊。何况,万民还在看着呢,史书还会记载呢,儿孙还会效法呢,如此,也算一举数得,功德圆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