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几年前,我的老家还处在半农耕,半狩猎的状态。春秋种地,到了漫长的冬季,就上山逮野鸡套兔子,补贴家用。

每到年前的集市,马路边摆着一排排的木架子,上面挂着成对的野鸡、嘎嘎鸡和兔子等山货,那时送礼都认这个,又好吃又好看,倍儿有面子。

林子大了啥货都有,山中偶尔也会遇到野兽凶猛,最常见的就是山狸子、土豹子和两头乌,说说在山上遇猛兽的事。

那时村民院子里都会竖起个高高的木头杆子,上面架着电视天线,我家的狼狗“虎子”就常拴在电视杆子上。

有一天刮大风,把杆子吹倒了,杆子搭在了院墙上,像个杠杆一样,这头狗绳还在上面拴着,直接把狗子拽了起来。后爪子离地老高,多耽误一会儿虎子可就危险了。

事出紧急,我抄起板斧,一个高跳上墙头,几斧子就把杆子砍断了,虎子一落地,憋的直咳嗽。

狗是救下来了,电视杆子断了。到了晚上,正好大月亮地,我拿上麻绳和手锯子,摸到了后山沟那里,那有一片落叶松林子,长得又高又直,平时打猎和采药啥的,经常路过,地形也熟悉。

选好了一棵,抄起手锯子,没一会儿,一棵落叶松应声倒地。把枝杈都去掉,用绳子绑住树的根部,我在前面拖着,顺着山沟雪地往下滑。

拖了有三四里地,遇着个小山坡,上了山坡,我也累了一身汗,坐下来歇着。

正坐着呢,听到不远处有动静,动静还挺大。我还心想,是不是刘二子也来整电视杆子来了?边想着边站起身来,借着月光,就见五六米处的石头崖子上,一对瓦绿瓦绿的眼睛,是野兽的眼睛。

我心里咯噔一下,这是遇着狼了还是熊瞎子?一下子头脑充血,腿就有点软。

当时一个念头,这要是扑过来了,就先搬起木杆子,怼它一下,挡住第一次攻击,剩下就是手里跟小孩玩具一样的手锯子了,好使不好使不知道,也没时间细想。

但是做为一个老猎手,知道此时一不能跑,二不能示弱。

两条腿的哪跑得过四条腿的?这时其实也是个心理战。

说实话,人在猛兽面前还是比较有威慑力的,人是直立的,显得格外高大,一般除了狮子、老虎,没啥野兽愿意和人正面刚。

基本处于它们怕我七分,我怕它们三分的状态,我是这么理解的,但是你一跑,腿一软就露馅了。

这时真后悔没带着虎子,连个预警的都没有,也是白天见它被勒着了,差点没命,就让它在家歇着了。

我和对面的野兽就这么对峙了也就一两分钟,但是我感觉时间好长好长,手里拿着绳子和锯子,手心有些出汗,既不激怒也不示弱。

对面的野兽动了动,我也定了定神,才看出来不是狼,而是山狸子。

东北虎遇到猞猁(山上与猞猁对峙)(1)

这下心里宽敞些,我们说的山狸子其实应该是学名叫猞猁,只是不知道是些什么亚种。

这玩意儿论战斗力比狼都猛,后来看过很多猞猁单杀公狼的视频。

为啥心里宽敞了呢?首先不是熊瞎子,熊瞎子皮糙肉厚,要是冬眠被打扰出来活动,就异常暴躁,特别有攻击性,碰着了基本没好。

另外,如果是狼的话,狼是群居动物,有个三只两只的,我这单枪匹马的,真不是对手,况且没有枪,更没有马。

猞猁虽然战斗力比狼更猛,好在它都是独行侠,一对一就多了几分胜算,另外,猞猁是猫科中的佼佼者,捕猎技巧高超,很少有饿的饥不择食的情况。

不是饿到一定份上,狼也好,猞猁也好,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

我木头杆子也不要了,开始一步一步慢慢往后退,山狸子也慢悠悠的往边上挪,现在想,它心里可能也慌得很,也跟我装呢。

这是这么多年第一次与野兽正面相对,给我来了一个猝不及防,一直在想,当时它要是扑上来,我有几分把握干倒它,全身而退?真要是那样,可够吹一辈子了。

再说另外一个猛兽,山上的土豹子,这个真没见过活的,更没打过照面,只见过一只被猎人猎杀的。

东北虎遇到猞猁(山上与猞猁对峙)(2)

不像动物园里见过的豹子,满身明显的斑点和花纹,就跟家里的狗个头差不多,身上隐隐约约有些花纹,不知道是什么品种。其实很多动物都没被人们真正认识,有些是没被发现,有些可能已经灭绝了。

另外一种凶猛动物就是“两头乌”,比狐狸小,比黄鼠狼大。这个在林子中和村子里都时常能见到,通常没什么危险,长着长长的大尾巴,鼻子、嘴头和尾巴是黑的,其他都是棕黄,所以被村民叫“两头乌”。

以前在农村,这家伙经常偷鸡偷鸭的,人们都恨得牙痒痒。早些年天冷,有人抓到两头乌就整张皮毛做个大围脖,往脖子上一围,搭个狗皮帽子、羊皮袄,那真是又暖和又拉风,比现在东北人爱穿的貂奢侈多了。

东北虎遇到猞猁(山上与猞猁对峙)(3)

到现在也不知道“两头乌”是貂还是獾子类的,反正一般的狗都绕着它们走,生性凶猛,但是没见过攻击人的。

所以“山狸子土豹子两头乌”是我们当地的三大猛兽恶霸。好多年不上山了,说点当年的故事。

如果觉得不错,请随手点个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