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这样一个下午,室外冬日暖阳,室内妙语连珠;

这样一个下午,时而笑声满座,时而时光凝滞;

这样一个下午,手制旗袍非遗传承人张建强先生做客向善文化,与玄明子老师共同演绎着一场精彩的生活美学鉴赏沙龙——《谈天说地,发现生活中的美》。“玄明子善说智慧”视频号对整场活动做了直播。

记录生活的点滴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1)

线下讲堂

记录生活的点滴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2)

玄明子善说智慧直播间

人物小传

记录生活的点滴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3)

张建强:手制旗袍非遗传承人,夜上海旗袍创始人,中国服饰文化传播人

林黛玉和薛宝钗到底谁最更美?

话题从张建强先生抛出的一个问题开始:《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到底谁更美?顿时,线下课堂与直播间粉丝展开了讨论,各抒己见。

记录生活的点滴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4)

林黛玉和薛宝钗到底谁更美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里当仁不让的两位重量级女主,曹雪芹在写这一对人物的时,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使得这一对姐妹花在处处对比中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曹公笔下,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除了特别瘦,具有骨感美之外,神情中还有一种病态美。

而薛宝钗,“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俨然一副大家闺秀的风范。

讨论并没有纠结于谁更美,因为审美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大家更多地谈论起俩姐妹的出身,从而引出了一个更深刻的问题:原生家庭对每一个人的“美”的深刻影响。

记录生活的点滴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5)

玄明子老师发言

最终,玄明子老师给这个话题作了总结:一个人的美分为外在美与内在美。外在美体现在容貌与形体上,而内存美体现在气质、性格与品德上。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审美有着深远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是潜移默化的,不同的审美导向将导致孩子为人处世上的很大不同。如果希望孩子优秀,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美是善的另一种形式

张建强先生说:“女人才有美,男人没有!女人站有站姿,坐有坐姿,这就是美。”男人到底有没有美,笔者无意与之来一次“华山论剑”,只是对张先生的观点持保留态度。

记录生活的点滴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6)

罗丹曾经说过一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记录生活的点滴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7)

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家罗丹

生活中是处处存在着美的。家里井然有序,窗明几净,这是一种整洁的美;端庄秀丽,静谧可人,这是一种沉静的美;落落大方,清新自然,这是一种自信的美;平和洒脱,超然物外,这是一种闲适的美;粗犷豪放,不拘小节,这是一种大气的美。

古希腊抒情诗人彼翁对美又有自己的诠释:“美是善的另一种形式。”这与玄明子老师打造的善文化理念异曲同工。玄明子说:“花有含苞待放的美,也有绽放的美。当心里装了善,看一切都是美的。”

记录生活的点滴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8)

我们不是做旗袍,而是让家庭更和睦

旗袍,是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作为手制旗袍非遗传承人及中国服饰文化传播人,张老先生的话题自然离不开旗袍。在活动中,张老先生说了一句很有内涵的话:“我们不是做旗袍,而是让家庭更和睦。”此话一出,线下课堂顿时陷入沉寂,仿若时光凝固,大家都在细细体味着追求服饰美时的真正意义。

向善文化的女性,不仅身上散发着新时代女性的光辉,而且有着传统文化陶冶过的韵味。她们特别追求生活中的细腻美与古典美,把生活过得精致,把人生过得自信。

这些可爱的女性,在向善文化,享受着八雅文化的熏陶,不光要自己美,更自觉地用美去感染别人,影响别人,让她们身边的人都拥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灵世界,夫妻和谐,家庭和睦,优雅地老去。

记录生活的点滴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