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副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据说这是韩信的墓志铭。

这副对联真是绝妙呀,工整不说,主要是精炼地概括了韩信的一生。

韩信的一生可以用哪些成语概括(韩信短暂的一生可用)(1)

“生死一知已”,指的是萧何,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个故事大家应该是比较熟悉的,京剧中就有这本戏。还有一个成语,大家也比较熟悉,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败也萧何,指的是最后,是萧何出面将韩信骗出来,被吕后杀掉的。

“存亡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漂母是指,韩信早年在故乡未发迹时,混到了吃不上饭,河边上一个漂絮的老妇人看他可怜,将自己带来的饭舍给了韩信吃,韩信对此感激不尽。后来,韩信功成名就后,遍访漂母不得,在当年漂母漂絮的河边沉千金,以报答当日的赐饭之恩。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吕后,就是汉高祖的皇后。她和萧何联手,骗杀韩信于长乐宫的悬钟室。

韩信的一生可以用哪些成语概括(韩信短暂的一生可用)(2)

第二点,忠义。其一,对于漂母的报答。这一点在上文中有过叙述,这里就不再多言。其二,对刘邦的忠。在被封为齐王后,与刘邦、项羽实际已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此时,韩信对楚汉来说,是一块极重的权,他的态度决定了天下的归属,倒向汉,则刘邦胜;倒向楚,则项羽赢;中立,则三足之势成矣!这时,项羽派武涉去劝说韩信,要他自立为王,这样,对项羽而言,最起码不会吃太大的亏,但韩信拒绝了。韩信的谋士蒯通也看到了这一点,也劝说韩信自立为王,因为,理由是韩信的功劳太大了,才能太高了,所谓功高震主,因而一旦天下无事,就会“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士亡!”为自身安全起见,也应自立为王,而且反复三次劝说,但韩信却都拒绝了。什么理由呢?韩信说,“汉王对我十分厚恩,把他的车给我乘,把他的衣给我穿,把他的饭给我吃。我听古人说过:乘过人家车子的人,要给人家分担患难,穿人家衣服的人,也该给人家分担忧虑,吃人家饭的人,就得为人家卖命,我怎么可以唯私利而图而违背正义呢!”关于这一点,易中天教授在《汉代风云人物》中讲韩信时,说得很精彩。古代时,共衣是一种非常高的情分的,譬如,《红楼梦》中的宝玉探晴雯,晴雯将内衣脱下来交给宝玉,宝玉立马明白了她的心意,马上穿上了,晴雯说了一句,如此,则死也心甘了!也就是说,在我国古代,衣是身体的一部分,给你衣穿,则表示以身相许的意思了。另外,当时的韩信是饿过肚子的,而作为一个诸侯——刘邦,却可以将自己的饭给韩信吃,这是多么大的情份哪!因而,我说,韩信是一个忠义之士!

韩信的一生可以用哪些成语概括(韩信短暂的一生可用)(3)

第三点,才高。可以从以下两件事情一窥其究竟。其一,成功的就职演说。从《史记》上来看,刘邦在拜韩信为大将军时,不但将领不服,就是刘邦自己也心中没底。于是,在就职后,刘邦就考问韩信了,问他有什么计策可心安天下?韩信就问刘邦,请问你自己认为,你与项羽相比,谁能力大?刘邦考虑再三,而后说,我不如也!韩信马上向刘邦祝贺。为什么祝贺呢?因为,他看到了刘邦的诚实。上下级之间最重要的是推心置腹,相互信任,讲实在话,办实在事。而后,韩信就为刘邦仔细分析了他与项羽之间的优与劣。这一就职演说,深深地打动了刘邦,自此,刘邦对韩信的才能深信不疑。这一点堪比三国时诸葛孔明为刘备谋划天下的《隆中对》,只不过后者没有成为现实;而前者却成为了现实。其二,首战告捷。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战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举收复汉中,使得刘邦具备了战略后方,为羸下楚汉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战的意义就在于此,而从军事上来说,则成为了后世军事家纷纷仿效的战争范例,即用表象来迷惑敌方,以掩盖己方的真实的战备意图,一举克敌制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