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却嫌春色早故穿庭墙作飞花 暮春杨花榆荚无才思(1)

暮春时节,百卉凋零,在大家的印象中,关于暮春的诗总带着丝丝愁绪。可这些诗,让我们在暮春时节仍能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力量。晚春二首(其一)(唐)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翻译: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就要过去了,想尽办法挽留春天。杨花、榆荚没有艳丽的姿色,却也不甘示弱,漫天飞舞,像片片雪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平凡人应当学习“杨花榆荚”哪怕“无才思”也不怕“班门弄斧”,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为“增春”贡献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珍惜光阴,抓住机遇,“光阴”亦不会负我们。送春(宋)王令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翻译:在三月花儿谢了又开,低矮的屋檐每天都有燕子飞回。子规半夜都还在悲啼,不信不能够把东风唤回来。这首诗虽然写暮春,但是没有悲春。第一二句写的是春光还在,谢了又开的花,飞来飞去的燕子,都是春天还未离开的证据。“子规”还是执着地啼叫着,它坚信能够把“东风”唤回来。“子规”执着地追求美好,在它身上,有“我命有我不由天”的努力和自信,有对时光的珍惜,有一种乐观的精神。这些都是值得现在的我们学习的!暮春即事(宋)叶采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翻译:屋顶上两只鸟雀的影子在书案上移动,点点杨花飘入砚池。我静心坐在小窗前读周易,不知道春天过去了多少。一二句写诗人读书时的场景,窗外有飞来飞去的鸟雀,有随风飘扬的杨花。在这样一个动态的场景中,诗人却静心读《周易》,探寻《周易》中的哲理。诗人珍惜时光,读书认真投入,不觉春深。读到三四句,我会想起苏轼的“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若哪天天气阴森,我们的心情也会跟着阴沉,所以古人在暮春时节抒发愁绪是值得我们理解。可是,古诗里的乐观积极、珍惜时间、把握机遇、认真读书……都值得我们学习。生活或许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希望大家多看积极的一面。

-END-

作者:小笙儿

公众号:倾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