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汉字的演变过程的解说(汉字的起源与演变)(1)

“气”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字形用三横描绘了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上面和下面的横长,而中间的横短。这和“三”的甲骨文三横等长的字形区别开来。

小学一年级汉字的演变过程的解说(汉字的起源与演变)(2)

小学一年级汉字的演变过程的解说(汉字的起源与演变)(3)

小学一年级汉字的演变过程的解说(汉字的起源与演变)(4)

西周金文继承甲骨文字形,仍为中间短、上下长的三横的形态。为了与“三”字形更易于区分,到了春秋时期,“气”字开始发生了讹变,上面的横或者上下的横同时加了一竖笔。

小学一年级汉字的演变过程的解说(汉字的起源与演变)(5)

小篆延续金文字形,写作“气”。出现了“氣”的字形,加了个“米”字代指粮食,表示馈赠食物。《说文解字》:“气,馈客刍米也。” 《左传·僖公十五年》:“是岁晋又饥,秦伯又气之粟。”,但后来这个用法逐步淘汰不用,但字形保留了下来。并出现了“既 火”、“日 气”的异体字,后来也被抛弃不用。

小学一年级汉字的演变过程的解说(汉字的起源与演变)(6)

隶书字形保留了“气”、和“氣”两种,只是“氣”的写法变化较多。

小学一年级汉字的演变过程的解说(汉字的起源与演变)(7)

楷书字形基本统一为“氣”,现代汉语简化后写作“气”。原是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到了现代却变成了繁体和简体的区别。

小学一年级汉字的演变过程的解说(汉字的起源与演变)(8)

“气”后来引申泛指一切气体,如“空气”、“雾气”、“氧气”、“水蒸气”等。“气”还引申出天气、气候、气味等含义。

根据我们中国的历法,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岁。“候”是古代气候学上的一种基本时间单位,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小的时间单位。就是说一候是五天,3个“一候”恰好是15天,正好等于一个节气的长度,所以一个节气也被称为“三候”。如有立春三候、芒种三候、立秋三候、秋分三候的说法。现在把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情况称为气候。

小学一年级汉字的演变过程的解说(汉字的起源与演变)(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