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急的大渡河上,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泸定桥仍在使用。泛着黑色金属光泽的铁链环环相扣,12164个铁环组成的13根铁链,支撑着这座桥上来往的行人。游客们扶着铁链、踩过木板,赞叹着古人的坚韧与智慧。那么这样一座铁索桥,古人是怎么建成的呢?

泸定桥是怎样建起来的(300年前的泸定桥是如何建造的)(1)

泸定桥位于四川省的泸定县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当时的四川巡抚熊泰上奏康熙帝,“距化林营八十里,山址坦平、地名安乐,拟即其处仿铁索桥规制建桥”。由于此地处在由川进藏的重要位置,修桥以后更有利于康熙处理西藏问题

康熙由此回复“诏从所请,于是鸠工构造”。最终该桥于公元1706年5月15日修建完毕,康熙帝亲赐桥名为“泸定”,含有泸水之上,平定西藏之意。

泸定桥是怎样建起来的(300年前的泸定桥是如何建造的)(2)

泸定桥是一座铁索悬桥,东西长约103米,桥身共有9根铁链,上面铺设木板供人通行。桥两旁各有两根铁链,横贯东西,用作扶栏。河的两岸各有一座用条石砌成的桥台,桥台内有落井,井内竖有用生铁铸成的8根铁桩,扶栏的4根铁链就系在铁桩上,铁桩后面还有锚桩,上面缠绕着过河的9根铁链,就这样13根铁链牢固地支撑起了泸定桥。

然而悬空的桥身,上下左右都不固定,容易摇摆。在风雨交加的时候,桥上的人更是晃荡的厉害,所以自古以来就有“绳桥惊险”之叹。过桥都是如此惊险,那造桥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

泸定桥是怎样建起来的(300年前的泸定桥是如何建造的)(3)

铁索桥用的最多的材料就是铁,泸定桥全桥光铁件就重达40余吨。但是当时的泸定县附近没有铁矿,县内甚至连铁匠铺都没有几个。所以最后,工人们只得去100多公里外的荥经县取铁,做成铁环后再运回泸定。当时为了提高铁链的质量,朝廷还下令让每个工匠,都在自己打造的铁环上烙上自己的名字,以便后面铁链发生事故的追责,就这样铁链部分就算做好了。

那接下来就是如何将铁链运送到对岸固定起来。当时的大渡河水流湍急,普通的小舟进入河中,很快就会被水打翻。《四川通志》就有记载“在雅州府打箭炉厅东南大渡河上,其地旧无桥梁,河水迅激,不可施舟楫”。不能用船运送,那铁链最后是如何送到对岸的呢?

泸定桥是怎样建起来的(300年前的泸定桥是如何建造的)(4)

原来当地的人们,在没有桥又必须要过河的时候,会采用一种溜索的方式过河,就是在河的两岸贯穿一个索道。绳索外套一个大筒,人过河的时候就捆在筒上,顺着索道溜过河流。

工人们受到这种方式的启发,就在河的两岸系上巨绳,然后在另一根绳子上穿入十几个短竹筒,筒内放入铁链,由此将铁索送到对岸。最后用岸边桥台落井内的铁桩和锚桩,将铁链固定好,泸定桥就这样建造了起来。

泸定桥是怎样建起来的(300年前的泸定桥是如何建造的)(5)

泸定桥的修建,不仅方便了河流两岸人民的来往,更是成为了由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在民用和军事方面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并且泸定铁索桥的修建,也充分为我们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它的价值至今仍在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