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个人征信,就是指依法设立的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对个人信息采集并且加工,同时还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和评估服务的活动。一般来说,征信系统是通用的,也就是个人在贷款,违约等方面只要某一方面涉及了负面的征信污点,那么以后任何金融机构都能查询得到。目前来说,个人征信机构产生出的个人征信报告,主要用于银行的贷款业务。比如说公司向银行的商业贷款,个人买房的房贷,个人买汽车的车贷等等涉及大额贷款的申请,如果金融机构查询到征信污点,基本是不会批准申请的。但随着国内对个人征信的日益重视,个人征信污点严重还会影响子女升学,参加工作等方方面面。在如今网络发达的社会,个人征信已经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可以免去很多麻烦。时至今日,国人都开始对自己的信用珍视无比,不想因为征信差成为“老赖”,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这一点,国内建立起的这套“征信体系”居功至伟,直接对人们的诚信问题有了一个很好的监管 。

电信欠费纳入征信依据(江西电信欲将手机欠费纳入个人征信)(1)

一般来说,能上征信的个人信息都出现在借贷方面,金融领域,离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靠工资养家糊口的比较遥远,国人也比较支持这样的“征信监管”模式。但是最近的一则消息却让这套本来公平公正的征信系统推上了舆论的焦点:有消息称江西中国电信将把手机欠费信息接入个人征信系统,从2020年11月开始执行,若用户之前使用的电信产品欠费超三个月未交清欠款等相关信息将会被接入征信。

为什么大众对电信如此做法反感无比呢?答案其实很简单,电信公司说到底只是一家靠利润为生的经营性公司,所做的服务既不是公共低利润产品,也不是老百姓严格意义上的必须品。既然是作为一家盈利性的公司,你有何德何能能把“征信系统”公器私用?

电信欠费纳入征信依据(江西电信欲将手机欠费纳入个人征信)(2)

一方面,电信公司最近几年强加给人们的“霸王条款”也屡见不鲜。就拿手机套餐为例,比如现在 很受欢迎的88元全球通套餐,套餐内可以大概可以每月享受300分钟免费通话,10个 G的免费流量等等。但是这个月我们并没有打完这300分钟通话时长,按理这部分时长要叠加到下个月,如此类推,那么事实呢?事实就是你不用 完拉倒,下个月清零。就是那可以叠加的流量也是在引起人们强烈反对质疑后被工信部约谈后加上去的。就这样一家以营利为目的的“霸王公司”,何德何能可以以手机欠费为借口强拉用户使用信息上传征信系统,把用户交不交费绑上“征信系统”这个公器火炉上煎烤?

另一方面,用不用电信公司提供的服务是一个双向选择,并不是说我手机里安装了电信公司的手机SIM卡,我就必须得每月给你交费,这个月我们不想用你的服务了,那我们完全就不用再给你交费,你大可以以没交服务费为由关闭我们的电信卡,而电信绝没有什么正当理由去把这个作为污点而上传个人征信系统。就比如我们手机这个月我这个月不想打电话不想用流量,那我这个月的话费完全可以不交 ,等我想用时再交。这样我们这个月就没有享受电信公司的服务,按公平公正的原则电信公司也没有任何理由再扣除我们的费用。但是现在的情况却是电信公司对全体国人适用“霸王条款”,用不用都得掏钱,用超了多扣,用少了不返。

如此行事如何让人们信服它能公器私用的得体?如果不用服务都被电信公司持续扣费,还以上传个人征信为威胁,那么全国有数亿人离乡在外是不是都要为这一点小事都要花费来回大几百的路费去归属地注销电信卡才行?那这公器私用的初衷就值得人们怀疑了,这是劳民伤财,而不是利民,莫非是要把大多数国人的“个人征信”拉入污点行列才符合你的心意?

电信欠费纳入征信依据(江西电信欲将手机欠费纳入个人征信)(3)

说到底,一家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去扯“个人征信系统”的大旗去为自己的“霸王条款”持续收益而威胁用户,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这也是引爆舆论的主要原因。好好做好自己的服务,把用户的体验放在第一位,不要整天想些“歪门邪道”去变着法整治用户才是正理。被民众诟病不已,还要公器滥用,公然“威胁”用户,于情于理都是道不通言不明,没有一点公众说服力,这也难怪民众反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