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25日,我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战争实际上打到1953年7月27日已经结束,然而我人民志愿军却一直在朝鲜驻扎到了1958年,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当中朝人民要求美国无条件从朝鲜半岛撤军时,却得到了狡猾的美国无情地拒绝。

迫于对战争形势的考虑,毛泽东分析认为太早从朝鲜撤军并不理智,也不成熟;而另一方面朝鲜金日成主席也担心美军趁我志愿军走后卷土重来再次挑起战事,也向毛泽东请求希望我志愿军战士留下以备不测,我国本着人道主义与兄弟之邦,只能留下发挥作用。

1957年底,周恩来受朝鲜金日成主席的邀请,赴朝访问,商谈人民志愿军从朝鲜撤军的问题。

杨育才官职(杨育才奇袭白虎团)(1)

周恩来赴朝

会议期间,周恩来又想到了远在异国他乡的战士们,特意不辞辛劳地到志愿军驻朝司令部看望了为祖国站岗的战士们,使得战士们颇受鼓舞,感受到了娘家人带来的关心与温暖。

回国之前,周恩来又特意看望了志愿军京剧团,建议京剧团想办法创作一部作品,把志愿军们在朝鲜为祖国人民站岗,为了中朝友谊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姿的展现出来,作为志愿军回国之后向祖国人民的献礼。

得到了周总理与全国人民殷切期盼的志愿军京剧团激动异常,很快便扎根进志愿军一线,挖掘战斗故事与创作素材,并最终创作出了《奇袭白虎团》》。

1963年秋,《奇袭白虎团》在山东巡演,顿时引起了人民的一片叫好,每一场巡演京剧团成员们传神的表演都牵动着台下每一位观众的心神,演绎中仿佛台下的千千万万观众每一位都是战斗英雄严伟才,人们恨不得也像严伟才那样提枪上阵,保家卫国,大败美帝野心狼。

每一场巡演结束,现场都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杨育才官职(杨育才奇袭白虎团)(2)

《奇袭白虎团》很快成为家家户户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严伟才也陆续成为人们琅琅上口的战斗英雄,成为了无数人家的孩子心中争相模仿的偶像。剧作很快刊上了国内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奇袭白虎团》火遍大江南北。

俗话说“文化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严伟才这个人物也有原型,那就是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杨育才

1964年,巡演组抵达北京,毛泽东在观看了《奇袭白虎团》之后连连鼓掌十分高兴,然后又意犹未尽地问身边的工作人员:“这位严伟才有原型人物么?”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并知道其原型就是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杨育才之后,毛泽东尤为欣慰,又问:“他现在怎么样了?在哪里任职呢?”

这一下,身边的工作人员皆面面相觑,似乎对此了解不多,毛泽东只能砸吧砸吧嘴,有点扫兴。

没多久,毛泽东便得到工作人员回复,杨育才现在还在济南军区担任副连长,每天在一线部队摸爬滚打,搞基础训练呢!

“副排长”,也就是说杨育才已经11年原地踏步走了。

在听了工作人员的详细汇报后,毛泽东说:“过去他犯过错误,但那是被逼上梁山的嘛,而且人家还是改正得很快嘛!他是有功于人民的,又是战斗英雄,这样的人才,不应该被埋没嘛!”

杨育才官职(杨育才奇袭白虎团)(3)

那么,作为《奇袭白虎团》的主人公的原型人物,杨育才到底有怎样精彩传奇的经历,才能被演绎成京剧作品呢?作为一名一级战斗英雄,他又为何11年任副排长在原地踏步走呢?毛泽东重点关怀之后,他后来的人生际遇又如何了呢?

本篇文章,笔者将通过细致的情景再现向大家展示《奇袭白虎团》的原型人物,一级战斗英雄杨育才传奇的一生。

杨育才生于陕西汉中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正如秦汉以来,汉中人民民风彪悍一样,杨育才打小便是桀骜不驯的性子。

杨育才家里很穷,打小没什么条件读书,只能被赶着去给地主家放羊,经常东奔西跑在各个山头之间,因此锻炼出了一手利索的腿脚功夫。

然而,正是因为其疾如风的腿脚功夫,后来在一次外出放羊时被阎锡山所在部队的军官远远看中,被强迫抓去做了传令兵。

当时,阎锡山在抗日战争时期属于西部战区司令长官,可抗日战争结束蒋介石挑起国共内战时期,所辖晋绥军却属于反动的国军序列。

因此,杨育才后来也迫于这段被逼无奈的从军经历,成为了一位有污点的底层战士,并给其后来职位的晋升带来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1948年3月,阎锡山部被我解放军摧枯拉朽地瓦解,杨育才也得以被我党争取过来,经过我党一段时间的思想教育与悉心培养,杨育才在1949年4月便成为了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

杨育才官职(杨育才奇袭白虎团)(4)

杨育才是穷苦出身,因此对地主老财的蛮横与剥削深恶痛绝,当被俘虏听到我解放军是为解放全国人民免于奴役的军队,共产党是为人民当家作主的组织之后,杨育才很快就下了两个决心,一是要成为一名为人民战斗的解放军战士,二是要争取成为一名为民请命的优秀共产党员。

因此,原本可以作为预备队的杨育才,却在加入解放军思想与觉悟得到解放与提升之后,几乎毫不犹豫地便加入了浩浩荡荡的渡江战役,并一路身先士卒,以敢打敢拼,屡立奇功,打出了名声。

1950年5月,杨育才就因其出色的战斗素养,扎实的基本作风与优良的思想觉悟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1951年6月,朝鲜战争空前惨烈,此时的杨育才又牢记使命,加入了抗美援朝战争。

当时,我志愿军刚刚入朝,对朝鲜地理环境很不熟悉,迫切地需要优秀的侦察员外出执行侦察任务,在侦察地形的同时刺探敌情。

这样的侦察员,必须都是千里挑一,一是要勇敢善战,机敏过人,从兵王里挑,二是要腿脚功夫过人,能够在复杂陌生的地形山势完成侦察任务。

显然,这些条件,都是为杨育才量身定制的。

首先他小时候放过羊,常年地奔走于各个山头坑洼之间,腿脚利索不说,辨认陌生复杂的地形更有过人的优势。

其次,杨育才身材魁梧,且自入伍以来就训练刻苦,加之肯动头脑,有一股子汉中人独有的虎狼之气,寻常的三五个敌人还真唬不住他,将之杀翻在地更不在话下。

杨育才官职(杨育才奇袭白虎团)(5)

杨育才

侦察员的选择,就是要有灵活的头脑与出色的单兵素质。

杨育才很快凭借自己出色的条件,成为了一名极其优秀的侦察员,在各个敌人虎踞龙盘的山头之间,神出鬼没地刺探敌情,侦察地形,跑起来可谓是疾如风,快如电,敌人反应过来早已经消失在了密林深处。

在对敌作战时,杨育才又多次完成部队交代下来的极其艰难的任务,跑到敌人大本营“抓舌头”,顺便走时用手榴弹招呼,搅弄得敌人指挥部天翻地覆。杨育才很快在屡建奇功的情况下,被部队任为侦察排班长。

朝鲜战争打到1953年6月基本已经接近尾声,当时美联合军在我志愿军强悍的攻势下,不得不正视问题,承认即将失败的既定事实。

然而当我军利用一边倒的战场优势迫使其坐到停战谈判桌时,美、韩联军却抱侥幸心理,狡猾地拖延谈判,拒绝签字。

面对前所未有的溃败,美、韩联军曾经不可一世的威风可谓损失殆尽,他们显然没有勇气承认与接受失败的事实。

因此,从1953年6月开始,大的战役没有,小的摩擦战役却是不断。

1953年6月8日,中美双方就“战俘遣返问题”达成协定,双方无条件互换战俘。然而在6月18日商量的互换战俘的日子时,南韩李承晚政府却单方面背信弃义撕毁协定,拒绝释放朝鲜2.7万的战俘。

为了促使南韩再次回到谈判桌上来来,同时也为了我军能够争取更大的主动权,打疼南韩李承晚政府,让其不得不接受和谈,我志愿军司令部与朝鲜人民军经过会议决定对李承晚政府军队发动一次奇袭,代号为“金城夏季反击战”。

当时杨育才所在的团部负责正面进攻的68军203师的607攻坚团,针尖对麦芒地对上了李承晚王牌部队南韩首都第一师“白虎团”。

杨育才官职(杨育才奇袭白虎团)(6)

白虎团隶属于南韩四大主力师团首都一师,首都一师的军徽是一只张着血口獠牙的虎头,这也是“白虎团”团旗与名字的由来。

而白虎团也是李承晚重点打造的三大主力团之一,清一色美械装备,动辄飞机大炮掩护,有李承晚御林军之称。

自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白虎团所在的首都一师,一直是打在最前面的部队,在11月就攻下了当时联军所达的最北城市清津港,而立冲锋头功的正是“白虎团”。

在1951年5月,我中朝军队对韩第一军团进行围而聚歼时,又是首都第一师团拼命狙击掩护该军团撤退突围,而“白虎团”又居头功。

此战之后,“白虎团”在联军中威望甚隆,威名足够让麦克阿瑟都刮目相看。

在后来我对联军摧枯拉朽的歼灭战中,白虎团又对韩国主力部队的保存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三八线以北的襄阳坚守战时,“白虎团”又再次死磕阵地,成为了李承晚手中最拿得出手的部队,荣获“国军主力”的美名,李承晚还像模像样地授予其“白虎团”虎头旗。

此后在对我的抵御战时,一旦战事失利,李承晚对美军将领张口闭口动辄便是要祭出“白虎团”,扬言要打击我军不可一世的威风。

在金城反击战之前,南韩首都第一师将“白虎团”部署在右翼,与机甲团、26团组成对我所谓“冰岛防线”。

7月13日,金城反击战打响,白虎团首当其冲地遭受到了我军的猛烈攻击,该团下辖三个营被我打得建制溃散,连连向上级致电求援。

当时,遭受猛烈打击的除了猛虎团之外,还有26团,但我军的主要攻势却放在了白虎团上,然而26团却拼了命地向师团师长崔昌颜求援,崔昌颜紧急之下只能派出机甲团团长陆根珠率领坦克部队火速赶往前线支援。

乱战之中,我68军指战员下令,打的就是白虎团,只要从白虎团撕开一个口子,其它守敌都将溃散。

任务下来,607团马上经过研究决定,派出一支奇袭部队迂回歼灭白虎团团部实施“斩首行动”,行动由副团长赵仁虎负责。

然而在对这支奇袭部队进行人员筛选时,团部也有严格要求:

一、必须是副排以上战斗人员。

二、单兵素质过硬,能够应对一对多的复杂战斗情况。

三、勇猛善战,能够在复杂的地形中实现穿插迂回,完成斩首行动。

一轮筛选下来,杨育才因职级不够,很快就被筛下。

然而连长却很看好杨育才,极力向赵仁虎推荐。赵仁虎在对杨育才进行一轮考验之后,也对他的表现尤为满意,当即对连长表示道:“不就是要副排长职级嘛,人我带走了,你打报告,我批条子!”

杨育才官职(杨育才奇袭白虎团)(7)

杨育才

可要实现深入敌后进行迂回歼灭,对奇袭队员进行一番乔装打扮是必然的。

当时朝鲜人民军方面也派出了两名联络员进行辅助,应对一路上敌军哨卡的盘问。队伍最终由11名最优秀的志愿军侦察员和两名朝鲜人民军联络员组成。

赵仁虎发现,杨育才长得十分魁梧,且鼻梁坚挺,与美国人十分相似,于是索性把他打扮成了一名美军顾问,一身美式军服与装备,带领着十二位南韩战士,挺进敌人纵深。

在对杨育才等下达作战任务时,赵仁虎说:“你们的任务是迂回敌后,打掉白虎团的团部。路上你们就是歼灭一万个敌人也不算完成任务,只有端掉他们指挥部才算完成任务,知道吗?!”

杨育才等听罢,身子一挺,斩钉截铁地道:“是!保证完成任务!”

于是部队悄悄地挺进了敌人纵深,在接近午夜时分时,杨育才偶尔回头检查有无队员掉队时发现队伍的后面竟神不知鬼不觉地多了一位韩国士兵。

杨育才当即对朝鲜人民军联络员韩淡年暗暗使了个眼色,韩淡年心领神会,走过去用朝鲜话假装攀谈,却出其不意一把夺了他的枪,在对其进行一番审问后才知道,原来是前线被炮火吓坏了的逃兵,见到纵深穿插的杨育才部,以为是撤下来的部队,索性跟在后面企图浑水摸鱼。

然后杨育才又示意韩淡年问他晚上过关的口令,韩淡年操着朝鲜话凌厉地道:“口令是什么?不说宰了你!”然后又比划了一下手中的匕首。

那韩国士兵显然吓傻了,脱口而出道:“古鲁木、欧巴!”

得到口令后的奇袭部队,静悄悄地处理了他,然后继续进行奇袭任务。一路上借助口令,果然畅行无阻。

部队快到白虎团团部所在的二青洞时,突然有好几辆汽车轰鸣而来,杨育才当机立断决定借着夜色掩护,把汽车打掉,然后趁乱潜伏至白虎团团部,打得敌人鸡飞狗跳,于是下达作战任务:“两人打一辆汽车,不要恋战,趁乱到公路那边白杨树下集合!”

于是大家便是自动步枪与手榴弹向敌人汽车一顿招呼。慌乱中敌人也莫名其妙,打死也想不到是敌袭,大喊道:“打错了,是自己人!”

杨育才官职(杨育才奇袭白虎团)(8)

杨育才等集合来到二青洞白虎团团部时,恰恰是夜色最浓的午夜时分,13名队员悄悄地摸到了白虎团团部铁丝网外围。

白虎团团部左边是警卫排,中间是三所大木板房,最中间的一间房子灯火通明,里面人头攒动,时而有争吵声从里面传出来,外面又有三十多辆汽车停着。

杨育才当即下令分成三个战斗小组,各个击破,尽量用手榴弹招呼打他个出其不意。

当左侧队员与警卫排接上火,杨育才当即下令:“狠狠地打!”

然后大家便是手榴弹咚咚地往会议室和旁边两所木板房里扔,然后又守住出口,用机枪一顿招呼。

房子里的人大多数逃脱不及,很快被炸得血肉横飞,逃出门来的也不能幸免,被机枪扫射成了马蜂窝。

战斗结束后,杨育才等人进入会议室,包月禄一把从板墙上拽下一面"白虎团"的虎头大旗,上面还绣着“优胜”两字。

战后进行统计时这才发现,首都第一师副师长和白虎团团长在部下拼死掩护下逃脱,奇袭部队击毙了机甲团团长陆根珠等共70多人,缴获汽车31辆,电台5部和一批美式装备物资。

战后,看着满载而归建立奇功的队员们,副团长赵仁虎十分高兴,当即向上级向大家请功。

最终20兵团司令员杨勇亲自下令给奇袭部队全员记特等功,授杨育才一级战斗英雄。

杨育才官职(杨育才奇袭白虎团)(9)

此战之后,李承晚曾经最喜欢叫嚣的“白虎团”彻底覆灭沦为朝鲜战场的笑柄,而当初那面缴获的白虎团团旗,至今还在人民志愿军军事博物馆展览供后人观瞻,时刻告诫南韩,昔日的教训在前,不要轻易以身犯险。

奇怪的是,然而此战过后,杨育才回国后却一直在济南军区待了十一年,职位一直都是当初的副排长。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凭借他的战功与能力,评团级职称是不在话下的,他的职位上不去,主要是卡在早期在阎锡山晋绥军参过军这段经历上了。

后来,志愿军京剧团找到了杨育才,并把他的故事演绎成了舞台剧《奇袭白虎团》,杨育才才再一次回到人们的视线。

杨育才官职(杨育才奇袭白虎团)(10)

1964年,毛泽东在观看了《奇袭白虎团》之后,对杨育才尤为关怀,地方部队和相关部门这才打破陈见,大胆起用杨育才,让其一路干到了副师级的位置。

1999年杨育才因病去世,享年73岁。

回顾杨育才传奇的一生,笔者脑海突然涌现一句话,正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拘一格降人才”啊!

,