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是在大秦帝国哪部出现的(一代战神白起是如何炼成的)(1)

“你我同心,大秦无敌!”这是穰候魏冄对白起的一句断言。那时候白起还没有成为一代名将。

就是这一句断言,仿佛注定了白起辉煌的一生。

白起老秦人白氏之后,他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交好宣太后、穰候魏冄,辅佐秦昭襄王,屡立战功。

白起在伊阙之战中,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

白起担任秦国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封武安君(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白起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被称为战国时期的“战神”。据梁启朝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也许称白起为“杀神”更加合适吧!

白起师从何人,《大秦帝国》中没有详说,但白起所学是兵家,这个是肯定的。白起在战争不断的战国时期,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和他的才华与品性是分不开的。

白起是在大秦帝国哪部出现的(一代战神白起是如何炼成的)(2)

心思缜密,遇事冷静

秦军东出之战,面对魏韩联军的“三营虎势”之态,秦军将领都皱着眉头互相观望。此时,还是千夫长的白起凝目遥望着沙盘,被副将蒙骜点名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三营虽成虎势,但可一鼓下之。”白起言。

语惊四座。这里要感谢秦军的战争传统,他们不分地位尊卑,只图实效,像只是千夫长的白起都能参加这种高级别的战争会议,并可以发言。由此可以看出,秦军作战很务实。

接着,白起继续说道:“兵分五路,三面开打,可一举攻下宜阳。”继续令人咂舌。

书中如是说:白起没有丝毫慌张,遥指山水营垒道:“第一路:三万步军开出双峦峡谷,列阵阻截晋鄙联军;第二路:步兵一万,夜晚从洛水上溯,潜入西渡水河口,切断宜阳内外两营;第三路:五千精兵从双峦峡谷绕道铁山之后,夜袭铁山韩军;第四路:三万精锐铁骑在铁山之前原野上严阵以待,一旦韩军混乱拥出大营,便在旷野展开截杀;第五路:两万重甲步兵全力攻城。此战并无繁复关节,要害在同时发起,攻杀猛烈,不给敌人喘息之机。”

面对大家的不知所措,白起举重若轻地说出了自己的战法。白起对地形的熟悉,震惊了大家。白起对部队的灵活使用,更是把他的军事天赋展现得淋漓尽致。

心思不缜密之人,万万不会想出如此战法。依据地形,灵活分配军队数量;根据秦军战力,合理部署任务;对于战斗关节,更是一语中的。

也许这就是战争天赋吧!

秦军赢得了东进之战,但秦武王嬴荡却举鼎而亡。临死之际,秦武王也幡然醒悟,决定接回在燕国为质的弟弟嬴稷,嬴稷就是在位最久的秦昭襄王。

此项重任又落在了白起的身上。

“一路走来,白起却生出了一丝警觉:燕国大势已经发生了变化,甘茂判断可能有误。若果真如此,燕国会不会轻易放走嬴稷母子就成了第一难题。若贸然公开进入蓟城,燕国觉察了嬴稷母子额未来身份,有可能适得其反。”所以,白起果断采取措施:“先行秘密接触嬴稷母子。”

白起并没有按照丞相甘茂的方法接回嬴稷,而是秘密接出。因为燕国的变化,让白起感觉到了危险,这就是白起的厉害之处,遇事冷静。根据自己的观察,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决定。当然,这与白起的心思缜密也是分不开的。

在秦国主少国疑之时,六国联军再次合纵,直逼函谷关,白起临危受命。在下达命令时,白起还下达了一个特殊命令:“出关军兵只配发酱干牛肉,而不配发酱羊肉。”为什么?羊肉膻味儿浓烈,万千人众一起咥,难保不被精明的敌军斥候察觉。

白起的心思缜密如此,焉有战败之说?秦有白起,大幸也!

白起是在大秦帝国哪部出现的(一代战神白起是如何炼成的)(3)

身先士卒,朴实无华,同心同德

东出大战,白起献策,丞相甘茂要封白起作中军司马,白起没有贪图升职,而是拒绝:“中军司马王龁才堪胜任,不需增添白起。”并且,需要五千人的夜袭,白起却自请带领一千人进行。白起真的是有勇有谋,身先士卒。

“白起做卒长时就是闻名军中的猛士,入伍一年便获得‘铁鹰剑士’的称号,一口十五斤重剑悍猛绝伦,每战必是一马当先,所向披靡。无论白起做卒长、什长、百夫长、千夫长、万骑将还是前军主将,都无一例外的是全军尖刀。”

在大破六国联军时,白起对蒙骜道:“你来号令大军,我来冲阵!”此时的白起已经是全军主将,他就是这么地生猛,就是这么的身先士卒。

“白起乃老秦猛士,虽然年轻,却以卓越军功、超凡才华与耿直不阿的品性,在军中具有极高声望;获得白起谅解,几乎等于获得了秦军将士的谅解。”这就是丞相甘茂对白起的认可。

这也充分说明了白起在军中士卒之间的声望是很高的。这份声望,是白起一刀一枪得来的,是和战士们并肩作战的见证,因为白起向来只是一级一级的封爵,可以看出他的爵位含金量是很高的。

白起在被宣太后临危受命之时,他如是说:“将之威仪,有才自立。秦军将士向来朴实无华,仪杖礼节过盛,上下反多有不便。”

白起这短短的两句话,把秦军的特点总结得很到位,将有才,兵务实朴实无华,与暮气沉沉的六国相比,这就是秦军的优势。

大胜六国联军,白起之名,威震六国。紧接着,白起又策划了一场河内的攻城大战。

“白起出身行伍,对步兵骑兵每一种技艺、战术、战法,几乎都是炉火纯青,更兼天赋异禀性格沉稳,每种战法更能更上层楼,提炼出更加切合实战且威力显著提高的战法。也正是这个原因,年轻的白起在军中深得将士敬重信任。”

这就是因为白起和将士们同心同德,并没有因为白起的提拔而产生疏远,反而对他更加的敬重。

在宣太后自刑谢国之前,对秦昭襄王说:“武安君白起,国难不避艰危,强势独能恒常,国之干城也。终白起之世,秦王若有负武安君,人神共愤之,朝野共讨之。”

由此可以看出,宣太后对白起是何其的重视,真如秦孝公重视商鞅一般。这就是白起的为人,不仅与将士同心同德,与上也是同心同德,否则宣太后不会如此叮嘱嬴稷。无奈,最终嬴稷没有听从宣太后的遗言,将白起赐死,又让秦国蛰伏许久。

其实,身先士卒,朴实无华,同心同德是每一位秦军将领都具备的本色,但在白起身上尤其显得重要,因为他是秦国的上将军,从士卒到上将军,白起一点都没有变,只是身上的责任在不停地增大。

白起是在大秦帝国哪部出现的(一代战神白起是如何炼成的)(4)

临危受命,一战成名

六国认为:“目下攻秦,时机绝佳。”什么时机呢?“主少国疑、外臣当道、甘茂出走、老臣凋零这些朝局动荡;便说打仗,秦国只有二十万新军,战法神出鬼没的名将司马错被迫出走,鬼魅般折腾六国的张仪被迫隐退,没有名将名相,秦国二十万新军算个甚?如此时机真的是千载难逢。”

六国真的是做了一个好谋划啊!

面对六国联军,秦国不知道该派谁为将?宣太后最淡定,拍板说道:“我看,就白起!自先王爆逝,白起之作为、本领、军中声望,谁都明白。我看是个大大将才。”

秦王还在质疑,万一白起战败的时候,宣太后又说道:“战场何物,血海夺路!能没个风险?当年商君收复河西,捷报未传,孝公举国西迁都准备好了。六国百万大军,秦国最多二十多万,谁敢说谁带兵就一定能敲起得胜鼓了?”

宣太后肯定,秦王嬴稷和丞相魏冄更是不再质疑,秦王以国相托,丞相更是为大军做好后勤保障。就如魏冄对白起说的:“你我同心,大秦无敌!”

兵贵神速。白起拜将之后,立即分派任务,一如既往地心思缜密,冷静如常。五路人马,各司其职,奔向各自目的地,按照事先约定的开战顺序,准备痛歼敌人。

“一旦开战,务求刁猛狠,一举痛歼,要打得山东六国疼到心里!诸位切记:各军唯以斩首论功,击溃敌军不算功劳!”这就是白起的作战特点,这也是为什么战国时期,有白起的战争,死人最多。

这一战,让山东六国记住了白起,这一战,也奠定了白起名将的地位。至此,白起战神的称号威震六国,无人敢与其对阵。

宣太后自邢谢国后,秦国君臣对赵国的强大,才有了清楚的认识。上将军白起在朝会上制定了对赵长策:“三年长策;重启连横,长期对峙;伺机大战。

长平大战对峙三年,白起装病,秦国使用反间计,将赵军主将廉颇换成赵括。如果赵军不换将,这场对峙还将继续下去。

但赵军换将了,换成了纸上谈兵的赵括。白起秘密回营,制定了十六字破敌方针:“以重制轻,以退制进,断道分敌,长围久困。”在这十六字方针的指导下,赵军灰飞烟灭。

白起是在大秦帝国哪部出现的(一代战神白起是如何炼成的)(5)

白起一生,要么在战斗,要么在准备战斗,不愧战神称号。白起是兵家,他有兵家的天赋,又有老秦人“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觉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让其用兵如神。

每一场战斗白起都用心谋划,《孙子兵法》云:“多算多胜,山算少胜,不算无胜。”如此看来,战神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炼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