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52期,原文标题《李薇:我喜欢“命题作文”》,严禁私自转载,侵权必究

“比如辣椒,把它放在火锅里和放在黄瓜里,所体现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通过尝试会让大家更知道辣椒是什么。”

记者/杨聃

李薇服装设计风格(一个月设计40套衣服)(1)

独立设计师品牌Awaylee创始人李薇(王旭华 摄)


寻找、成为

两个月前,独立设计师品牌Awaylee的创始人李薇收到了一个“远道而来”的白盒子,上面用黑色经典的logo字体字写着卡尔·拉格斐。盒子内部分上下两层,上层是一件白衬衫,下层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把剪刀,颜料,还有一支签字笔。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份邀请函,接受它就等于接受了一份在既定时间内需要完成的创作任务。今年2月,在时尚界活跃了60余年的设计师卡尔·拉格斐突然离世。虽不像20世纪几位颠覆传统的设计师创造出了某种全新的形象,但卡尔开辟了一种设计师范式。“A TRIBUTE TO KARL”用白衬衫致敬“老佛爷”的活动从策划之初到巴黎时装周期间,吸引了全球业内人士的参与和关注,作为中国独立设计中的佼佼者,李薇也在受邀之列。

如何用卡尔最经典的圆领廓形白衬衫来追思这位生前习惯被瞩目的传奇人物?李薇脑海里第一个冲出来的想法是卡尔如繁星般绚烂的一生,反复斟酌一番,其他“迟到”的灵感都被一一推翻了。炫目的彩色亮片像梦幻的泡泡也似盔甲“罩”在白衬衫外,这件经李薇再创作之后的衬衫与展览空间“伍拾伍号院子”的雅致陈设搭配起来浓淡相宜。

李薇对卡尔的最初印象跟小时候的报刊亭紧密相连。记忆里,她每天往返学校经过的报刊亭只有一个小小的窗口对外开放,即便使劲往里探也看不全老板的存货。90年代初,包含时尚内容的刊物屈指可数。李薇每个月定期去跟老板打探心心念念的杂志上新了没。她最喜欢的是《世界服装之苑》,一本16块钱,相当于一个多星期的早餐钱。杂志上每一个字、每一张图都是新世界,卡尔是其中最高频出现的设计师之一。

因为从小学素描和工笔画,李薇对于色彩和线条非常敏感,在美术老师的点拨下,她开始着重关注服装设计。大学生活让李薇从油田大院的“圈养”模式,直接过渡到无锡轻工学院的“散养”模式,自由得有点不知所措。学校宣传部的“日更”大黑板让她用不掉的精力找到了出口。黑板报上时而是粉笔画,时而是剪贴画,主题更是从艺术画派到当代作家,生动的内容成功吸引了导师的注意。导师找到大二的李薇,向她发出了邀请。

那时候,学院里三个各有所长的准毕业生正在筹划创建广告工作室,李薇作为团队里唯一的“小白菜”,开始“被创业”。现在随处可见的异形拉手广告就是他们工作室的专利。李薇长期对接的一家客户是给日本做外贸的服装生产公司,在无锡有个面料仓库,里面什么面辅料都有,对服装学院的学生来说堪称天堂。临近毕业的时候,她在那儿潜心待了一个月,设计、打版、选料,再由车工做出实物。其他同学一个系列可能只做六七套look,李薇做了40多套,不仅包含服装还有配饰。其中一些没有收录在毕业作品里的设计被外贸生产公司量产,投进了日本市场。

沉浸在毕业设计这一个月让李薇找到了归属感,也让她坚定了做服装的方向。毕业之后,她入职于当时全国销售排名第三的中法合资品牌艾格。大公司的工作内容不如创业公司机动灵活,相对单调,但对职场新人来说,重要的是学规矩。一年之内,李薇经历了品牌经理助理和产品经理两个职位,逐步了解了国际公司的运作模式。她发现商业品牌里的设计师更多是扮演买手的角色,并不能够决定品牌的风格。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商品企划优于设计企划。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设计师品牌的原因。在国外,独立设计师品牌已经发展了30多年,他们更强调风格。与此同时,李薇也认清了自己不是一个可以安心做“钉子”的人。带着一些关于未来的想法,她特意去观察了一下当时已经冒出点设计师元素的长乐路。

与淮海中路平行相距不到200米的长乐路是一条藏着深厚历史的街,它曾经的标志锦江饭店有六七十年代为数不多的恒温游泳池,更著名的是,《中美联合公报》就在那里签署。在20世纪上半叶,长乐路归属于法租界,不少显赫人物住在那儿。如今它保留了很多老建筑,相比于南京西路上那些紧密排列的建筑高楼,舒适宜人得多。沿街走去可以感受梧桐树荫、咖啡馆和潮流店,大多店铺的面积不大但各有特色。曾经的139-11号ACU鞋店是中国内地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多品牌高端球鞋集合店,也是全上海唯一发布限量球鞋的地方。排长队的现象在长乐路上时有发生,那些上海以及全国爱好潮流文化的年轻人一边排队一边分享和炫耀着彼此的收藏。2005年前后,很多从国外回来、有独立设计师品牌意识的人开始尝试开店,让设计直接接触市场。长乐路上就零散地分布了几家,去观望的李薇一方面有开店的想法,一方面又想出国深造,但是最后她决定留在国内继续学习。

李薇服装设计风格(一个月设计40套衣服)(2)

Awaylee 2020 light系列 秀场图


无限延展的可能

2015年,意大利版《时尚》将仅成立3年的Awaylee评选为“亚洲最受瞩目的女装设计师品牌”,距离李薇在长乐路上思考方向时隔已久。其间,李薇做了一段时尚媒体人,在她看来,媒体工作的每一天都在被滋养着。只是没想到,当初抱着学习的态度一学就学了8年。此外,中国设计环境也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变化。拥有海外求学背景的中国设计师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国内成长起来的设计师借助电商平台在本土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渐入佳境的国内时装周体系也为设计师提供了多样化的展示平台。

同年跨界真人秀《女神新装》让李薇多了一个“千万设计师”的头衔,微博粉丝也由原本的两三万增加了30多万。《女神新装》的模式对李薇来说并不陌生,早在制片人找到她之前,这部真人秀的海外版《Fashion Star》的情节设置几乎每一位时装设计师都耳熟能详。在搭建好的摄影棚里,设计师们就同一主题在既定时间内完成作品,并在T台秀环节由模特亲自穿着走秀,嘉宾根据演绎环节打分,作为淘汰与否的依据。

《女神新装》在此基础上,做了几项调整:一边为了增加综艺感,把素人模特变成了流量女明星,并增设了一些赛前的情景游戏环节;一边为了加强“实用性”把争夺订单销售权的实体百货商场变成了网购平台或APP。这使其不只成为一场热闹的真人秀,更是一档跨平台综艺,把电视、娱乐、时尚、电商糅在一起。由于录播需要制作周期,当每期节目正式上线时,网购平台已经可以同步销售了。现在想来,它比从2016年开始在时尚圈昙花一现的“即看即买”模式还早了些。

李薇在接受《女神新装》邀请的时候并没有想那么多,节目的影响力是未知的,所以她没报任何期待,而是单纯想尝试一下“命题作文”。记得有一期,李薇以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为题做了一组设计,每一处细节都和电影有关:衣服上的印花是藏着越狱工具的小蛋糕,服装的色系和搭配也是韦斯·安德森式的;同时,每一件衣服又都不失Awaylee标志性的浪漫风格。节目中的李薇大部分是工作状态,展现出的形象比她日常接触起来强势很多。就在以“大家闺秀”为主题的那期,她运用了大量拼贴元素,将“吃货”“不约”等流行网络语和代表元素作为装饰,呈现出活泼欢乐的设计。不过这看起来跟主题并不切合,现场嘉宾对其看法也见仁见智。面对大鹏的不解:为什么要把注定会迅速过时的东西穿在身上呢?李薇反问道,一件衣服你打算穿多久,一辈子吗?其他嘉宾立刻对眼前这位身形娇小的设计师刮目相看。随后,李薇解释道:“最流行的东西一定会被淘汰得最快,但你在最流行的时候拥有它就够了。”

回忆整个录制过程,她用“可怕”来形容近三个月断断续续的录制过程,除了要筹备舞台上的表演,还有日常真人秀的部分,工作量是巨大的。起初,为了不被淘汰,李薇连着三个星期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一套完整的设计逻辑——企划、故事、选面料,本应该用三个月或者半年的时间去完成,可节目把它浓缩到了一个星期。当时还处在哺乳期的李薇累到浑身起荨麻疹。无奈之下,节目组停了她几天真人秀的部分。录制期间还赶上新品发布的时间节点,不仅是李薇一个人超负荷,她整个团队的工作都过度饱和。她感慨能挺过来堪称“奇迹”。然而,所有辛苦在一个瞬间让她觉得值了。第六期的拍摄间隙,一位编导对她说:“我老婆每一期都在买你的衣服,我特别想看你这一期出了什么。”李薇发现观众真正关注的是衣服,这对一位设计师来说是种莫大的成就感。

从广告公司到品牌产品经历再到时尚杂志的资深媒体人,李薇把时尚圈的各种角色都经历个遍。在这些过往的积累之下,她在2017年发起了AWAYLEE 项目,试图与泛娱乐、商业品牌、渠道商合作,创造新的商业契机。在李薇看来,时尚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美学态度、一种标准的要求,服务的是小众人群。但服装作为一种表达方式的载体,需要不断延伸,才能把它的标签体现得更明显。“比如辣椒,把它放在火锅里和放在黄瓜里,所体现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通过尝试会让大家更知道辣椒是什么。”过程中,她在寻找可能性。无论是从服装拓展到其他的品类,还是从自我风格拓展到对方的风格,她都希望在一种共建的语态下产生共鸣。

近两年,李薇挑战了很多“命题作文”:迪士尼、麦当劳×火箭少女101、玛莎拉蒂,甚至是故宫宫廷文化与ICY联手打造的“吉服回潮”。后者不仅是典型的跨界IP合作,也是颠覆传统时尚模式的合作。ICY是一个非常繁复的组合,每一个环节之间又相互关联,形成闭环。简单来说,它先通过调研提出个性化的产品需求,再联合平台设计师完成设计工序,随后,它调动社交媒体资源发动话题、制作内容和传播,最后通过数字零售把产品卖出去。ICY独创的“众包”模式决定了它瞄准的是一门大众生意,可以将独立设计师从小众属性中解放出来,拓展为一门能够规模化收益的成熟商业。这都归功于社交影响力与销售的转化。时尚跟泛娱乐越走越近的原因也类似。李薇认为,曾经人们关注时尚的渠道是纸媒,现在网络媒体可以用一种相对立体的形式呈现,综艺也好,短视频也好,都是科技工具下的媒介。它们改变了宣传途径,未来会延续到哪一步取决于内容如何跟综艺作结合。

前段时间,李薇在微博上立下目标,瘦到95斤以下就开始做直播。我问她:“直播做什么?”她回答:“跟美学观点和生活方式相关的分享吧!”我又问:“开始了吗?”她笑着说:“没有,减肥面前人人平等。”

更多精彩报道详见本期新刊《青春崇拜:2019年度生活方式》,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