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新型毒品的犯罪分子,利用未成年人好奇心强、喜欢标新立异和刺激、侥幸逆反等心理特征,把新型毒品包装成“网红饮料”“口香糖”“巧克力”。被伪装的新型毒品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未成年人,迷惑、毒害他们。

前几年,笔者一位朋友的孩子在东南亚旅行期间,在当地夜店因喝了某种“水”而丧命,使一场原本开心的旅程,变成人生的终点。朋友得知消息后几乎崩溃,忍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痛苦,远赴东南亚接孩子“回家”。

今年春节上映的电影《唐人街探案3》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在一场谈判中,密室的两杯茶被做了手脚,滴入了一种“水”,让人喝完后晕倒。这种“水”其实是一种新型毒品,它的主要成分是γ-羟基丁酸(简称GHB)。GHB在19世纪60年代首次人工合成。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有白色粉末、药片和胶囊等剂型。GHB出现后的几十年一直在欧洲被作为安眠药及麻醉剂,后来由于发现了其不良反应较多,便停止应用了。

新型毒品有4个特性

隐蔽性高:由于新型毒品无色、无味,又易溶于水和酒精,犯罪分子常利用它的这些性状,添加在饮料、酒水中,隐蔽性极高。

伪装性强:常被制作包装成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模样,如口香糖、巧克力、奶茶粉、可乐、糖果等,伪装性极强。比如将GHB伪装成为某网红饮料,诱惑青少年。

名字较多:不法分子给新型毒品起了诸如“G水”“神仙水”“听话水”“迷奸水”或“液体迷魂药”等名字,让人难以辨认。

危害性大:一般情况下,使用γ-羟基丁酸15~20分钟会出现以下情况(持续时间可达3~4小时):欣快感、记忆力丧失、反应迟钝、头晕或头痛、心跳变慢、震颤、恶心呕吐、腹泻、尿失禁等。如过量使用则会发生烦躁、激动、幻觉、癫痫发作、呼吸抑制、低血压等。由于γ-羟基丁酸的安全剂量窗很窄(安全剂量和中毒剂量几乎接近),常常导致过量使用致死。此外,由于γ-羟基丁酸的致欣快作用等,反复使用很可能会导致对该物质的滥用和依赖,而耐受性增加也容易导致成瘾者使用过量致死。多种精神活性物质(酒精、安眠药、冰毒、摇头丸)与γ-羟基丁酸联合使用的情况非常普遍,其中以酒精最为常见,这也是导致使用者使用过量,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

此外,γ-羟基丁酸还带来诸多社会问题,甚至违法犯罪,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在娱乐场所,γ-羟基丁酸及相关物质γ-丁内酯(简称GBL)和1,4-丁二醇(简称1,4-BD)常被用作欣快剂或迷奸药。与此有关的性犯罪时有发生,韩国的“N号房事件”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件。

可怕的新型毒品(别让新型毒品迷惑你的眼睛)(1)

如何远离新型毒品

我国于2001年5月发文将γ-羟基丁酸列为二类精神药物进行管理。时隔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γ-羟基丁酸上调为一类精神药品进行管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2013年版),仍将它列为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目录。

γ-羟基丁酸这样的精神活性物质被不法分子披上形形色色的“零食”“饮料”外衣,伪装成第三代新型毒品,把目标瞄向青少年群体,迷惑性极强,令人防不胜防。青少年应将防毒知识牢记在心,擦亮双眼,主动远离新型毒品,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朋友圈”,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态。在遇到“新鲜玩意”时,莫要追求刺激,莫冒险好奇,莫抱有侥幸心理。

可怕的新型毒品(别让新型毒品迷惑你的眼睛)(2)

文:上海市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主治医师 孙岩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 钟娜

编辑:刘洋 张方飞

审核:徐秉楠 闫龑

可怕的新型毒品(别让新型毒品迷惑你的眼睛)(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