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四川,这些年网上讨论比较火热的,一定有成都的爆火,以及随之而来的“成都吸血”论。但是,成都的一城独大,真的是靠吸全省的血而来的吗?

1、地理条件决定了成都平原的发展

我们有一个形容四川的专有名词--天府之国,但天府之国却并不是四川的全部,四川地区的复杂性,远比很多外地人想象的要更复杂。

成都为什么是雾都(四川人看过来成都真的在)(1)

这是刚建国时的四川

建国初期的四川大概是这个样子。现在属于四川的甘孜、阿坝、凉山、攀枝花以及雅安等地区,那时还属于西康省。直到1955年,以金沙江为界,把西康省一分为二,东边归四川,西边归西藏。而西康省所管辖的地区,则大部分都是高原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

其实,在整个四川的版图中,真正适合大面积耕种,大规模发展工业的地方,就只有成都平原这么一小片地方而已。成都平原以北,是秦岭山脉,《蜀道难》说的就是这里;以东则是连绵不断的丘陵,这些丘陵占据了四川盆地大部分的面积;南边是云贵高原;西边是青藏高原。如此巨大的地理差异,就决定了四川的地区发展不可能平衡。

成都为什么是雾都(四川人看过来成都真的在)(2)

四川地形差异巨大

就拿最基本的修路来说,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交通的便利程度可以最直接地影响经济。而在四川,连接汶川到马尔康的汶马高速,和连接雅安到康定的雅康高速,分别都是中国修建难度最高的高速公路之一。汶马高速全长172公里,海拔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差了近2000米,其中桥隧比占到了86.5%。而雅康高速的海拔高差则是1900米,桥隧比为82%。

成都为什么是雾都(四川人看过来成都真的在)(3)

目前中国最难修的两条高速公路

而修这两条路,除了要面对复杂的地质地貌,还要面对复杂的天气和工作环境,以及动不动就塌方的威胁。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村子--阿布洛哈村,就在四川大凉山地区的布拖县。

现如今四川的21个地级市被划分成了五大经济区,分别是成都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和川西北经济区。而它们的经济情况,也很好地符合了它们的地理情况。

成都为什么是雾都(四川人看过来成都真的在)(4)

四川5大经济区的经济状况

其次,四川复杂的地理环境,不仅导致了四川的气候、土壤、植被、水文条件等,差异非常大,更是直接影响了四川不同地区,人口承载能力的差异也非常大。这其中,人口承载能力最强的地区,毫无疑问,就是地理位置最好的成都。

而且,随着四川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以及四川交通运输条件的好转,人们自然而然会趋向于前往经济更好的地区。1980年时,成都的户籍人口还只有800万,2000年是1000万,等到了2019年时,就变成1500万了。而充足的劳动力,则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2、行政区划调整,成都被重点发展

其实从1955年一直到1997年,四川GDP第一的城市,向来都是重庆,而成都则一直都是老二。甚至在某些时候,成都还会被绵阳和宜宾超越,掉到老三或老四的位置上去。

但从83年开始,四川开始了行政区划的调整。其中,永川并入了重庆,成都合并了温江。这就导致了重庆和成都一下子异军突起,经济总量激增。而之前还能跟重庆和成都并驾齐驱的绵阳,却被分离出了广元、德阳和遂宁三市。

还有四川境内其它一些比较有分量的二级城市,也相继被拆分。比如,南充就分出了广安,内江分出了资阳,达县分出了巴中。就这样,四川省的地、市、州的数量达到了21个。而分得多了,自然每个城市的经济体量就不会很大,人口也不会很多,自然就跟成都和重庆的差距就越来越明显。尤其是1997年,重庆直辖,成都一下子失去了最大的竞争对手,然后立马就成了整个四川独一无二的老大。

成都为什么是雾都(四川人看过来成都真的在)(5)

重庆直辖

而行政区划的调整,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政策及资源流向的改变。在重庆直辖以及其它城市被分割后,成都成为了四川绝对意义上的人口和经济重镇。因此,大量的政策开始向成都倾斜,大量的资源也开始向成都聚集。

在重庆直辖后的十几年中,四川对于成都的固定资产投资,始终都占据着全省投资总额的1/3左右。而成都的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也差不多是全省平均数的三倍。所以,成都目前一城独大的局面,是从地理到人口到行政区划到投融资,这样一个链条走过来的,可以说是一个必然结果。

3、一城独大的喜与忧

和任何一个迅速发展起来的大城市一样,成都的经济在整个四川的占比太过巨大,导致了很强的“虹吸效应”,大量的资源和劳动力都聚集到了成都,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堵、医疗资源紧张、房价高企,治安下降等问题。而且,这还导致了成都和四川其它城市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成都为什么是雾都(四川人看过来成都真的在)(6)

虹吸效应

同时,由于成都吸收了过多资源,造成了四川其它地区发展动力不足。这样就更进一步加大了地区之间的经济不平衡,然后又反过来更加稳固了成都的地位。这就是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而这种情况,会成为四川整体经济继续发展的瓶颈,一个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板,而是要看最短的那块板。

虽然四川的GDP在2020年已经是全国第六了,但是人均却只能排到第18名。四川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以及人均水平的落后,也是四川必须要努力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GDP排在四川前面的省份,基本上都有两个经济中心。比如,广东有广州和深圳,江苏有苏州和南京,山东有青岛和济南,浙江有杭州和宁波,河南有郑州和洛阳。

所以,在2018年,四川就提出了要发展经济副中心,其中候选城市有:绵阳、德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和达州。

成都为什么是雾都(四川人看过来成都真的在)(7)

7个候选城市

虽然成都GDP稳占鳌头,但是从GDP增速上来说,绵阳、宜宾、南充、泸州和遂宁等地区,至少连续两年内的增速都是超过成都的。所以,“四川这么多年只大力发展成都”的言论,肯定也是偏颇的。另外,甘孜、阿坝、大凉山等地区的扶贫工作进展有多大,我相信只要稍有了解的人也都是有目共睹的。有生活在成都以外地区的人可以现身说法一下,在评论区聊一聊自己的家乡这几年是不是真的有了大的发展。

其实,“强省会”模式,对我国相当一部分省份来说,都是现阶段发展的目标。2019年,广西提出了“首府强则广西强”的口号;阿卡林省江西,则提出了要把南昌打造成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甚至南京和济南,也都在稳步推进“强省会”的战略。南京把“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作为了2019年年度工作重心之一;而济南则是火速合并了莱芜后,GDP首次跻身于全国20强。

可以说,现阶段的趋势,就是弱省会要提升省会对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而强省会则更进一步巩固“强省会”的优势。成都、武汉、西安、合肥等,都在积极行动,抢夺人才,也是一个比一个凶猛。

成都为什么是雾都(四川人看过来成都真的在)(8)

西部省会城市

其实,强省会和副中心,这两个战略并不冲突的,它们的目标都是想办法拉动区域经济。强省会拉动的是整个省份,副中心拉动的是省会难以辐射到的地区。所以,完全可以双管齐下,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在哪里,那就重点突破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