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收入也叫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税收部分(上划后的留存税收)+非税收入(罚款、行政事业性收入等)组成,是地方可支配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对地方发展而言,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招商引资等均需要财政做支撑。

2021年是连云港市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一年,同比2020年增长12.1%,增速位列省内第4位,增量达29.6亿元。高增速的背后不仅是因为2020年的基数较低,更离不开本市产业的积累与发力。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未来规划(徐圩新区增速爆发)(1)

在地财收入量上,连云港在2021年累计完成274.8亿元,位列省内第12位。

相比于第13位的宿迁而言,由于宿迁在2021年的增速跑赢连云港,且增速位列省内首位,以致连云港在财政上对宿迁的优势缩小至7亿元。与第11位的淮安相比,仍有22.2亿元的差距。

继全市层面的地方财政收入揭晓后,市直、市属功能区、各区县的2021年地方财政收入也已全部揭晓。

其中市直部分在2021年累计完成地财收入25.9亿元,同比2020年下跌了17.6%,占全市的比重已降至不足10%。

出现大幅度的原因是由于江苏核电税收收入划转至属地征管,使得市直的税收收入下降,从而影响地方财政收入。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未来规划(徐圩新区增速爆发)(2)

具体到3区3县、3大市属功能区来看,海州区、连云港经开区位列前2位,徐圩新区呈现爆发式增长。

由于海州区和连云港高新区已于2020年实行融合发展,所以在经济事务上两者由相对独立变为口径统一。2021年,实行融合发展第二年的海州区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7亿元,继2020年后再次蝉联全市首位,占全市的20.7%。在苏北5市各市辖区中,也是靠前的位置。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未来规划(徐圩新区增速爆发)(3)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本市第一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也是本市工业最聚集的区域。虽然在地理位置上位于连云区,但连云港经开区的经济事务独立,直属连云港市级。

在海州区和连云港高新区未融合发展前,连云港经开区一直是全市地方财政收入最高的区域,但在2020年发生了改变。

2021年,连云港开发区累计完成地财收入42.8亿元,继续位列全市第二位。与2020年相比,经开区的增速严重放缓,仅为0.5%,远远低于全市平均增速。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未来规划(徐圩新区增速爆发)(4)

连云区的地方财政收入在2021年首次迈入20亿元大关,完成21亿元,位列各区县、功能区第7位;同比2020年增长15.1%,增速居第3位。

按照实际管理口径,位于连云区内的徐圩新区、部分位于连云区的云台山景区同样在经济事务上直属连云港市,所以连云区的地方财政收入仅由剔除两大市属功能区后的实际管理范围所创造,实力大打折扣。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未来规划(徐圩新区增速爆发)(5)

徐圩新区是大石化项目的所在地,也是连云港备受期待的区域,是日后拉动连云港经济增速的重要力量。

2021年,已有个别项目投产的徐圩新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7亿元,爆涨156.1%,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落地和投产,徐圩新区在各项经济指标上无疑会迎来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未来规划(徐圩新区增速爆发)(6)

注:

地方财政收入也叫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财政收入上划后的地方留存部分,不包含土地出让金,也不是全口径财政总收入,更不是GD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