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说“牛”

大象

岁至辛丑,是为牛年。在初期象形文字中,“丑”字画的是侧卧图,“牛”字画的是正立图。

包公说牛(辛丑说牛)(1)

“牛”在中华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农耕社会,牛是六畜之首,更是“耕稼之本”,它的多少能够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率、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王朝的强弱兴衰。唐代御史张延珪曾说:“君所恃在民, 民所恃在食, 食所资在耕, 耕所资在牛。牛废则耕废, 耕废则食去, 食去则民亡, 民亡则何恃为君?”(见《新唐书》列传卷四十三)

在中国民俗的每一本老黄历中,都会有《春牛图》和《地母经》。《春牛图》是中国古代用来预知当年天气、降雨量、干支、五行、农作收成等资料的图鉴,图内画了一头牛及一个牵牛的“芒神”,左右两旁分别载有诗句,这些诗句是预测当年的天气及农作收成。《地母经》是以六十甲子的循环为排列,一诗一卜,用作预徵该年农作物生产情况的经书。

包公说牛(辛丑说牛)(2)

记得去年(庚子鼠年)的《地母经》的诗卜(诗为:“太岁庚子年,人民多暴卒。春夏水淹流,秋冬频饥渴。高田犹及半,晚稻无可割。秦淮足流荡,吴楚多劫夺。桑叶须后贱,蚕娘情不悦。见蚕不见丝,徒劳用心切。”卜曰︰“鼠耗出头年,高低多偏颇。更看三冬里,山头起墓田。”),其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等情况似乎有些相符。

包公说牛(辛丑说牛)(3)

而据辛丑牛年黄历《地母经》的记载,今年似乎要比去年好上许多。其诗为:“太岁辛丑年,疾病稍纷纷。吴越桑麻好,荆楚米麦臻。春夏均甘雨,秋冬得十分。桑叶树头秀,蚕姑自欢欣。人民渐苏息,六畜瘴逡巡”(诗意:人民虽然可以过上休养生息的生活了,但“六畜”的疫病却一直滞留不去)。卜曰:“辛丑牛为首,高低甚可怜。人民留一半,快活好桑田。”(卜意:由于诸多原因,会有许多人离开这个世界,而留下来的人民则能很快活地享受生活。)

在以儒释道三家文化为主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牛”更是被赋予了特别的寓意。

包公说牛(辛丑说牛)(4)

在儒家文化中,坤地牛是为一体。震为龙《易·说卦》:“乾为马,坤为牛......”;“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唐朝经学家孔颖达解释说:“坤象地,任重而顺,故为牛也。”世间之德,莫厚于大地,而大地之德,却可以牛来代表。《易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先贤张载(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名字即出自“厚德载物”,他留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广为后世传颂与追崇。

包公说牛(辛丑说牛)(5)

在道家文化中,牛是与道家始祖老子同时闪亮登场。刘向在《列仙传》记老子出关:“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过西关。关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强使著书,作《道德经》上下二卷。”又云:“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道德经》所说的“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体现的正是如牛一样的忍辱负重、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的精神。

包公说牛(辛丑说牛)(6)

在佛家文化中,牛也有很高的地位,具足威仪与德行。《胜鬘经》中喻佛为“牛中之王”。《无量寿经》中赞佛、菩萨“譬如牛王,形色无有胜者。”而在《妙法莲华经·譬喻品》里,有羊车、鹿车、牛车之喻;其中羊、鹿二车喻为小乘的声闻、缘觉,用牛车来代表菩萨乘,还以露地大白牛比喻修行上的最高境界。《阿含经》里以十二种牧牛的方法,譬喻十二个调和心身的修行要领,在《佛遗教经》里讲得更具体,“譬如牧牛,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

包公说牛(辛丑说牛)(7)

禅宗祖师则以牛来喻众生之心。唐代全真宗慧禅师曾作《牧牛歌》,宋代普明禅师作《牧牛图颂》,廓庵禅师著《十牛图》,以牧牛来代表修行的十个境界。十牛图分别是寻牛、见迹、见牛、得牛、牧牛、骑牛、骑牛归家、忘牛存人、人牛俱忘、返本还原、入廛垂手,其着眼点在于调心证道,通过渐进修行,以人牛不见、心法双亡为最高境界。

包公说牛(辛丑说牛)(8)

禅宗祖师还把向身外求佛的人比作骑牛找牛。大安禅师初礼百丈禅师,问道:“学人欲求识佛,何者即是?”百丈禅师道:“大似骑牛觅牛。”大安禅师又问:“识得后如何?”百丈禅师道:“如人骑牛至家。”大安禅师进一步问:“未审始终如何保任?”百丈禅师道:“如牧牛人,执杖视之,不令犯人苗稼。”大安禅师由此领悟佛旨,安心住山,再不向外驰求。

包公说牛(辛丑说牛)(9)

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发表讲话

时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加要增加文化自信,努力激扬中华传统文化“牛”的精神。在昨天(2021年2月10日)的春节团拜会上,特别强调:“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同时,“牛”的精神也是一种“至善”的境界,应当成为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此正是:

物换星移又辛丑,厚德勤耕不外求;

羊鹿权设心无住,老子牧歌骑青牛

新春佳节,是为共勉!

(成稿于2021年2月11日,除夕日下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