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战国时代,有一次变法至关重要,那就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军队迅速崛起,成为一支锐不可当的虎狼之师。

不过,秦军尽管被称为虎狼之师,也并非百战百胜,所向无敌。在秦国一系列征战当中,有许多次惨败,其中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69年,这就是阏与之战。这是六国合纵以后第一次大败秦军。

马服君为什么不赢赵奢(马服君赵奢一生只打过一仗)(1)

阏与之战,是秦国对胡服骑射之后的赵国进行的首次全面试探,也是秦国自南路楚国,中路魏、韩之后,首次尝试北路赵国这一条东出路线,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战争。此战,秦国以客卿中更胡阳为主帅,出兵十万,直取赵国军事要地阏与。赵国将领赵奢提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率兵救援阏与,与胡阳接战。最终,由于胡阳骄傲轻敌,被赵奢击败,十万大军伤亡殆尽。

阏与之战的起因,是秦国、赵国之间一次土地交换风波引起的。秦国在公元前282年和公元前281年两次进攻赵国,分别攻占蔺、离石、祁三座城池,后来,两国在渑池之会上达成谅解。赵国趁机提出,要秦国用焦、黎、牛狐三座城。秦昭王本来已经占领了赵国的三座城,现在一看赵国想要三座城,也就等于是三城换三城,谁也不吃亏,公平合理,也就同意了。

但是,赵国接受了秦国的三座城池以后,却迟迟不把秦国所要的蔺、离石、祁正式移交给秦国。在中国古代,一个国家出让土地,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是要有出让的文书资料,二是要把出让的土地城池绘制成专门的地图交给对方,这才算把出让的土地城池正式交给了对方,否则,这种出让土地城池的做法就不能算数。即使你带兵占领了,也不算。这是春秋战国时期一种约定俗成、大家都认可的惯例。

马服君为什么不赢赵奢(马服君赵奢一生只打过一仗)(2)

比如荆轲刺秦王,就是带着出让的土地绘制成的地图献给秦王嬴政的。其法律效应,就像现在递交两国签订的正式国书一样。

恰恰在这个时候,华阳之战爆发,秦国、赵国的和平协议等于作废了,秦国、赵国军事冲突再次发生,赵惠文王肯定更不想把三座城移交给秦国了。

马服君为什么不赢赵奢(马服君赵奢一生只打过一仗)(3)

秦昭王越想越气,交易没做成,白白送给赵国三座城。秦昭王派公子缯[zēng]去赵国,要求赵国履行原来的和平协议,把焦、黎、牛狐三座城退还给秦国。赵惠文王眼见得三座城已经到手,哪有再退回去之理?赵惠文王对公子缯耍无赖:“寡人没有才能,连国家都不能顾及,哪里还顾得上收复蔺、离石、祁三座城池呢?这都是下面那些臣子不听话瞎胡闹,这些事我也根本不知道。要不你问一下,当初这些事是谁做的,你去找他交涉一下。”

公子缯一看,知道赵惠文王耍赖,可又没办法,只好回去交差。秦昭王大怒,秣马厉兵,准备进攻赵国,并把这次攻击赵国的任务交给了中更胡阳。

中更,爵位名。是中国历史上秦、汉时期二十等爵的第十三级。“更”指更卒,即轮流服役的士卒,中更与第十二级左更、第十四级右更,均以更卒之将为爵位名。其爵处左右庶长和大少上造之间,在商鞅改革前是职爵同体,是九卿中第二,地位显耀。

秦昭王37年,即公元前270年,中更胡阳借道韩国上党,进而围困了赵国的险要之地於与城,拉开於与之战的序幕。胡阳是秦国的一名客卿,他原来是卫国人,在华阳之战中,曾经担任白起的助手参与指挥。作为秦国军界的后起之秀,秦昭王很信任他。

秦军围困了阏与城以后,赵惠文王召集大臣商讨对策。赵惠文王首先问最有名望的大将廉颇:“有什么办法可以救阏与城?”廉颇摇摇头说:“阏与城距离邯郸路途遥远,道路险峻,不好救援。”赵惠文王显然对廉颇的回答不满意,就又问大将乐乘。乐乘和名将乐毅是同宗。他也摇摇头:“不好救援。”

马服君为什么不赢赵奢(马服君赵奢一生只打过一仗)(4)

赵国是三家分晋后成立的国家,自从三家分晋以后,赵国与秦国同样,也是以不断扩张为发展战略的国家。特别是赵国通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战法、战术发生根本性变化,骑兵的作战能力六国中最为强大。通过剿灭中山国,击败林胡、楼烦,开疆拓土,宣告了“世界上第一支制式骑兵部队”的诞生。

赵惠文王一看廉颇、乐乘这样的名将都异口同声认为於与城不可救援,他非常失望。他希望有一个人这时候能够挺身而出,为他分忧解难。他想起了赵奢。

赵奢在赵国起先担任收取税负的小官吏,因为非要强取平原君赵胜家的税负,赵胜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向赵王推荐了他。赵奢因此成为赵国的税务局局长。当然,这时候的赵奢,已经脱离了税务系统,成为赵国一员大将了。

赵奢入宫见赵惠文王,听说要去解救於与城之围,他态度坚决:“虽然阏与城路途遥远,道路险峻。不过,这就像两只老鼠在洞里打斗,狭路相逢勇者胜。不好救援,并不等于不能救援,这时候就看谁更加勇敢了。”

赵惠文王要的就是这句鼓舞人心的提气话,他听了赵奢的话,非常高兴,立刻任命赵奢为阏与城救援部队总司令,即刻率部前往阏与城。

马服君为什么不赢赵奢(马服君赵奢一生只打过一仗)(5)

救援部队离开都城邯郸,走了三十里地,赵奢下令:“安营扎寨。”所有将士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议论纷纷:“咱不是要去救援阏与城吗,怎么刚走出三十里就不走了呢?”

赵奢当然明白将士们想的是什么。为了堵住将士们悠悠众口,他下了一条奇怪而严厉的将令:“有敢进谏者,斩。”

这是什么狗屁将令?将士们尽管疑窦重重,但有总司令赵奢的将令在先,谁也不敢进大帐询问。

当时,秦军围困的於与城,由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秦军尽管围困了,但也短时间无法拿下。秦军总司令胡阳便分兵驻扎在武安以西。胡阳的如意算盘是,一支部队围困於与,一支部队伺机攻占武安,窥视邯郸。假如赵军前来救援於与,围困武安的这支部队也可趁机拦截。进可攻,退可守,遇敌援军可阻击,於与有难还可救援。

武安距离於与二百里,距离邯郸七十里,武安是邯郸西部门户,胡阳故意命令秦军摇旗呐喊,敲锣打鼓,大有随时进攻的态势。

一位赵国军侯被派去侦查秦军,回来以后向赵奢建议,应该立刻救援武安城,否则,邯郸危矣。赵奢二话不说,直接把这个人推出中军大帐斩首示众了。这下再没有人敢进帐向赵奢胡言乱语了。

马服君为什么不赢赵奢(马服君赵奢一生只打过一仗)(6)

赵奢随后命令,原地修整,加固营寨,做出一副长期驻扎此地的架势。

无论是战争现代战争,还是古代战争,无非就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在赵奢派出人侦查秦军的同时,秦军统帅胡阳也派了奸细混进赵军营地侦查。

几天以后,这名秦军奸细准备回去了。赵奢特地把他请来,好吃好喝,酒足饭饱以后送他回去。这名间谍回去向胡阳报告了他的所见所闻。胡阳由此断定,赵奢就是一个胆小怕事、无勇无谋的官僚。这时候,赵奢从出兵那天算起,已经过去了28天。秦军由此断定,赵奢根本不敢与秦军对抗,看来阏与城赵国已经不打算要了。

秦军开始全力攻击阏与城。

但是,胡阳的判断完全错误。刚刚送走秦军间谍,赵奢下令,全军即刻行动,全速前进,挺进阏与城。两天一夜的急行军过后,赵军已经赶到了距离阏与城五十里之地,安营扎寨。

马服君为什么不赢赵奢(马服君赵奢一生只打过一仗)(7)

关于赵奢这个行军路线,史书上并没有详细介绍。从邯郸到阏与城,有两条路线,一条是翻阅太行山,一条是直接向北走辽阔的大平原。假如走太行山这条路,的确如廉颇、乐乘两人所说,山高路险,不好救援,。如果是向北走平原这条路,秦军不可能没有阻击部队,而且这条路比较远,两天一夜不容易到达。只能是绕过武安,从太行山隘口,走滏口陉直插向阏与城。

秦军主帅胡阳听到赵军赶到阏与城的消息以后,大吃一惊。他立刻调派军队,试图趁赵军立足未稳,一举击溃赵军。

秦军来势汹汹,赵军中有一个军士许历,求见赵奢。

许历见了赵奢,说道:“秦军没想到我们来的这么快。他们想趁我们立足未稳,消灭我们。我们应当集中兵力,加强防御,坐等秦军,以逸待劳。”赵奢点点头:“我听你的建议。”许历说:“将军有令,凡有进谏者死。您杀了我吧。”赵奢说;“回到都城邯郸再说吧。”

许历又说:“既然大将军不杀我,我就再提一个建议。秦赵两军决战,北山是一个必须争夺的关键地带,先占北山者胜,后占北山者败。”赵奢点头同意,立刻派出一万人占领了北山。

正如许历预料的那样,北山果然成为秦赵两军决战的制高点。秦军到了以后,一看赵军占领了北山,秦军立刻发起了攻击,企图夺取北山。赵军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很快就击溃了秦军。赵奢命令,全军出击,秦军大败,死伤无数。也有资料说,十万秦军,被赵军消灭了八万。

马服君为什么不赢赵奢(马服君赵奢一生只打过一仗)(8)

总结这次赵军获胜理由,赵奢有五点可圈可点。一,行军过程中表现出犹豫不决,让秦军摸不着头脑。二,不积极进军,给秦军以畏战的假象,示弱于秦军,迷惑秦军。三,全速进军,犹如天兵天将,让秦军主帅胡阳在仓促之间做出错误判断。四,虚心纳谏,抢占先机,后发制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五,利用正义的力量,激发出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强大情绪。这就是赵军之所以能够战胜秦军的原因。

从阏与之战中“告之不被,示之不能”、“能为敌司命”、“反客为主”、“居高临下”等战略战术来看,赵奢充分吸取了孙武、孙膑的军事思想,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军事思想。

只此一战,赵奢封君。有人说赵奢一生只打过一个阏与之战,就扬名天下了,似乎有偶然的成分。其实不然。赵奢还有一次战役胜迹记录,那就是在赵惠文王19年公元前280年,赵奢率部发起攻齐之战,夺取麦丘。就是这麦丘之战,使赵奢由赵国的税务局局长蜕变为赵国大将。

由于阏与之战大胜秦军,不仅赵奢名扬天下,被封为马服君,受到赵国军民英雄般的礼遇,成为和廉颇、蔺相如同样平起平坐的赵国重臣。就连那个出主意的小兵许历也从普通士兵的行列里脱颖而出,被提拔为国尉。

所谓国尉,战国时期秦国的官职,原名是庶长,秦惠王之前主管军政,是秦国最高官员。公元前334年之后,官位级别低相邦一级,分管军政,一般由获得大良造这一级爵位的人担任,国尉可以掌管卫兵一千人。

马服君为什么不赢赵奢(马服君赵奢一生只打过一仗)(9)

阏与之战,其实是秦赵两军长平之战的一个序幕。长平之战,才是秦赵两国敲锣打鼓唱对台戏的正戏。只可惜,有勇有谋的马服君赵奢此时已经去世,英明神武的赵惠文王也已经于公元前264年作古,历史错误地把长平之战、赵国的国运这两件大事,交给了昏聩的赵孝成王和熟读了赵奢兵书就以为超过了父亲的赵括手里。赵国危矣。

假如说阏与之战是在正确的时间里,赵惠文王交给了正确的人,那么,长平之战,则就是在错误的时间里,把决定赵国命运的权柄交给了一个错误的人。从此,赵国经长平一役,由盛转衰,再也没有了和秦军对峙决战的资格,也从此失去了对外扩张的野心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