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的抗生素用盐水配,有的需要糖水?

抗生素的配药:我的上级医师总是说抗生素一般都用盐水配液,如果用5%葡萄糖配制疗效会减低。(当然除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一般都用糖水配制之外)。不知道他在哪里看到这个结论的,也不知道有没有道理。但是我在何权瀛教授主编的《呼吸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的肺炎治疗P66中常用抗生素的药物剂量中只是说“溶剂250ml 药物,静滴”,并没有强调使用盐水配制啊?!

抗生素的分类及其使用原则文献(抗生素及配伍媒介选择)(1)

关于这个问题,曾有讨论,例如:

抗生素配液 时为什么大多用盐配,而不用糖?

主张使用生理盐水,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

以青霉素类为例,它们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使之分解加速,应用时最好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溶解青霉素类。溶于葡萄糖液(PH=3.5~5.5)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青霉素类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极快。因此,严禁将碱性药液(碳酸氢钠、氨茶碱等)与其配伍。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条件下可增强10多倍,故建议选盐做溶媒

葡萄糖溶液在制备时为了灭菌,其pH值偏低,在输入过程中可激活凝血系统,使体内处于高凝状态,对于有凝血倾向的患者应用时要注意。

青霉素具有抗原表位,本身无免疫原性,但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醛酸或青霉烯酸,与体内组织蛋白共价结合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 抗体,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致敏。青霉素在弱碱性中易形成青霉烯酸,因此使用青霉素时应临用前配制,放置两小时后不宜使用,生理盐水量不宜过多,特别是小儿,滴速慢,输液时间长。

大环内酯类用盐溶解 不知是否实际操作过 好象红霉素在盐水中不溶解 或析出结晶 所以临床上习惯用糖溶解 类推 次类药都习惯用糖溶解 我记得有一本2005年出版的药品使用手册,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的,厚达1000多页,包含药物药理及药品说明书等内容,尤其是介绍了药物化学名称及所有的商用名及各种剂型,说明书部分还有国外用量,应该是内容齐全且权威的!售价200元。

另外,不知大家对“等渗”液体如何理解?我的印象中,5%G-S和生理盐水在体外都和血浆渗透压相等的,而到体内后5%G-S代谢后没有渗透压,生理盐水仍是和血浆渗透压接近的,因而这两种液体中的“等渗”应是生理盐水。小儿科,使用各种不同张力的液体,(所谓的“张力”,和渗透压应是差不多的),G-S根本不算张力的。然而,我们这儿医生护士都把5%G-S 称为“等渗”,生理盐水根本不是等渗?! 各位同仁如何认为呢? 糖水不算张力是因为它输入体内后会代谢

我在读书的时候,就做过这样的实验,把某种青霉素类的药物,依照临床使用的浓度溶解在5%GS、NS、10%GS中,有时还溶解在5%GNS或复方NS中,然后隔一段时间测一下药物的浓度,看看药物降解了多少。从实验结果看,药物在5%GS、NS中是比较稳定的,而在10%GS或其它溶媒中降解的比较多一些。象这样的实验,条件要求不高,论文也很容易发表,做的人也比较多,但都有一个通病,实验比较粗糙,一般都没有考虑药物的降解物是些什么东西,当降解物的浓度大于多少时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以及温度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等内容。对于医生来说,只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药品说明书所提示的溶媒,就应该没有问题。 说明书上所标明了的溶媒,一般都是通过实验证明了的,药物在其中比较稳定的溶媒,可以放心选用,如果未标明特定的溶媒,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药物比较稳定,一般的溶媒都可以选用,第二种可能就是还没人做该药物在溶媒中的稳定性实验

抗生素的分类及其使用原则文献(抗生素及配伍媒介选择)(2)

大家推荐一本书 <2005年 MCDEX 药物临床信息参考> 是由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编著,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监制,厚达1502页,售价198元. 该书信息全面 权威

我们的话题可以扩展到药物配伍上。我在临床上遇到哮喘的病人,如果用糖稀释氨茶碱,能不能再加胰岛素啊,

糖尿病病人静滴5%GNS500ml,对血糖影响真的很大吗,如果是,有些情况很难办啊,如糖+大环内酯能再加胰岛素吗?

不宜用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的药物

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 pH不能<4.25,否则形成沉淀

甲磺酸培氟沙星 产生沉淀。甲磺酸培氟沙星pH3.5~4.5,生理盐水pH4.5~7.0,两者配伍时pH值发生变化,甲磺酸培氟沙星会形成游离培氟沙星,在水中溶解度变小,产生结晶。因此不宜配伍。

乳酸红霉素 产生沉淀 奥沙利铂 不能与氯化物(包括各种浓度的氯化物溶液)或其它药物配伍。

洛铂 氯化钠可使本药降解。

安吖啶 不能与含氯离子的溶液配伍,否则易产生沉淀。

雌莫司汀磷酸钠 不可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本药。

氟罗沙星 与氯化钠或含氯离子的溶液属配伍禁忌。氟罗沙星注射液是利用氟罗沙星结构中既有酸性基团,又有碱性基团,能与氨基酸生成可溶性盐而制成的,在电解质溶液中因同离子效应而使溶解度减小,致使形成的微粒在短时间内凝聚而生成沉淀。

曲伐沙星 不得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本药,可能形成一种阿拉曲伐沙星的盐酸盐而发生沉淀,可用5%葡萄糖溶液、0.2%、0.45%氯化钠注射液来稀释本药。

胺碘酮 使用稀释液时只能用5%葡萄糖溶液,禁用生理盐水稀释。

去甲肾上腺素 本药宜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而不宜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

多烯磷脂酰胆碱 严禁用电解质溶液稀释。

甘露醇 避免与无机盐类药物(如氯化钠、氯化钾等)配伍,以免引起甘露醇结晶析出。

促皮质素 不宜与中性及偏碱性的注射液配伍,如氯化钠、谷氨酸钠、氨茶碱等,以免产生混浊。(急性痛风发作,本药40-80U稀释于生理盐水250-500ml中静脉滴注。)

硫酸普拉睾酮 不可用生理盐水溶解,可产生混浊。 泰能一瓶含0.5克亚胺培南,0.5克西司他丁。有效成分为亚胺培南。

协和王爱霞教授讲课:比较了静注,100ml,500ml,还是100ml药效曲线下面积大,建议.β—内酰胺类用100ml溶

在我的病房对于盐水的摄入在很多情况下是受到限制的,这时候往往需要将抗生素中的盐水换成糖水,而对于那些没有特殊限定的抗生素在更换后没有观察到大的疗效差别,不知在观察疗效上是否有更直接的评价指标;

其次,对于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延长给药时间是提倡的,直接静推是否不利于维持血药浓度大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如果患者需要限液,我们往往会使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可以用较少的溶媒,但时间会维持2小时,不知各位在这方面如何做的。

先将红霉素在糖中溶解,在加入盐中就不析出结晶。感兴趣的可看一下现在的红霉素说明书。我试验过

在此,我只想说一下加抗生素液体用量的问题。我认为,在允许的浓度范围内所用液体量小一些有益。原因:用液量小可以迅速将药给入体内,减少药物溶解后因氧化等减效。还可以减少因用液量大给药时间长肝脏更多的清除作用降低体内药物浓度。总之,用液量小,可以使药物迅速进入机体,迅速达到药物所能达到的最高血药浓度,发挥抗菌作用。药物的抗菌作用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

青霉素需要缩短给药间隔,多次给药”。对于此类药,因为药物稳定性的问题延长滴注时间还未达成广泛认同。一般 100ml溶液,30min内滴完。

2.在国外,很多抗菌药都不用做皮试,而我们的质量谁又敢保证输液泵长时间维持滴注,药性不会发生变化呢。

3.青霉素一开始滴注可以快速达到负荷剂量,随后控制滴注速度”一句有误,因为浓度依赖性的药物,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以一次给与高剂量,而时间依赖性的药物血药浓度高于MIC的时间越长越好,所以多次给药。

抗生素的分类及其使用原则文献(抗生素及配伍媒介选择)(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